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作為香港頭號殺手,往往讓人防不勝防;假若患者不幸是自己或身邊親友,則更加讓人擔憂。近日,有女網民分享,丈夫一直以來維持相對健康的生活習慣,不但已經戒煙,亦有定期進行運動,然而有天發現頸部出現如花生仁大小的腫塊,並在數月之內持續漲大。在醫生建議下馬上抽血進行鼻咽癌檢查,不出所料得出陽性結果,經進一步診斷後確診鼻咽癌。這個噩耗實在讓該名網民措手不及,因而到網上求助。隨著4月頭頸癌關注月的到來,本文將為大家整合各方面的鼻咽癌資訊,協助大家更了解這種本港最常見的頭頸癌和評估自己的患癌風險,並比較市面上各種不同的鼻咽癌抽血篩查,為你和你摯愛的健康把關! 鼻咽癌好發於華南地區,本港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三倍 鼻咽癌別名「廣東癌」,故名思義,於中國南部,尤其是廣東地區發病率特別高,而香港的鼻咽癌發病率更是全球平均的5至6倍1,2(每年約有600至800宗病例)。除此之外,原來男士的鼻咽癌風險亦比女士高,於本港的發病率差不多是女性的三倍3,鼻咽癌更與肺癌、大腸癌等同列本港男士十大致命癌症!當然,這也不代表女士們可以掉以輕心,因為鼻咽癌其實亦有其他高風險因素(見本文下方的懶人包)。 早期鼻咽癌不易察覺 8成患者初確診已達晚期 正所謂「病向淺中醫」,尤其是對健康有莫大威脅的癌症,但癌症並非不治之症,其中早期鼻咽癌的存活率更可達晚期的兩倍3!然而,研究卻指出僅2成的鼻咽癌患者能於初期發現自己患癌,其餘8成於確診時已達晚期4,即癌症已擴散至其他部位。以這位網民的丈夫為例,若頸部出現腫塊,則很可能代表鼻咽癌已經開始經淋巴擴散,甚至可能影響其他身體部位。這不但對健康有著更大的威脅,同時亦代表患者要承受更高強度的治療,以及隨之而來更大的副作用和醫療開支。而導致患者未能及時發現的主要原因,就要提到鼻咽癌的常見病徵-例如持續頭痛、鼻塞、耳鳴,以及口水或鼻涕帶血絲等。正因這些絕不罕見的初期警號讓人掉以輕心,患者往往未能及時發現,以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鼻咽癌風險自我檢查懶人包 有疑慮應考慮接受篩查 雖然鼻咽癌不容易被察覺,但可幸大部分患者其實有跡可循,以下為大家整理出一些研究發現的鼻咽癌高風險因素,供大家參考和評估自己的風險。 地區因素 雖然前面提到男性患上鼻咽癌的風險比女性高,但由於整體來說華南地區,尤其是香港的發病率是全球平均的5-6倍1,2,故此其實不論男女同樣需要小心。 鼻咽癌家族病史 研究指出如家族中有人曾患上鼻咽癌,其家人的風險亦較高,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的病發風險更可高達常人的19.2倍5。 常食用加工食品/接觸化學物品 研究亦顯示食用加工食品如鹹魚、醃製蔬菜等等6,或經常接觸化學物品如甲醛亦會提高患上鼻咽癌的風險。 有吸煙習慣 焦油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因此吸煙致癌已是老生常談,雖與鼻咽癌未見決定性關聯,但煙民的患癌風險依然較一般人高。 綜觀以上幾點,如發現自己屬於高風險族群,或是持續受到病徵影響,最好當然是諮詢專業醫護人員,或考慮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釐清是否受到癌症的威脅。 最新篩查技術 抽血即可發現隱形鼻咽癌患者 早前,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在內的一群國際學者亦就鼻咽癌篩查進行討論並作出建議7,提倡於高風險地區(包括香港)的市民應考慮定期接受篩查。而市面上有各種鼻咽癌測試,其中抽血篩查因其方便性受不少人青睞,但原來各種抽血篩查背後的技術和原理大相逕庭,導致結果的可信性有很大出入,懂得分辨才可保障健康。 EB病毒與鼻咽癌密切相關,因此目前的鼻咽癌抽血篩查都以其為中心,包括「傳統 EB 病毒 DNA 定量測試」、「傳統EB病毒血清學測試」及「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前兩項分別檢測血液中EB 病毒的含量和 EB 病毒的抗體。然而, 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