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耳道感染|常挖耳屎惹耳道「發霉」 男子引發腦中耳鳴停不了

耳道感染|常挖耳屎惹耳道「發霉」 男子引發腦中耳鳴停不了

不少市民都有挖耳朵的習慣,但原來使用不當的清潔方法,隨時會引致感染!台灣就有一名男子右耳突悶脹不適,就醫竟發現原來的耳朵內已經「發霉」,雖然後來經過治療已有好轉,但耳鳴聲卻不絕於耳,就連醫生都查不到原因,直到求助中醫情況才得到好轉。

據台媒報道,該名男子年約57歲,平日有用手直接挖耳朵的習慣,某日發現右耳發癢、悶悶脹脹,且還伴隨一些分泌物,於是到耳鼻喉科就醫,結果發現外耳道被耳黴菌感染了。

雖然經藥物治療後,男子的耳朵不適已有所好轉,但沒想到療程結束後,右耳卻開始聽到耳鳴聲,有時甚至覺得聲音像從腦中傳出來一樣,即使醫生再次檢查,亦未能發現任何異狀。見西醫無法見效,長期的耳鳴又令男子無法忍受,最終轉去尋求中醫治療,沒想到只是服藥一星期耳鳴的狀況已獲得大幅改善。

負責該個案的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生趙念廷表示,黴菌性外耳炎為外耳的真菌感染,常見的病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而傳統中醫裡雖然沒有真菌的概念,但仍可以「邪氣」的角度看待,綜合其的病史和舌脈來看,雖然感染已經獲得控制,但其實體內仍有餘邪未清,可處方中藥如小柴胡湯加減來扶正解表、和解少陽,改善耳鳴的症狀。

趙念廷又指,患者可自行多按摩合谷穴,該穴位於雙手虎口處,可疏散風邪、清肺通竅,為十總穴之一的「面口合谷收」,便是概括了該穴用來治療頭面部疾患的奇效。

他提醒,水上活動愛好者、免疫力低下患者、頻繁或過度清潔耳垢的人會較容易耳黴菌感染,並且可能常常復發。平時應避免過度清潔耳朵以免受傷,從事水上活動時也可使用耳塞以防止耳朵進水,盡量保持耳道的干燥,並且避免和他人共用掏耳棒。

此外,除了病人本身的生活習慣容易造成黴菌感染外,也可能與濕熱的體質有關,趙念廷提醒,可由中藥調理體質來降低再盛行率。

耳垢需要定期清理嗎?

根據衛生署資料,其實在大多數狀況下,耳垢會順著耳道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而排出外耳道,不必刻意去清理。用棉棒、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只會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內,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適及影響聽力。自己動手挖耳可能會弄傷外耳道的皮膚,若在清理時不慎跌倒,更可能傷及耳膜及中耳。使用不潔的工具挖耳是導致外耳炎的常見原因。若棉棒的棉花球在耳內脫落,更會造成異物入耳,對耳朵有不良影響。

如果真的想清理耳垢該如何做?

如果你真的感到耳垢阻塞或不適,可以考慮使用以下方法:

  1. 滴入溫水或生理食鹽水:使用滴耳器滴入溫水或生理食鹽水,讓耳垢軟化。傾斜頭部,使耳朵朝向天花板,然後輕輕拍打耳朵的側面,以幫助耳垢流出。
  2. 使用耳垢軟化劑:耳垢軟化劑可以幫助軟化耳垢,使其更容易流出。遵循產品說明並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建議。
  3. 就醫諮詢:如果耳垢阻塞持續或嚴重影響聽力,最好諮詢醫生。

請避免使用棉花棒、針或其他尖銳物品清理耳垢,因為這可能會導致耳朵受傷、使堵塞加重或傷害耳膜。

中耳炎的治療

中耳炎的成因

原文: https://tw.news.yahoo.com/蔡桃貴耳朵出問題開刀-耳膜放置-物-改善中耳積水-語言發展不受影響-142659544.html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interpret their condition sole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