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季狂咳打噴嚏?誤吃6類食物恐加劇敏感致休克 吃蘋果西瓜都中招?

轉季不停咳嗽和打噴嚏,可能與日常飲食有關。有營養師指出,若在轉季時誤吃6類食物,可能會加劇敏感症狀,甚至出現休克。其中,吃蘋果和西瓜亦可能導致過敏?轉季狂咳打噴嚏?誤吃6類食物恐加劇敏感致休克 註冊營養師Bid-Lose Francisque和註冊營養師Alexandria Hardy接受外媒《Real Simple》訪問指,對許多過敏症患者來說,季節變化帶來的不僅是天氣的變化,還會引發一系列不適症狀,包括打噴嚏、咳嗽和鼻塞等。雖然空氣中的花粉是常見的元兇,但某些食物也會因其發炎特性、組織胺水平或免疫反應而加劇過敏反應。雖然季節性過敏無法治愈,但注意飲食可以幫助控制發炎和減輕症狀。因此,她們提醒轉季時應避免進食6類食物,否則恐會加劇敏感,而導致出現休克。 誤吃甚麼食物恐加劇敏感致休克? 避免吃6類食物加重敏感症狀: 堅果 對樺樹花粉過敏的人往往容易對榛果和杏仁產生過敏反應,因為這些堅果中的蛋白質與樺樹花粉中的蛋白質相似,而引發交叉過敏反應。 洋甘菊 洋甘菊雖然以其鎮靜功效廣受歡迎,但對於有嚴重花粉過敏史的人可能引發過敏反應。註冊營養師 Bid-Lose Francisque指出,洋甘菊含有與樺樹花粉發生交叉反應的蛋白質,可能導致皮膚出現紅疹、呼吸問題等過敏反應,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反應。即使標有「純」字樣的高品質洋甘菊產品,仍可能含有花粉污染物,這會進一步增加過敏風險。 建議容易過敏體質者,最好在選用使用洋甘菊茶、補充劑或精油之前,應諮詢醫生意見。 部分水果和蔬菜 若對樺樹花粉、豚草或牧草花粉過敏,某些新鮮水果和蔬菜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這是一種免疫系統為口腔過敏症候群(OAS)或花粉食物過敏症候群(PFAS)的疾病引起,其中免疫系統會將蔬果中的蛋白質誤認為是過敏花粉的同類蛋白質,結果引發從輕微到嚴重的過敏反應。根據不同花粉過敏類型,需注意避免進食以下水果和蔬菜: 豚草過敏者:應避免進食香蕉、青瓜、西瓜、蜜瓜、哈密瓜和翠玉瓜。 牧草過敏者:需避免進食番茄、哈密瓜、西瓜、蜜瓜和橙。 樺樹花粉過敏者:則要避免進食水蜜桃、梨、蘋果、布冧、紅蘿蔔、西芹、奇異果、杏子和車厘子。 註冊營養師Bid-Lose Francisque指出,並非所有樺樹花粉過敏者都會對這些食物產生反應,有些人僅出現輕微症狀,而有些人可能根本沒有反應,但在花粉高峰期,由於免疫系統處於高度敏感狀態時,則可能加劇。 建議可透過加熱烹煮或削皮方式處理蔬果,因為導致OAS的過敏蛋白質會因加熱分解或隨果皮去除而降低致敏性。 辛辣食物 雖然辛辣食物可以短暫緩解鼻塞,但它們也會刺激身體並加重過敏症狀,例如墨西哥辣椒、哈瓦那辣椒和紅辣椒等含有的辣椒素,會刺激組織胺分泌,而這種化合物可能會加劇過敏症狀,導致眼睛流淚、鼻水不止以及嘴唇、口腔和舌頭的灼熱感更加明顯。 若對組織胺敏感,建議在過敏季節減少進食辛辣食物,以避免額外的刺激。 酒精 多種酒精飲品例如啤酒、紅酒、氣泡酒及經過發酵陳釀的酒類都含有高濃度組織胺,可能引發發炎和過敏反應。有研究指出,與不飲酒者相比,飲酒者出現花粉症的症狀風險更高。葡萄酒中的組胺會引發類似季節性過敏的反應,例如打噴嚏、流鼻涕和頭痛,並可能加劇原有過敏症狀。酒精還會抑制二胺氧化酶(DAO)的生成,這種屬於負責分解體內的組織胺,當DAO水平降低時,組織胺濃度會上升,可能導致鼻塞、頭痛和皮膚紅疹等不適。此外,許多葡萄酒中會添加的亞硫酸鹽,也可能引發呼吸道問題和皮膚過敏等反應。 建議對組織胺敏感者組織胺含量較低的酒精飲品,例如白葡萄酒或清酒等,並避免含亞硫酸鹽的飲品。 乳製品 有傳統的觀察性研究顯示,飲用牛奶可能增加患花粉症風險,但基因檢測結果卻呈現相反結論。雖然普遍認為乳製品會加劇鼻涕分泌和打噴嚏等過敏症狀,但尚需更多研究證實乳製品對季節性過敏患者是否具有保護作用或負面影響。但有部分乳製品,例如乳酪和芝士可能含有組織胺,容易令敏感人士出現過敏反應。…

