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是香港10大癌症之一,亦是女性第5位常見癌症,而且十年間上升了1.6倍新症。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2019年的甲狀腺癌發病數字排名第9,全年新症 1059人, 10年上升1.6倍。以女性居多 – 男女發病比例大約為 1 : 3,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2歲。
2019年按年齡組別分佈的甲狀腺癌發病及死亡率
潘醫生解釋,女性的甲狀腺癌的機會比男性高出3至4倍,很多原因揣測,例如是荷爾蒙、遺傳基因或者環境的因素,不過可惜現在都沒有一個定奪。不過,女性患上比較良性的甲狀腺癌 這個發生的機會較大。
再者,香港9成甲狀腺癌的初診患者屬早期發現,而且甲狀腺癌生長緩慢,侵襲性低,所以治癒率較其它癌症高,死亡率甚低,10年存活率達9成或以上。
甲狀腺癌分為高分化型、未分化型、髓樣癌及甲狀腺淋巴瘤,而最常見的是高分化型(佔9成以上),一般呈乳頭狀(常見)或濾泡狀。此外,未分化型甲狀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高的甲狀腺癌,能迅速擴散到其他器官。
甲狀腺癌高風險一族
有研究指出,如受到幅射例如大量的幅射或者在年紀很小時接受高能量的幅射,例如接受過放射治療,或者在很低碘或太高碘的環境中,都有機會引致甲狀腺癌。其他因素包括甲狀腺的遺傳因素,例如家族中有甲狀腺癌的歷史,甚至可能有多發性息肉的歷史的人士,都有機會增加患上甲狀腺癌的機會。
此外,飲食中缺乏碘(含碘量較高的食物包括海產、雞蛋及牛奶等等)、年齡為40歲以上的人士及女性都有較高風險患上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症狀及檢查方法
潘醫生表示,甲狀腺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症狀包括頸部腫脹、頸部淋巴結腫脹、頸痛或喉嚨痛、聲音變得沙啞、吞咽/呼吸困難及持續咳嗽。因此,定期做身體檢查十分重要。
潘醫生建議大家每個月都進行一個頸部的自我檢查,看看頸部有沒有出現硬塊。如嬲出現結節,當你吞噬的時候,結節會郁動,這有別於其他頸部的結節。另外,大家也可以每年都去看醫生做一個手觸檢查或者超音波的頸部檢查。
治療甲狀腺癌方法
治療甲狀腺癌的常見方法包括割除手術、放射碘、體外放射治療、靶向藥物。
甲狀腺割除手術:
外科手術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 適合早期甲狀腺癌患者 。不過,由於甲狀腺功能是生產甲狀腺激素,調節體內其他系統的代謝率。
如切除整個或接近整個甲狀腺後,患者須要終生服用甲狀腺荷爾蒙,另外因為副甲狀腺藏於甲狀腺內,若同時被切除,患者可能出現低鈣的情況,需長期服用鈣片及維他命D。另外,患者於術後可能會出現聲帶神經、食道或氣管遭切傷,導致流血聲音及沙啞疲弱。
放射碘:
如果癌細胞未能完全清除、出現轉移或擴散的情況,患者或需接受放射性碘治療。
這是一種體內放射治療,放射性碘以膠囊或液體形式給病人吞服。甲狀腺癌細胞吸收放射性碘後便會被摧毀,而正常細胞則很少受到影響。 在接受治療後4至5天內,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會隨尿液、血液、唾液及汗液等排走, 因此這段期間要在醫院接受隔離,避免接觸其他人,待輻射量降至安全水平便可出院,大約需時數天。
一般建議患者暫停進食海產約兩星期,盡量減少攝入碘,甲狀腺吸收放射碘的效果最 理想。患者必需避孕至少半年。
進行放射碘療法後,有機會出現噁心及嘔吐、口乾、 味覺改變、眼乾、射性碘唾液腺炎的常見副作用。
體外放射治療: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這方法較常用於治療髓質癌及退行發育癌。假如癌症復發,也可能使用這種方法治療。
接受體外放射治療,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噁心、疲倦、喉嚨痛、難以吞嚥、口部乾涸。
標靶藥物:
當一般常用的治療如手術和放射性性碘變得無效的晚期甲狀腺時,可考慮使用標靶治療藥物。治療目標以舒緩症狀, 延長存活期或減慢惡化為主. 標靶藥物針對癌細胞上的特定靶點, 能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和抑制癌細胞生長。
這治療方法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壓、手足綜合症、噁心、食慾不振及疲倦。
良性結節轉為惡性腫瘤的機會
很多人或會擔心甲狀腺良性結節有機會演變為癌症,潘醫生表示大家不用太擔心,因為只有少於1至2%可能變為惡性,建議用超音波跟進,不一定需要切除。

原文: https://hd.stheadline.com/life/health/20220822/2933271/生活消費-health-專科診療所-喉痛頸腫或患甲狀腺癌-專科醫生分享治療方法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interpret their condition sole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