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初秋易乾咳流鼻血 一症狀可能是鼻咽癌? 生津食物+防癌妙招推介

初秋易乾咳流鼻血 一症狀可能是鼻咽癌? 生津食物+防癌妙招推介

天氣反覆,炎熱的天氣伴隨偶爾的雨後涼風,加上剛過了中秋,代表秋天真的已悄悄來臨了。從中醫角度看,踏入初秋,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日夜溫差亦較大,故此身體容易出現「秋燥」不適,常見口乾舌燥、咽喉乾癢、咳嗽、流鼻血、感冒等。

雖然這個季節的確會因為氣候乾燥,而較平常更易出現流鼻血或鼻涕帶血絲的情況,但若情況持續,我們就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流鼻血的另一個可能性,或跟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 ——鼻咽癌有關。

持續流鼻血或鼻涕帶血絲要警惕 嚴重或因鼻咽癌

鼻咽癌的早期症狀普遍,如患上傷風感冒般,症狀也包括日常會出現的頭痛、鼻塞、耳鳴,或秋冬時常出現的流鼻血和鼻涕帶血絲,易令我們掉以輕心。有研究發現八成的鼻咽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皆因大部分患者在初期都覺得這些身體不適很輕微,未有理會,殊不知原來腫瘤已經逐漸增大或擴散.較晚期的鼻咽癌腫瘤更有機會阻塞耳咽管、侵蝕頭顱骨或頸淋巴。臨床上,某些患者更可能沒有感到不適,亦無明顯病徵,因而未有及時求診,到發現患病時已經錯過治療黃金期,治療難度相對增加。

部分常見的鼻咽癌症狀包括:

頭頸:(單側或局部)頭痛、頸部淋巴結腫大
鼻咽:鼻塞、鼻涕帶血絲、流鼻血
耳:聽力減弱、耳鳴
其他:視覺重影、面部皮膚麻木

鼻咽癌屬「年輕癌症」 高峰病發年齡在40歲左右

很多人或都聽過大腸癌、子宮頸癌等,其實鼻咽癌的威脅也不容小覷,同樣長期位居於香港常見癌症之列;鼻咽癌較其他癌症病發年齡早約10年,約四份一患者更不足45歲,更是本港20至44歲男士頭號癌症,可謂癌症中的「年輕殺手」。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字,鼻咽癌是本港45至64歲男士五大常見癌症之一,女士則較常發病於40至60歲³的其中一種癌症。假若是有吸煙習慣或有家族病史背景,患上鼻咽癌的風險甚至可高於常人達19.2倍。

及早提防 鼻咽癌存活率高於九成

不過,我們又無需過於害怕,因為鼻咽癌是一個可以「提防」的癌症——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即可。概念就和大腸癌篩查一樣,目的就是讓目前沒有明顯病徵或有疑似病徵的人士,及早發現潛在健康風險,繼而作出適當健康管理;或是促使患者在早期發現癌細胞及開展治療,讓治療達至最佳成效;數據顯示,早期鼻咽癌患者的存活率可高於九成²。

早期鼻咽癌篩查新舊技術對比 次世代DNA測序技術結果準確更勝一籌

現時市面上有多種早期鼻咽癌檢查,但究竟哪個最合適呢?選擇時又有哪些要點需留意呢?

篩查結果準確與否,應是大家首要的考慮條件。舊式的篩查方法主要針對檢驗EB病毒或EB病毒抗體。事實上,在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的血液中,都能檢驗出EB病毒的存在,但要留意的是,目前醫學界對EB病毒是否必然引致鼻咽癌仍未有定論。再者,全球超過九成的成年人曾感染EB病毒⁶,所以即使EB病毒檢測的結果呈陽性,也不代表受測者患上鼻咽癌。相比之下,新式篩查則突破了這個局限,令結果的準確性大幅提升。

【鼻敏感纏擾】忽視鼻敏感,恐易患支氣管性哮喘

忽視鼻敏感恐易患支氣管性哮喘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16330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interpret their condition sole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