服藥 噴鼻 洗鼻 多管齊下抗敏感

鼻敏感,又稱過敏性鼻炎,是季節轉換時常見的健康問題,典型症狀包括流鼻水、鼻塞和打噴嚏,不僅影響睡眠,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當身體接觸致敏原,例如塵蟎、寵物皮屑、花粉、空氣污染物,或因溫差變化刺激時,便會釋放出組織胺,引起過敏反應。不少人會在早晨起牀時頻繁打噴嚏,或在空調房中休息後出現鼻塞,這些都是鼻敏感常見表現。 如何選擇合適藥物紓緩鼻敏感呢?對症下藥,才能遠離鼻敏感困擾! 第一代抗組織胺:收鼻水 有睡意 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可以快速緩解過敏症狀。這類藥物透過阻斷組織胺來減少過敏情况,如流鼻水、打噴嚏、皮膚及眼睛痕癢等。最常見成分是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即是俗稱的「黃色敏感藥丸」。由於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同時具有抗膽鹼作用,因此能將鼻水收得更乾,是「關緊水喉」的好選擇。不過,它的通鼻塞效果有限,無法直接緩解鼻腔腫脹。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藥效較短,需要每4至6小時服用1次才能維持藥效。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嗜睡和疲倦,特別容易影響學習和工作表現。因此,通常建議在夜間或假日期間使用,以減少對日常活動的影響。 第二代抗組織胺:不易引起睡意 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例如西替利嗪(cetirizine)和氯雷他定(loratadine),是無睡意的好選擇。這類藥物成分經過改良,以親水性分子為主,不易穿透血腦屏障,因此對中樞神經系統影響較小,大大減少了嗜睡的副作用,適合在白天服用,不會影響工作或學習表現。由於藥效持續時間較長,1天只需服用1次,便能穩定控制過敏症狀。不過,儘管大多數人使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後不會嗜睡,但研究顯示,仍有約10%至13.7%使用者會感到輕微嗜睡,因此,患者應評估自身反應,特別是需要駕駛或操作精密儀器時。 第三代抗組織胺:長效副作用小 第三代抗組織胺藥物是從第二代藥物再進一步改良而成,例如費索非那定(fexofenadine)、左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及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這類藥物在保留強效抗過敏效果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了副作用風險。由於第三代抗組織胺更精確地針對組織胺受體作用,且代謝後產生的副產物較少,因此引起嗜睡、疲倦的可能大幅降低,藥效同樣長達24小時,1天服用1次即可穩定控制過敏症狀,特別適合需要持續穩定效果的患者,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例如需要駕駛或操作機械的人士。 口服通鼻塞藥:不宜晚間使用 Pseudoephedrine(偽麻黃鹼)是一種口服通鼻塞藥物,能通過收縮鼻腔血管來減少鼻塞,此類藥物特別適合與抗組織胺藥物聯合使用,為過敏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紓緩。然而,偽麻黃鹼屬於興奮劑類藥物,可能引起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及失眠等副作用,因此不建議在夜間服用,並需特別注意是否與其他含有pseudoephedrine的藥物重複使用,以避免過量。此外,有高血壓或心臟病史的患者應謹慎使用,最好先徵詢醫生或藥劑師的建議。 血管收縮噴鼻劑:短期見效忌長用 血管收縮噴鼻劑,例如羥甲唑啉(xylometazoline),能迅速緩解鼻塞。這類藥物通過收縮鼻腔血管,減少鼻腔內腫脹,進而達到通氣效果。對於突然重度鼻塞、感冒引起鼻塞,或飛行時氣壓變化引起耳痛的人士,血管收縮噴鼻劑可提供迅速且有效的紓緩,約15到30分鐘就能起效。需要注意的是,血管收縮噴鼻劑只適用於短期緩解鼻塞,建議不應超過連續5天使用,否則容易導致「反彈性鼻塞」——鼻腔在停藥後會反覆出現更嚴重的鼻塞現象。對於需長期管理的鼻敏感症狀,應優先考慮類固醇噴鼻劑或其他方法,避免過度依賴血管收縮噴鼻劑。 類固醇噴鼻劑:中至重度患者長期噴 類固醇噴鼻劑,例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布地奈德(budesonide)、倍氯米松(beclometasone)、莫米松(mometasone),主要用於中度至重度鼻敏感症狀控制。這類藥物能夠透過局部減少鼻腔內的炎症,緩解鼻塞、流鼻水、鼻痕癢等症狀。類固醇鼻噴劑針對鼻腔部位,副作用較小,因此被認為是長期管理過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時,建議每日1至2次。 由於這類藥物的效果需要一段時間累積,通常需持續使用1至2周才會見效,並需要長期使用才能達到理想的穩定效果。使用者應耐心並持之以恆,切勿在短期內停用。正確使用方法為每次使用前輕輕搖勻藥瓶,將頭部微微向前傾,然後對準鼻腔內噴入,避免直接往鼻中膈方向噴射,以減少鼻腔內的刺激感。 很多人聽到「類固醇」可能會擔心副作用,但其實鼻噴式類固醇與口服類固醇不同,藥物只是局部的,藥效主要集中在鼻腔,吸收入血液的分量極小,不會對全身造成明顯影響。只要按照指示,長期使用也安全。 鼻出血|流鼻血 原文: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250317/s00005/1742144012134/服藥-噴鼻-洗鼻-多管齊下抗敏感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過敏鼻塞、打噴嚏「洗鼻子」可緩解 醫示警:用自來水恐感染

