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突然減弱甚至聽不到聲音,並出現暈眩、耳鳴等症狀,可能是患上「突發性失聰」
有專科醫生指,出現「突發性失聰」主要有4大原因,包括病毒進入耳蝸、耳蝸神經綫損壞等,此症基本上不能預防,如延誤治療可導致耳朵神經綫壞死,嚴重者可致聽力永久下降,如持續感到耳朵閉塞、耳鳴或一側聽力急降,應及早求醫。
耳蝸神經綫損壞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志謙指出,突發性失聰一般是指3日內突然有3個音頻的聽力跌超過30分貝,主要成因包括病毒進入耳蝸、耳蝸神經綫損壞、耳蝸血管有問題導致內耳血液不足、或免疫系統攻擊耳蝸細胞導致聽力下降,患者並非完全聽不到聲音,情況多數只出現在一邊耳朵。
多單邊耳聽力下降
GJB2基因突變亦可影響聽力,何稱,如天生基因有缺陷,導致GJB2在內的基因出問題,可能較大機會患上突發性失聰,但此症一般很難預防,病徵包括感到耳道阻塞、出現耳鳴,以及單邊耳朵聽力明顯下降,嚴重時會感到頭暈。他提醒,如情況持續出現應及早求醫,若放任不理可致耳內神經綫壞死,令聽力永久下降。他強調,患者須盡快接受治療才能增加治癒機會。
耳道是否有耳垢堵塞
何續說,醫生一般會先用音叉為患者進行檢查,如發現異常會作進一步聽力測試,以判斷內耳的聽力,並排除耳道是否有耳垢堵塞、耳膜穿破或中耳發炎,需要時也會進行磁力共振,以檢查聽覺神經綫有否出現腫瘤;並會為患者處方口服類固醇促進神經細胞修復,一周後再檢視效果,部分病人或需在中耳注射類固醇協助恢復。
可接受高壓氧治療
何透露,突發性失聰患者亦可接受高壓氧治療,即安排病人到一間密閉房間半小時,期間逐步加大空氣壓力至正常3倍,增加空氣內氧份,讓患者吸入純氧,以提升血液及組織內的含氧量,改善內耳組織缺氧情形,促使循環與組織細胞修復,但一般需做10多次,在港可進行有關治療的地方亦不多。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431260/突發性失聰4大成因 恐永損聽力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interpret their condition sole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