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敏感,又稱過敏性鼻炎,是季節轉換時常見的健康問題,典型症狀包括流鼻水、鼻塞和打噴嚏,不僅影響睡眠,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當身體接觸致敏原,例如塵蟎、寵物皮屑、花粉、空氣污染物,或因溫差變化刺激時,便會釋放出組織胺,引起過敏反應。不少人會在早晨起牀時頻繁打噴嚏,或在空調房中休息後出現鼻塞,這些都是鼻敏感常見表現。
如何選擇合適藥物紓緩鼻敏感呢?對症下藥,才能遠離鼻敏感困擾!
第一代抗組織胺:收鼻水 有睡意
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可以快速緩解過敏症狀。這類藥物透過阻斷組織胺來減少過敏情况,如流鼻水、打噴嚏、皮膚及眼睛痕癢等。最常見成分是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即是俗稱的「黃色敏感藥丸」。由於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同時具有抗膽鹼作用,因此能將鼻水收得更乾,是「關緊水喉」的好選擇。不過,它的通鼻塞效果有限,無法直接緩解鼻腔腫脹。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藥效較短,需要每4至6小時服用1次才能維持藥效。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嗜睡和疲倦,特別容易影響學習和工作表現。因此,通常建議在夜間或假日期間使用,以減少對日常活動的影響。
第二代抗組織胺:不易引起睡意
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例如西替利嗪(cetirizine)和氯雷他定(loratadine),是無睡意的好選擇。這類藥物成分經過改良,以親水性分子為主,不易穿透血腦屏障,因此對中樞神經系統影響較小,大大減少了嗜睡的副作用,適合在白天服用,不會影響工作或學習表現。由於藥效持續時間較長,1天只需服用1次,便能穩定控制過敏症狀。不過,儘管大多數人使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後不會嗜睡,但研究顯示,仍有約10%至13.7%使用者會感到輕微嗜睡,因此,患者應評估自身反應,特別是需要駕駛或操作精密儀器時。
第三代抗組織胺:長效副作用小
第三代抗組織胺藥物是從第二代藥物再進一步改良而成,例如費索非那定(fexofenadine)、左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及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這類藥物在保留強效抗過敏效果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了副作用風險。由於第三代抗組織胺更精確地針對組織胺受體作用,且代謝後產生的副產物較少,因此引起嗜睡、疲倦的可能大幅降低,藥效同樣長達24小時,1天服用1次即可穩定控制過敏症狀,特別適合需要持續穩定效果的患者,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例如需要駕駛或操作機械的人士。
口服通鼻塞藥:不宜晚間使用
Pseudoephedrine(偽麻黃鹼)是一種口服通鼻塞藥物,能通過收縮鼻腔血管來減少鼻塞,此類藥物特別適合與抗組織胺藥物聯合使用,為過敏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紓緩。然而,偽麻黃鹼屬於興奮劑類藥物,可能引起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及失眠等副作用,因此不建議在夜間服用,並需特別注意是否與其他含有pseudoephedrine的藥物重複使用,以避免過量。此外,有高血壓或心臟病史的患者應謹慎使用,最好先徵詢醫生或藥劑師的建議。
血管收縮噴鼻劑:短期見效忌長用
血管收縮噴鼻劑,例如羥甲唑啉(xylometazoline),能迅速緩解鼻塞。這類藥物通過收縮鼻腔血管,減少鼻腔內腫脹,進而達到通氣效果。對於突然重度鼻塞、感冒引起鼻塞,或飛行時氣壓變化引起耳痛的人士,血管收縮噴鼻劑可提供迅速且有效的紓緩,約15到30分鐘就能起效。需要注意的是,血管收縮噴鼻劑只適用於短期緩解鼻塞,建議不應超過連續5天使用,否則容易導致「反彈性鼻塞」——鼻腔在停藥後會反覆出現更嚴重的鼻塞現象。對於需長期管理的鼻敏感症狀,應優先考慮類固醇噴鼻劑或其他方法,避免過度依賴血管收縮噴鼻劑。
類固醇噴鼻劑:中至重度患者長期噴
類固醇噴鼻劑,例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布地奈德(budesonide)、倍氯米松(beclometasone)、莫米松(mometasone),主要用於中度至重度鼻敏感症狀控制。這類藥物能夠透過局部減少鼻腔內的炎症,緩解鼻塞、流鼻水、鼻痕癢等症狀。類固醇鼻噴劑針對鼻腔部位,副作用較小,因此被認為是長期管理過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時,建議每日1至2次。
由於這類藥物的效果需要一段時間累積,通常需持續使用1至2周才會見效,並需要長期使用才能達到理想的穩定效果。使用者應耐心並持之以恆,切勿在短期內停用。正確使用方法為每次使用前輕輕搖勻藥瓶,將頭部微微向前傾,然後對準鼻腔內噴入,避免直接往鼻中膈方向噴射,以減少鼻腔內的刺激感。
很多人聽到「類固醇」可能會擔心副作用,但其實鼻噴式類固醇與口服類固醇不同,藥物只是局部的,藥效主要集中在鼻腔,吸收入血液的分量極小,不會對全身造成明顯影響。只要按照指示,長期使用也安全。
鼻出血|流鼻血

原文: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250317/s00005/1742144012134/服藥-噴鼻-洗鼻-多管齊下抗敏感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interpret their condition sole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