近年空氣污染和霾害問題加劇,鼻腔容易累積灰塵、花粉和細菌,進而引發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症狀。醫師指出,當髒汙過多或具傷害性時,可能影響鼻腔黏膜的清除及保護功能,可適時用洗鼻器來幫助清潔鼻腔,但切記不能用自來水,以免造成鼻腔感染。 洗鼻器屬第一等級醫療器材 如裝置內含沖洗溶液或洗鼻鹽,則屬第二等級醫療器材,透過洗鼻器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可以幫助清除過敏原、灰塵等有害物質,緩解過敏反應,改善鼻塞和流鼻水等不適,有助過敏性鼻炎患者舒緩症狀。 洗鼻子屬於保養行為 並非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如果是急性感染鼻竇炎或感染流感而有鼻塞、流鼻涕症狀,一樣可以使用洗鼻器舒緩不適,但仍應就醫搭配正確治療方式及口服藥治療。 用洗鼻器 要搭配水溫30到35度的生理食鹽水進行清潔,將洗鼻鹽溶解在蒸餾水、過濾水中,姿勢為頭部向前傾,把洗鼻器出水口對準一側鼻孔,輕輕擠壓讓鹽水進入鼻腔,操作時避免水流過急過猛,要注意使用時可能會流入口腔而嗆到,所以要微張嘴巴輕輕吐氣。 若使用後出現出血、耳朵悶痛狀況,應儘速就醫。洪偉誠提醒,洗鼻器不能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含微生物,可能造成鼻腔感染,應使用過濾水、蒸餾水或煮沸的水,也不能使用茶水或眼鏡用生理食鹽水,使用頻率上建議每天用1到2次,不要過度洗鼻,恐引起鼻腔乾燥或刺激。 鼻出血|流鼻血 原文: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903252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鼻咽癌|耳鳴耳痛/痰中帶血或患廣東癌 小心1種「老一輩最愛」致癌飲食習慣

