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梅尼爾氏症」是什麼?時常覺得頭暈、耳鳴,這些高危險族群要注意

「梅尼爾氏症」是什麼?時常覺得頭暈、耳鳴,這些高危險族群要注意

突然感覺天旋地轉、頭暈目眩,接著噁心想吐,甚至還會有耳鳴、聽不到,覺得耳朵堵塞或是周圍的聲音變得很刺耳的狀況,雖然休息一下會好,單沒幾天就又發作。很可能是梅尼爾氏症發作。由於症狀很常見,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可能是暈車或過度勞累,其實這種病症相當容易因為長期焦慮和壓力大發生,特別是本身就患有自律神經失調的人。

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是一種內耳淋巴量異常的疾病,為了紀念最早於1861年提出這個疾病的法國醫師Prosper Meniere而命名。發病時會立即造成急速暈眩狀況還會伴隨耳鳴、暫時聽力損失。梅尼爾氏症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層,不過經常發生在青年和中年人身上。

  1. 嚴重的眩暈:覺得天旋地轉般的難受,伴有噁心、嘔吐,且多持續數小時之久,以第一次發作時最厲害。
  2. 自發性的眩暈:不須任何誘因,有可突然間就發作了。
  3. 重覆性的眩暈:此病的病患往往會反覆地發作,極少數就只發作一次的。
  4. 可回復性的眩暈:即在發作與發作之間有完全正常的時候,不會持續數天眩暈。
  5. 耳蝸神經症狀:美尼爾氏症病患的聽力常呈現起伏,而且有時會覺得聽到不同頻率的聲音。也有解釋為「複響現象」,病人常會抱怨怕聽到吵雜的聲音,在喧鬧的公共場所會很不舒服。
  6. 聽力障礙常表現在低頻處,會在發作時聽力減退,恢復時聽力又變好。
  7. 會有嚴重的耳鳴、耳脹感,早期是單側,數年後可能兩側皆有。

梅尼爾氏症原因

通常梅尼爾氏症主要病因都是因為內耳的內淋巴水腫,所以耳朵會有腫脹感。可能導致的因素有耳道中液體阻塞也就是內淋巴分泌過多或排出不暢,其他還有內耳循環障礙、異常免疫反應、病毒感染、遺傳、水分代謝失常、自律神經失調等等。

哪些人容易得梅尼爾氏症

梅尼爾氏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

1.經常過度勞累的人

2.經常睡眠不足的人

3.工作壓力大的人

4.容易緊張或情緒化的人

5.酗酒或嗜菸的人

6.在噪音強烈的環境工作者

7.嗜吃鹹的人

8.過敏體質的人

9.頭部曾受過外傷者

10.罹患慢性中耳炎、糖尿病、梅毒、甲狀腺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等疾病者

不良的生活型態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導致梅尼爾氏症。噪音強烈的環境和疾病會對耳朵造成影響,也是梅尼爾氏症發生的潛在因素。

梅尼爾氏症該看哪一科

如果出現莫名眩暈、耳鳴或噁心、想吐等症狀時,應儘速至醫療院所,接受耳鼻喉科檢查以確實掌控病情、積極治療。詳細的檢查項目包含X光檢查、聽力測驗、抽血檢查、甘油試驗及眼振圖、蝸電圖檢測等。

梅尼爾氏症舒緩

如果突然發生症狀,在眩暈發作期間,應避免突然移動、看強光、看電視或閱讀;可以坐下或躺下,嘗試將注意力集中在不會動的物體上。暈眩後要注意休息,不要急於恢復正常活動。

此外,多注意以下居家生活須知,也有助病情的防治。

  1. 放鬆心情,減輕工作量,維持規律、平靜的生活作息。
  2. 不要熬夜。
  3. 盡量避免接觸菸酒、咖啡因或刺激性食物。
  4. 採低鹽飲食,避免體內鈉含量過高,多攝取蔬果。
  5. 儘量避免食用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6. 減少引起過敏的因子。
  7. 多運動,幫助加速代謝體內水分。

梅尼爾氏症治療

梅尼爾氏症沒有完全根治方法,目前尚無法預防復發。但大部分患者眩暈的症狀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會逐漸減輕。可以透過藥物、局部注射或手術治療來減少暈眩發作的嚴重程度和頻率,但不可逆的聽力損失無法治療。

常見的藥物治療方法有服用鎮定劑、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止吐劑或止暈藥,有助於解除症狀。如果症狀經常發作,且聽力已嚴重受損,並已影響心理及生活起居,則不妨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請儘早就醫處置,治療及用藥需經由醫師專業評估,切勿自行診斷。

暑假暢泳小心耳道受感染 耳內積水增患中耳炎風險

暑假當然少不了游泳,期間耳朵進水屬平常之事,不過耳內積水卻有機會令病毒或細菌入侵,增加感染中耳炎的風險!

原文: https://www.womenshealthmag.com/tw/healthhealth/womenhealth/g44815905/meniere-s-disease/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interpret their condition sole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