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挖耳惹禍 ︳女子亂採耳細菌感染引發外耳炎

挖耳惹禍 ︳女子亂採耳細菌感染引發外耳炎

醫生提耳垢2大作用提醒勿亂挖【附耳垢2個生理功能+ 自行清除耳垢注意5點】

一名女子早前體驗「採耳」後出現頭痛

不少人都有挖耳習慣,有些人更會特意找「採耳」師傅清除耳垢,不過都要小心注意涉及的步驟及工具,以免招致細菌感染。一名女子早前體驗「採耳」後出現頭痛,求醫後揭發被細菌感染並引發急性外耳炎。有醫生提醒,耳垢有其生理功能,一般毋須特別清除;若挖耳不當,不但可致霉菌感染,嚴重更可造成聽障。他建議大家若發現耳垢積聚過多,出現聽覺變差、疼痛等症狀,可找耳鼻喉科醫生幫忙清理。

檢查後發現屬急性外耳炎

曾擔任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的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曾早前有一名妙齡女子前往求診,並抱怨已頭痛整天,檢查後發現屬急性外耳炎,細問後得知她前一天曾體驗被稱為「採耳」的耳朵護理,沒想到反而造成細菌感染,引起類似頭痛的急性外耳炎。猶幸經處方藥膏後,其症狀已大有好轉。

耳屎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耳垢」

劉博仁表示,耳屎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耳垢」,產生耳垢的外耳道就像沙漏般,長約3厘米,由外三分之一的軟骨及內三分之二的硬骨所包圍,在軟硬骨交接處形成一彎曲的角度,可保護裡面的耳膜不受傷害。而軟骨部分的皮膚含有皮脂腺及耳垢腺,耳垢就是由耳垢腺所分泌,裡頭硬骨部分的皮膚則不會分泌耳垢,

「耳垢正常應該只會存在於耳道外三分之一處,理論上不會存在耳道深處。」

挖耳不當可致霉菌感染 嚴重可造成聽障

劉博仁續指,外耳道皮膚有自動將耳垢向外排泄出去的功能,若自行用棉棒等小工具挖耳,可能會將耳垢向內推擠進去,甚至碰觸到耳膜,故不建議自行挖耳。若耳垢自動清除功能變差,則可能產生耳垢嵌塞,出現漸進性聽力喪失、耳鳴、耳悶脹感等不適,此時可找耳鼻喉科醫生幫忙取出,就可妥善解決問題。

劉博仁也提醒,若大家想體驗外面業者提供的掏耳垢服務,最好要注意清潔問題,員工也必須經過良好訓練,否則一不小心,或會因掏挖工具不潔造成耳霉菌感染,或掏挖破皮造成急性外耳炎,嚴重更有可能挖破耳膜或挖斷聽小骨鏈造成聽障。

棉花棒清耳垢 增嵌塞機會

香港醫學會耳鼻喉專科醫生白威早前在消委會《選擇》月刊提到,要安全清除耳垢,須熟悉耳道的結構和操作工具的技巧,欠缺相關知識和技巧者易對耳朵構成嚴重傷害。例如常用棉花棒清理耳垢,反而容易將耳垢推進耳道較深位置,增加「耳垢嵌塞」的機會;過度使用更可傷及耳道皮膚,引致外耳炎甚至刺穿耳膜,而遺留在耳道的棉花碎屑亦可引致發炎和嚴重感染,以至短暫甚至永久影響聽力。

白威認為,除非耳垢積聚過多,出現聽覺變差、發炎、疼痛等症狀,或已對耳道和耳膜造成阻礙,醫生才會為病人清理耳垢。如有必要採耳,應先檢查工具有否尖角,若有損壞應丟棄,如屬可重用工具,使用前應先消毒。

暈眩原因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317572/挖耳惹禍︳女子亂採耳細菌感染引發外耳炎%20醫生提耳垢2大作用提醒勿亂挖【附耳垢2個生理功能%2B%20自行清除耳垢注意5點】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interpret their condition sole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