本港年增900多名鼻咽癌患者,由於鼻咽癌早期症狀隱匿、容易與感冒混淆而被忽略,當患者發現頸部淋巴腫塊或聽力問題時,往往已屬中後期。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接受《日日健康》醫聊室訪問時指出,鼻咽癌也被稱為「廣東癌」,早期常見徵狀包括鼻涕或痰中帶血絲、單邊耳鳴及頸部腫塊等,提醒要避免1種「老一輩最愛」致癌飲食習慣,同時建議一個簡單鹽水洗鼻法護理鼻腔。 鼻咽癌|1. 鼻咽癌有哪些常見症狀? 杜醫生指出,鼻咽癌早期可以無明顯徵狀,但亦可出現以下常見症狀: 初期症狀: 鼻涕、口水或痰中帶血絲 鼻塞 耳朵脹痛、單側耳鳴、聽力下降(因中耳積水引起) 中後期症狀: 頸部淋巴腫脹 頭痛 吞嚥困難 聲音變沙 鼻咽癌|2. 迷思一:常流鼻血是鼻咽癌? 杜醫生指出,大部分流鼻血並非由癌症引起,可能因鼻腔黏膜脆弱或損傷導致。但鼻咽癌確實可能引起流血,具體情況包括: 少量血絲:如鼻涕、痰或口水間中帶少量血絲,癌症機會較低 持續有血絲:特別是反覆在鼻涕或痰中見到血絲,需提高警覺 大量流血:如果鼻咽癌已侵入大動脈或血管,可能引起大量流鼻血,通常屬於中後期 鼻咽癌|3. 迷思二:耳鳴也是警號?如何與一般耳鳴分辨? 杜醫生表示,鼻咽癌的耳鳴通常是單邊耳鳴,可能伴隨聽力下降,與普通耳鳴的特徵不同: 一般耳鳴多為雙邊,聲音偏高頻(如「嗡嗡」聲) 鼻咽癌相關耳鳴可能聲音偏低,且僅影響單邊耳朵 耳鳴若伴隨單側聽力下降,應特別警惕中耳積水是否與鼻咽癌相關 杜醫生強調,有些耳鳴可能由耳屎阻塞或耳膜穿孔引起,但若症狀持續且未找到明確原因,需進一步檢查。 鼻咽癌|4. 迷思三:鼻咽癌症狀常被誤以為感冒? 確實如此。杜醫生指出,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如鼻塞、流鼻水、流鼻血等與感冒相似,但有以下幾點不同: 感冒:症狀通常持續約一周,痊癒後淋巴腫塊或鼻涕帶血等症狀會消失…

鹹魚可致鼻咽癌被列一級致癌物 10大可致癌食物清單

鹹魚可致鼻咽癌被列一級致癌物 10大可致癌食物清單 在茶樓和其他中式餐廳都會有鹹魚雞粒炒飯、鹹魚雞粒豆腐煲等菜式,鹹香美味,歌詞也有一句「鹹魚白菜也好好味」!但原來中式鹹魚早被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除了鹹魚,10大致癌食物/致癌物可引能引起癌症。 10大可致癌食物/致癌物 鹹魚為一級致癌物 鹹魚被世衞列為一級致癌物或第1類致癌物,即是「證實導致人類癌症的物質」。而第2A及2B類致癌物則是指「很可能導致人類癌症的物質」及「有可能導致人類癌症的物質」。為何鹹魚會致癌?按下圖了解! 鹹魚在製作和蒸煮時會形成N-亞硝基化合物,會令人患上鼻咽癌。早前有研究指出進食鹹魚的次數和持續時間與鼻咽癌有關,若10歲以下的兒童經常食用鹹魚,比其他年齡層的人,更容易患上鼻咽癌。 最近,在2019年公佈在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成人吃中式鹹魚與鼻咽癌的關係並不明顯,但對於經常吃鹹魚的兒童,則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風險。 不論如何,只要不過量和經常吃鹹魚,並保持均衡飲食,其實可以便可以減低患上癌症的風險。 10大致癌食物/致癌物 以下食物屬第1類致癌物和第2A及2B類致癌物,多吃無益!按下圖了解10大致癌物! 10大致癌食物|1. 酒精 第1類致癌物 世衞早在1988年已經把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不論酒精含量多少,含有酒精的飲品都會致癌,且沒有安全的飲用水平。當中已知與酒精有關的癌症包括: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乳癌、肝癌、腸癌、胃癌。 10大致癌食物|2. 檳榔 第1類致癌物 10大致癌食物|3. 加工肉類 第1類致癌物 加工肉類,如香腸、午餐肉、煙肉等增患胃癌風險。 10大致癌食物|4. 鹹魚 第1類致癌物 10大致癌物|5. 含黃曲霉毒素…

