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也有流鼻血經驗,有時以為是擦傷或乾燥所致,未有加以理會,其實流鼻血的成因眾多,找出原因所在,才是治療之本。檢查鼻腔,必須利用到鼻內視鏡,如今這種技術越趨先進,導管纖幼,直徑可幼細至2.6毫米,有助減低檢查時刮傷風險,對於「跳跳紮」的年幼患者最為合適。
流鼻血的原因
84歲的張婆婆(化名)上月開始偶爾有流鼻血情況,直到最近一次流血不止,其家人才感事態不妙,趕緊去專科求醫。止血後,主診醫生隨即利用鼻內視鏡檢查她的鼻腔,發現左邊鼻中膈位置長了一個血泡,是導致經常流鼻血的原因,深入檢查下,發現鼻腔後生有一粒瘜肉及血管瘤,最終透過電烙,將這些潛在威脅消除。
大部份流鼻血個案沒有明顯原因
耳鼻喉科專科陳熠醫生指出,大部份流鼻血個案沒有明顯原因,通常鼻腔最前端軟骨包著的地方,即前庭位置,流血機會較大,例如大力撩鼻、呻鼻、撞傷以及過度乾燥也會造成出血。相對而言,小朋友較常在這個位置流血,而成年人個案,要撇除血友病、肝硬化及血小板過低等疾病因素,就較多像張婆婆般,因為鼻炎、前庭炎、良性或惡性腫瘤等位置性問題而出血。
很多人以為流鼻血是小問題,毋須太過擔心,然而經常性流鼻血,或預示著健康出了狀況。陳醫生指鼻血在短時間內能夠止住、不會復發及單邊出現,危險性相對較低,如果兩邊鼻孔同時流血,必須盡早求診。此外,不論流鼻血的「量」多與少,他亦建議及早接受診斷。
導管幼細 創傷風險低
要診斷流鼻血的原因,鼻內視鏡是既基本又準確的檢查。陳醫生指出,這種輕入侵性的檢查,透過管道前的鏡頭配搭光源,能看清楚前庭及較深入位置,診斷鼻腔至鼻竇出口,以及鼻咽狀況。除了診斷,鼻內視鏡可作為輔助工具,協助進行電烙、抽取組織及切除腫瘤等手術。
不過,在狹小的鼻孔內插入內視鏡,會否容易造成創傷呢?陳醫生說︰「現時的鼻內視鏡一般只有4毫米闊,新型內視鏡更幼細到只有2.6毫米闊,適合兒童患者使用。加上,診斷期間會為患者鼻腔噴上少量麻醉藥,目的讓鼻黏膜收縮以減低創傷風險,整體上屬於一個安全的醫療程序。」
未求診前,當然要先止鼻血,陳醫生說,較理想是將患者的頭向前傾30度。然後按壓著鼻翼位置大約十分鐘,若然之後再流血,則再按10分鐘︰「大部份流鼻血個案也是集中於前庭,即鼻翼附近位置,擠壓著這部份的血管就能止血。」他提醒,切勿將流鼻血患者的頭往後傾,否則鼻血或會倒流至咽喉。
外來物塞入小朋友鼻孔,導致流鼻血的個案時有發生,耳鼻喉科專科陳熠醫生說,最常見的異物包括擦膠、膠紙及積木,小朋友即使鼻塞也不敢求助,直至刮傷流鼻血,甚至流出黃綠色膿液,家長才恍然大悟。數到最危險的異物,陳醫生指是手錶電池,因其含有鹼性,塞到鼻孔後會持續侵蝕鼻黏膜,直至鼻中膈被蝕穿,提醒家長切勿讓年幼接觸到這類危險品。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8853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interpret their condition sole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