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面癱?
面癱,學名貝爾氏麻痹(Bell’s Palsy),又稱面部神經麻痹。患者通常會出現一邊面部肌肉癱瘓、口角歪斜,更有可能影響味覺。有資料顯示,每年大概每10萬人中,便有10至40人會患面癱,患者的正常生活會大受影響。而發病年齡多集中於10多歲至40多歲的年青或中年人身上。特別留意在冬天或乾燥的季節會較易患上面癱。想知道面癱預防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了解其原因及症狀,如有懷疑應盡快求醫。
面癱的症狀
面癱往往來之突然,並無先兆。患者起初會感到耳後或下額角疼痛,之後發現一側面部明顯歪斜,無法控制肌肉。面癱的主要症狀包括:
• 一側面部下垂
• 嘴角歪斜、吞嚥困難
• 無法緊閉嘴巴、不時會流口水
• 舌頭麻木、味覺減退
• 受影響一側的眼睛無法緊閉
• 聽力受影響
• 耳內或耳後疼痛
• 頭痛
患者一般難以分辨面癱與中風。中風不只影響面部,更會伴隨著明顯的單側肢體無力、說話咬字不清及其他更嚴重的狀況。如有懷疑,應盡快求醫,交由醫生診斷及把握時間治療面癱。
面癱的原因
面癱的確切原因未明,醫學界普遍認為是由病毒感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反應異常,導致耳後方的莖乳孔發炎、腫脹,而壓到控制面部肌肉的顏面神經。常見會引起病毒感染或免疫反應異常的疾病包括:
• 唇皰疹、生殖器皰疹
• 水痘、帶狀皰疹
• 鉅細胞病毒感染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 德國麻疹
• 腮腺炎
• 流感、手足口病
面癱可發生於不同性別及年齡的人士身上,以下幾類人士風險較高:
• 糖尿病患者
• 孕婦
• 上呼吸道感染者
• 受情緒或壓力困擾人士
• 經常睡眠不足人士
面癱的診斷方法
除了顔面神經受壓,腦部損壞、中風等亦會造成面癱。醫生會通過以下方法,檢查患者面癱的原因是否屬於面部神經受壓:
• 讓患者嘗試一系列動作,包括閉眼、露齒、挑眉及皺眉等動作,以評估顔面神經的功能狀態
• 進行腦部電腦掃描(CT),排除其他嚴重病因的可能性
• 進行肌電圖(EMG)檢查,評估患者神經及肌肉的功能
面癱的治療方法
面癱並非一種不可醫治的疾病,若能及早治療,70-80%的患者可有理想的治療效果。如患者的面癱原因是神經線感染導致,醫生會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幫助神經線消炎,及維他命補充劑等藥物治療,助患者在2至3個月內康復,改善面癱症狀。
但也會有小部分患者在經過治療後,面部神經功能未能完全康復,會留有後遺症,如出現「搭錯線」情況,即某一條重生的神經線,錯配了另一條神經線,導致患者出現大笑時眼角跳動;進食時流眼淚等現象。如症狀持續,或有需要通過手術糾正。
面癱是面部神經受傷或受感染而引起,不及早治療可能會造成永久面部歪斜,甚至喪失部分功能。若你有懷疑或出現面癱情況,請立即求醫,接受專業的治療。
原文: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MediaLibraries/SPW/SPWMedia/顏面神經麻痺與物理治療手冊.pdf
https://www.cigna.com.hk/zh-hant/smarthealth/medical/bells-palsy-causes-symptoms-treatments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ENT-blog/面癱-如何治療?面容能夠復原嗎?/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