張達明近況 | 曾患鼻咽癌兼金屬中毒!抗癌成功60歲張達明現身:瘦到見筋、精神狀態不錯!即睇鼻咽癌7大症狀

現年60歲的演員張達明曾拍過《大內密探零零發》、《狀王宋世傑》等經典作品,之後於2020年憑電影《麥路人》奪得第39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亦有涉獵棟篤笑及編劇。他於2011年確診鼻咽癌,治療期間更一度不慎金屬中毒,康復後為養好身體,工作量亦較過去大減。他近日罕有亮相節目受訪,身形依然瘦削見筋,令人心痛。 張達明近日現身胡楓(修哥)YouTube頻道節目《修哥萬花筒》,大談入行經過及威水史。他表示,自己最初對演戲萌生興趣是中三時做暑期工,在戲院負責帶位,電影開場後便坐著一同觀賞,於是逐漸養成喜歡演戲的習慣。之後他加入劇團,獲馮寶寶、羅冠蘭等前輩傳授演技,適逢演藝學院創校,又憑努力考上,最終成為該校戲劇學院第一屆學生。 談到遠赴紐約深造戲劇,張達明就憶述自己曾與美國總統克林頓同場觀賞《獅子王》,笑稱「我肯定總統(在現場),他們一定會做得更加好!」,演出結束後他更在餐廳內偶遇製作團隊,並獲簽名,相當犀利。 張達明雖然已經抗癌成功,但身形依舊瘦削,頸部及手臂更瘦至見筋;不過他在節目中與修哥聊天時反應迅速,看起來十分開心,精神狀態相當不錯。 鼻咽癌|健康狀況曾惹關注 張達明與馮素波去年因合拍《我們的移動城堡》MV而成為好友,後者4月曾於社交平台上載2人手拖手「聚舊」合照,並留言寫道: 開心見老友,係咪好sweet呢?大家都身體健康,精神不褪色 相中身穿波點恤衫的張達明雖然面帶微笑,不過身型卻明顯比以往再瘦一圈,而且面色灰沉,一度令外界對其身體狀況感到擔憂。 鼻咽癌|曾患鼻咽癌兼金屬中毒 事實上,張達明於2011年確診鼻咽癌,治療期間更不慎金屬中毒,身體珀金含量一度超標63倍變成了「鉑金俠」,加上大量的電療與化療,導致四肢無力及麻痺,活動能力大受影響,情況最壊時連筷子都難以拿起,抗癌長達7年病情才終於逐漸穩定。而漫長的抗癌路亦令他留下後遺症,其右耳聽力僅餘五成,左耳則有8成,但就需要間中抽膿才能聽清別人說話。他曾憶述: 未病發前一直讓身體忙,由讀書到出來工作,試過日睡2小時,加上食煙,亂進食不健康食物,有日發現不時流鼻血,但因流血不多沒有理會。 1997年,張達明出現鼻塞病徵,但當時只當是鼻敏感,到內地拍劇2個多月返港後才處理,之後一路拖延至2011年才認真進行檢查,結果確診鼻咽癌一及二期。他坦言,當時心情低落到谷底,尤其進食困難,治療期間上網查資料,開始符知許多治療方法,他認為最重要是正面積極面對,亦足足花了10年才康復。 鼻咽癌在亞洲極常見,台大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曾表示,鼻咽癌主要成因有三: ● 基因遺傳 ● EB病毒感染 ● 醃漬食物 鼻咽癌|7大早期病徵 另因位置關係,鼻咽癌早期不易診斷,症狀也不具特異性,多數病人確診時已是第3、4期。本港的鼻咽癌患者以男性為主,鼻咽癌細胞形成的主因為皮膚與器官組織之間的細胞異常地增生,而這種癌細胞可通過血液或淋巴循環系統轉移擴散,且由於鼻咽的位置較隱蔽,故一般較難發現且死亡率高。 若符合以下條件或症狀,需盡快預約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 鼻咽癌早期病徵: ● 鼻涕、口水間中有血絲 ● 單邊聽力下降或耳鳴 ● 頸部出現不痛的腫塊 鼻咽癌晚期病徵:…

