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風耳又名蝙蝠耳 (Bat Ears),屬於先天性問題。有可能是耳朵的軟骨在胎兒成形時沒有向後發展,相反地向外伸出而形成兜狀。
外國人或中國人
其實不論是外國人或中國人,兜風耳都十分普遍。然而,外國的父母大多數會在小孩六、七歲時做耳朵矯形手術,避免子女在正式上學時被同學取笑或被拉扯,造成心理或耳朵的傷害。相反,中國的父母卻認為有兜風耳的兒童十分可愛,所以大都忽視此問題,但當小孩長大後又會因為形象及自信問題而想盡辦法進行耳朵矯形。
兜風耳問題
撇除外觀的儀容問題,從相學方面說,古語有云:「兩耳兜風,敗壞祖宗」。原來,兜風耳的人比較反叛,不喜歡留在家中,年紀輕輕便喜愛離家闖蕩,因此在古時被認為是不孝順的面相。耳朵在傳統的相學中亦反映兒童的時期,而且有一邊耳代表父親,另一邊則代表母親。一般來說,左耳反映一至七歲時的運程,右耳代表八至十四歲時的運程,因此若耳朵有缺憾,即有機會與家人、師生、同學的關係較差,也代表較容易生病。
但從正面來説,兜風耳的人較嚮往自由,不喜歡隨波逐流。他們富有無窮創意,帶領世界進步。如台灣女明星大S、美國總統奧巴馬等,一位是潮流的指標而另一位是帶領美國人民的領袖。
除了兜風耳外,小耳症(Microtia)也同是屬於先天性的耳部問題。小耳症即耳殼短小,而小耳症的病人有些亦會有先天性耳道閉鎖(Congenital Aural Atresia),導致耳道閉塞。因爲沒有外耳道,聲音傳不進內耳,從而導致傳導性聽障,影響聽力。因此建議有小耳症問題的兒童及早進行聽力檢查,以免阻礙他們的語言學習發展及心理上的影響。
其實「兜風耳」這種耳朵外形是十分普遍,但很容易被父母忽視。這問題雖然對健康沒有影響,但容易對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因此絕對不容忽視。事實上若剛出生的嬰兒已察覺到有「兜風耳」的問題,父母可在嬰兒耳朵的軟骨尚未定型時,透過一些簡單的治療方法,減低小孩長大後接受耳朵矯形手術的機會。例如以膠布拉緊雙耳貼近頭顱並固定雙耳位置,以減少耳朵軟骨向前彎曲的弧度。
事實上,要改善耳朵外形不能靠藥物,必須以手術治療,但並非所有人士都適合此類矯形手術。手術方面,可在兒童五到六歲起進行矯形手術。因為這時候耳殼發育得比較好,而且接受麻醉藥的風險比較小,使手術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避免兒童因恐懼而阻礙手術的進度。至於青少年或成人,因有較佳的控制能力,故可以採取局部麻醉進行手術。
兜風耳治療
治療「兜風耳」的手術,大部分採用耳背近耳窩的位置,作一個切口。接著把皮膚翻起至看見耳軟骨後,再把耳朵拉後至頭顱適當位置加以縫合,此疤痕藏於耳背後面,所以不容易被人察覺。至於耳軟骨的處理,則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耳軟骨作兩條平衡切口,令耳骨屈曲並以縫線方法把耳朵翻後縫合。或者,利用外科鑽石磨錐技 (Diamond Burr) 把耳骨磨薄,令「兜風耳」變得貼服再縫合。
至於縫綫方面,可分為永久性 (Permanent) 和非永久性 (Absorbable)。前者,顧名思義是較少產生手術後復發情況。因爲令耳朵固定地貼服頭顱的手術線是永久性,所以效果比較持久。然而,缺點是患者可能會觸摸到皮膚下縫合的手術線。相反,非永久性的手術乃採用自行溶解的手術線,避免了觸摸到縫合手術線的問題。但因為手術線溶解後只能倚靠皮下疤痕維持拉緊耳朵的形態,對於一些耳軟骨反彈性較強的患者,較大機會回復原來的兜風形狀。因此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需要和身體狀況來建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手術後患者需要戴上頭部綳帶一至兩日,用壓力的方法,防止血液積聚於傷口而引致血腫和感染。此外亦可固定雙耳位置,讓耳骨不易反彈。傷口在手術五至七日後拆線,拆線後的數星期仍會感到痛楚。為避免壓傷耳朵或弄破傷口,一般建議患者手街後初期仰睡。
原文: https://www.cosmopolitan.com.hk/beauty/14dbee056405bc8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interpret their condition sole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