打邊爐BBQ燥上加熱 秋天頻流鼻血

重陽節過後,秋意更濃,部分人在早晚鼻子發癢,有時更見紅。有專科醫生指天氣乾燥,鼻敏感者常拭鼻及打乞嚏,以致鼻黏膜發炎而流鼻血。註冊中醫則指,市民愛在秋天時BBQ及打邊爐,會增加體內熱氣,加上肝腎陰虛及氣血兩虛等,造成常流鼻血。 乾燥天常拭鼻 易出事 耳鼻喉專科醫生顧德政表示,流鼻血常於秋冬天發生,因天氣乾燥,部分人有鼻敏感,在天氣乾燥下經常拭鼻及打乞嚏,將細菌帶入鼻腔,導致鼻黏膜發炎而流鼻血,「曾有病人鼻敏感發作卻不理會,經常『呻』鼻涕及撩鼻,致鼻腔結焦,開始有血絲,1至2周後出現流鼻血,流了2至3分鐘。」 除天氣乾燥影響外,如鼻中隔偏曲,意指鼻腔分成左右兩邊的分隔板,其由硬骨與軟骨共同組成,當鼻中隔不是在正中央,出現彎曲的現象,也會受影響而常流鼻血。顧德政解釋︰「由於鼻中隔偏曲,鼻黏膜易暴露於冷及乾的空氣,害易受傷而出血。」 另外,血壓高、缺乏凝血因子、肝炎、血小板偏低的患者及孕婦等,都是易流鼻血的族群,「血壓高人士及孕婦的血行得快,鼻黏膜有少少破損就很易流鼻血。」但他提醒,若家有鼻咽癌遺傳史,又常流鼻血,便要額外留意。 宜多飲水 少吃煎炸 註冊中醫許懿清指,流鼻血成因包括肺燥、血熱、肝腎陰虛及氣血兩虛,不少市民喜歡在秋天時BBQ及打邊爐,增加體內熱氣,「肺屬嬌臟,最怕燥,秋天燥邪當旺,肺熱加上火熱集結於肺,令血熱妄行,犯於鼻造成流鼻血。」再者,空氣污染加上流感,部分人鼻腔痕癢,經常拭鼻及打乞嚏,亦會弄傷鼻黏膜而流血。 至於如何分辨屬於哪個成因,許懿清表示,如在中午流鼻血、血量多及鮮紅色,多因血熱引發;換轉是早上流鼻血、顏色淡,則屬氣血虛弱,加上燥邪而流鼻血。她建議市民在秋天多飲水,偶爾噴鼻腔生理鹽水,開暖風機時配上霧化加濕器,並減少食熱氣煎炸食物,有助減少流鼻血的情況。 原文: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1943509/打邊爐BBQ燥上加熱-秋天頻流鼻血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警惕鼻咽癌:當心鼻炎背後的潛在風險

在我們的日常中,有時可能會遭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健康小問題。但這些小問題,儘管容易被忽略,有時卻是潛在嚴重健康問題的預警。以持續的鼻塞為例,人們常常將其視為鼻炎的常見表現,卻不知它也可能是鼻咽癌的初期跡象。因此,對於這些看似不重要的身體不適,我們應當給予必要的注意和重視,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維護我們的健康狀態。 鼻咽癌隱患 據統計,不同地域鼻咽癌的發病率存在顯著差異。在美國與全球大多數地區,鼻咽癌的發病率大約是10萬分之一。然而,在中國南方部分地區,鼻咽癌的發病率提高了近100倍。其中,以廣州、香港等地為主,每10萬人中可能會有80至100例鼻咽癌患者。而可能增加患鼻咽癌幾率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性別:男性比女性更易患鼻咽癌; 地域:中國、東南亞和北非的人群患病風險較高; 遺傳因素: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的人更易患病; 病毒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與鼻咽癌的關聯度極高,大部分患者的鼻咽癌細胞內都可發現EB病毒的DNA,這種病毒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染,就其本身而言,EB 病毒不會直接導致鼻咽癌,但有可能與其他因素(如遺傳易感性或環境風險因素)相互作用促進鼻咽癌的發生; 環境因素:長期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煙草煙霧和空氣污染物中,如石棉、甲醛等; 生活方式因素:如飲食不均衡(飲食中含有大量鹽漬魚類,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不良習慣(大量飲酒和吸煙)也可能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揭秘患鼻咽癌先兆 由於鼻咽癌的早期症狀,如持續鼻塞、喉嚨痛等,常被誤認為是普通的鼻炎症狀,因此了解鼻咽癌的警示信號對於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至關重要。以下鼻咽癌的常見症狀和體徵需密切留意,包括: 頸部腫塊; 耳朵堵塞、聽力損失或耳鳴,尤其是單側耳鳴; 鼻涕和唾液帶血; 鼻子堵塞,尤其是單側,且突然發生; 當腫瘤伸延至髗骨底及腦部時,可引起頭痛、臉部感覺麻痺、複視、牙關緊閉等。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上症狀,特別是這些症狀長期存在、頻繁復發、逐漸加重或伴隨其他不適感時,必須高度重視,及時就醫檢查。 如何治療鼻咽癌? 治療鼻咽癌的方法因病情和個體差異而異。早期鼻咽癌通常採用放射治療(Radiotherapy ,俗稱電療)。這是一種利用高能能量束(通常為X光)精確照射腫瘤以摧毀癌細胞的療法。治療過程中無痛,無需麻醉或住院,接受治療後身體不會帶有輻射,也無需隔離。 對於晚期鼻咽癌,則需要結合電療和化療來加強電療的成效。化療通過使用能夠殺死癌細胞的化學藥物進行治療,一般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把藥物送進體內,兩者亦可並用進行。 如果治療後仍有殘留癌細胞,或治療後癌症復發,有時可能需要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由於鼻咽癌位於頭部深處,手術一般難以將腫瘤徹底清除,並可能帶來後遺症,所以目前手術通常只在某些情況下,如極早期的局部復發或頸部淋巴腺復發,才會考慮手術切除。在治療前,患者應先與醫生討論各種治療方法的可行性、風險,以確保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治療方案。 原文: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lifestyle/501299572/鼻咽癌警惕鼻咽癌當心鼻炎背後的潛在風險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鼻敏感原因|鼻敏感症狀及成因一覽!原來可斷尾?嚴重鼻敏感會導致腦膜炎

有調查估計香港每四個人便有一個患有鼻敏感,是相當普遍的疾病。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接受《Yahoo 健康》訪問,詳細為你講解鼻敏感的成因、症狀和治療方法,包括如何「斷尾」。多認識這個疾病,會令你更有信心應對這個疾病帶來的挑戰。 鼻敏感原因是甚麽? 鼻敏感的成因主要可以分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首先,如果父母有鼻敏感,子女患病的機會相對增加,這是因為遺傳因素影響。另外,環境因素也非常重要,例如空氣污染或乾燥的環境都可能刺激鼻黏膜,引致鼻敏感。不同的致敏原,如花粉和塵蟎,也會引發鼻敏感。鼻敏感還可以分為終年性和季節性,有些患者全年都有機會發病,而有些則只會在季節轉變時發病。 小孩和成年人的發病原因是否不同? 小孩和成年人的鼻敏感發病情況有所不同。小朋友發病機率較大,但隨著年齡增長,病情有可能會紓緩。相對而言,成年人也可能在較年長時才出現鼻敏感症狀。這些不同的發病原因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分析。 鼻敏感症狀及四季中的變化 鼻敏感的主要症狀包括: 流鼻水 打噴嚏 鼻水倒流引起咳嗽 眼睛痕癢 估計約三成鼻敏感患者同時會有濕疹及氣管敏感。天氣變化是引致鼻敏感發作的原因之一。在秋天和冬天,寒冷的天氣會令鼻膜腫脹,容易引發鼻敏感。而在春天和夏天,由於是花粉傳播季節,致敏原會引發鼻敏感。此外,夏天出入商場時,冷氣與室外的溫差較大,也容易引發鼻敏感。 以鹽水向鼻窿近側注水,這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 鼻敏感與傷風感冒病徵有何不同? 鼻敏感和傷風感冒的病徵有顯著不同。鼻敏感患者通常會有透明的鼻水,並感到鼻子痕癢且經常打噴嚏,但不會發燒,也不會感到喉嚨痛。相反,傷風感冒則是因細菌感染引起的,患者鼻水呈黃綠色,並伴有發燒、喉嚨痛和咳嗽等症狀。了解這些不同的原因和症狀,有助於正確診斷和治療。 鼻敏感會否引起併發症? 鼻敏感若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引起一系列併發症。鼻水倒流容易誘發哮喘,或引致感冒及中耳炎。鼻腔收窄易堵塞,細菌感染後,可能引發鼻竇炎,這會出現頭痛及有臭味的鼻涕。嚴重時,鼻竇炎甚至可能影響視力,甚至引起腦膜炎。由於鼻敏感可能影響呼吸,有研究指這可能會引致睡眠窒息症。這些併發症的原因在於鼻黏膜的持續發炎和刺激。 鼻敏感治療方法有哪些? 鹽水沖洗:每天早晚各一次,以鹽水向鼻窿近側注水,這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 含類固醇噴劑:類固醇劑量輕微,副作用少,可令鼻黏膜逐步放慢收縮,出現較長時間的改善效果。 血管收縮劑:通鼻效果較快速,建議使用不超過五至七日,否則可能對鼻黏膜產生反效果。 抗敏藥物:最新的藥物不會令人感到疲倦或眼瞓,適合上學及返工人士。 手術切除下鼻甲:令病患鼻透氣通道𣈱通。 射頻消融方式:令下鼻甲組織收縮,達致鼻透氣通道同樣𣈱通。 微創手術:將鼻腔神經線切斷,減少鼻腔分泌,但可能會有眼部乾澀的副作用。 冷凍手術:抑制鼻腔神經線功能,可避免手術切除的副作用。 貓狗的皮屑可能是致敏原之一。 鼻敏感「斷尾」? 現時已有免疫療法可以幫助病人「斷尾」,達致「脫敏」。這種療法通過找出患者的致敏原,然後逐步將致敏原注入患者體內,令患者逐漸適應致敏原,最終不再對其產生過敏反應。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三至五年,但對部分患者來說效果顯著。這種免疫療法的目標是令患者完全「斷尾」,不再受到鼻敏感的困擾。…

搭機頭痛欲裂 航空性鼻竇炎搞鬼

一位 53歲的男性台商,從廈門坐飛機回台中老家,當飛機下降時,突然右側眉骨上方一陣劇烈疼痛,額頭痛得像被針刺,好像頭要爆炸了一樣,隨著飛機漸漸降落,疼痛更加劇烈,直到出關才稍有緩解。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陳忠雄表示,該患者是罹患典型「航空性鼻竇炎」,因機艙內氣壓的變化,使鼻竇內突然形成負壓而造成鼻竇粘膜損傷,嚴重時可能會併發鼻出血或從鼻腔流出少量漿液血性分泌物。 飛機飛行於平穩高度時,症狀又會消失 陳忠雄主任表示,經鼻竇 X光片檢查,顯示右側上頷竇內有液體積滯,證實是鼻竇氣壓傷所致的航空性鼻竇炎所引起。服藥三天後才漸漸消失。返程去到廈門時,那種強烈的痛感再次如期而至,尤其是在飛行高度下降時最為嚴重;但飛機飛行於平穩高度時,症狀又會消失。經服藥七天後鼻炎症狀才緩解,讓他為這個問題困擾不已 竇內突然形成負壓造成鼻竇粘膜損傷 人體靠鼻竇出口來保持鼻竇內外氣壓的平衡,正常情況下竇內空氣可經鼻竇開口自由出入。當外界氣壓突然升高時,如乘飛機降落或乘坐高鐵時,竇內突然形成負壓造成鼻竇粘膜損傷,引起繼發性感染,稱為氣壓創傷性鼻竇炎,也被稱為航空性鼻竇炎。 一般持續數日症狀消失,部分患者可因繼發感染形成化膿性鼻竇炎 陳忠雄主任指出,此類患者,輕者表現為額部短暫不適或感到上列牙疼及面頰發麻;重者表現為鼻竇區突然疼痛,尤以額竇區為甚。嚴重者還會併發鼻出血或從鼻腔流出少量漿液血性分泌物。一般持續數日症狀消失,部分患者可因繼發感染形成化膿性鼻竇炎。如患有嚴重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者,最好在坐飛機前就預先矯治。鼻竇通氣欠佳者搭飛機時,當飛機下降前,宜先使用血管收縮鼻噴劑,以保持竇口通暢。 航空性鼻竇炎 陳忠雄主任強調,這類「航空性鼻竇炎」的患者,都是因經常坐飛機才誘發鼻竇炎,大部分的患者經藥物治療即可獲得改善,不是每位航空性鼻竇炎的患者都需要開刀,如果是反覆發作,就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在飛行下滑時或低壓艙下降過程中出現鼻竇區疼痛等癥狀 在耳鼻喉科方面,因坐飛機而可能引起的疾病有:航空性中耳炎:在飛行下滑時或低壓艙下降過程中出現耳壓痛等癥狀,檢查發現鼓膜充血。航空性鼻竇炎:在飛行下滑時或低壓艙下降過程中出現鼻竇區疼痛等癥狀, X光或 CT檢查發現鼻竇病變。變壓性眩暈:在飛行或低氣壓暴露過程中,出現暫時性眩暈癥狀。 自購鼻敏感藥須注意什麼?醫生:抗組織胺可按需要每天服用 肝功能弱者除外 原文: https://tw.sports.yahoo.com/搭機頭痛欲裂-航空性鼻竇炎搞鬼-141700460.html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