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耳悶、嗅覺變差、頸部長腫塊 一查鼻咽癌第4期

在超商工作的50歲江先生常日夜顛倒或超時加班,出現耳悶、嗅覺變差、頸部出現腫塊都未在意,拖到腫塊大到如乒乓球大才就醫,才發現罹患鼻咽癌第4期,已經轉移到雙側頸部淋巴結,聽到消息如晴天霹靂,自覺不菸不酒竟罹癌,後來接受放化療2個月,鼻咽及頸部腫瘤都看不見,治療1年多來恢復良好、未復發。 鼻咽癌是亞洲人特有的癌症 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芃逸指出,鼻咽癌是亞洲人特有的癌症,台灣一年約新增1500名患者、600多人因此死亡,成因至今不明,有家族史、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又稱EB病毒)感染者為高危險群,好發於50、60歲,男性罹病及死亡率是女性的3、4倍。 鼻咽癌早期症狀以頸部腫塊最常見 李芃逸表示,鼻咽癌容易轉移到頸部淋辟,早期症狀以頸部腫塊最常見,而且通常不會疼痛,另外也會出現流鼻血或是鼻涕、痰中帶有血絲;耳鳴、聽力減退、耳朵有閉塞感,由於許多鼻咽癌患者沒有菸、酒、檳榔的習慣,覺得不會罹癌而掉以輕心,等到頸部腫塊變多、變大才就醫,大多是中晚期,恐延誤診斷的黃金期,提醒民眾注意。 日夜顛倒或超時加班 李芃逸說,江先生沒有家族史,檢測EB病毒陽性,懷疑可能在超商長期日夜輪班、超時工作,免疫力不好而造成病變,後來勇敢接受放化療,治療過程中僅輕微副作用,即使第4期依然有長期控制的機會,治療後也重回超商工作,但作息調整正常。 李芃逸表示,鼻咽癌治療以放療法為主,有機會達到完全根治,有9成的5年存活率,第2期以上,則需要同時搭配化療,存活率8成,第3、4期則為5、6成,治療過程中會經歷口乾、味覺改變等副作用,但整個療程約1至2個月結束後可望恢復。 是鼻敏感不是肺炎 原文: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32022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少吃鹹魚」!台大醫示警:鼻咽癌機率多7倍

鼻咽癌是長在鼻咽部的癌症,醫師表示,基因遺傳、病毒感染、攝取醃漬食物等都是風險因子。有研究顯示,若在年齡偏小時攝取大量的鹹魚、醬菜等醃漬食物,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會比一般人多上7倍。 鼻咽癌 每年約會出現1600個新病例 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在「健康2.0」指出,鼻咽癌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疾病,每年約會出現1600個新病例。鼻咽癌主要成因有三,包括基因遺傳、EB病毒感染、攝取醃漬類食物。 鼻咽癌 飲食習慣有關 婁培人指出,EB病毒普遍存在於社會之中,「你幾乎不可能避免。」但有些人會罹癌、有些人不會,則跟基因及飲食習慣有關。有研究顯示,在愈小年紀時,吃大量醃漬食物,如鹹魚、醬菜、菜脯、泡菜、榨菜等,罹患鼻咽癌比率會愈高,甚至達一般人的7倍之多。 鼻咽癌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很多 他解釋,因這些發酵、醃漬食物含有大量亞硝酸鹽,本身就是一種致癌物質。若基因有弱點,又無法對抗EB病毒感染,幼年時也吃了許多醃漬類食物,罹患鼻咽癌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很多。不過婁培人也強調,這些東西並非都不能吃,研究發現,成年人吃醃漬食物,影響程度相較不高。 耳鼻喉專科醫師吳昱辰則衛教,鼻咽癌初期一般症狀不明顯,隨著疾病發展,可能出現頸部腫塊(轉移至頸部的淋巴結腫大)、單側耳悶塞感、單側鼻塞、痰或鼻涕帶有血絲等狀況。若鼻咽腫瘤壓迫到週邊組織,可能造成頭痛、臉麻或視力模糊等神經症狀。 鼻咽部位於較深的地方,平時不易觀察到,需要使用內視鏡或反射鏡才能看到。建議若出現懷疑症狀,可接受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以排除鼻咽癌。 鼻咽癌治療 鼻咽癌的治療方式會依照期別有所不同,一般以放射線治療 為主,視期別需加做化學治療,詳細治療方式還是要與依期別醫師討論。吳昱辰提醒,早期發現的治療效果一般都不錯,因此,若發現不正常症狀,一定要儘早檢查。 原文: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467200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她一直鼻塞!醫驚見「被癌細胞塞滿」 3恐怖因子曝:華人高7倍

長期鼻塞以為是過敏,沒想到竟是罹癌前兆?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呂彥德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女性患者,因鼻塞數周而前往耳鼻喉科就醫,初診為「鼻息肉」後前往醫院做手術切除,卻在術後病理報告發現,原以為良性的鼻息肉組織竟為「癌細胞」。 她鼻塞好不了竟確診「鼻咽癌」!醫師曝:與「3大因素」關聯最高 呂彥德醫師表示,該患者曾於8年前罹患乳癌第一期,幸好提早發現,再加上診治得宜險而保住一命。然而,8年後患者原以為單純切除鼻息肉手術,卻進一步診斷出惡性腫瘤,「這名患者得知消息時相當意外,但卻也算幸運,因為二次罹癌都發現得很早,所以成功清除病灶。」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有鼻咽癌家族病史,且父親與兄長皆因鼻咽癌而過世。呂彥德醫師表示,鼻咽癌的可能致癌原因目前尚待釐清,一般認為與種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有關。其中在種族遺傳因素方面,華人的鼻咽癌被公認發生率最高,縱然是移居國外的華人,仍比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 呂彥德醫師說明,在臨床上也發現,鼻咽癌患者第一等親內家屬的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更遠高於一般人。因此民眾以參考「台灣癌症基金會」所發表的《鼻咽癌高危險群自我檢查表》進一步做自我評估,知曉自己是否相關罹癌風險,有助於及早發現與治療。 鼻咽癌有哪些治療方式?「導航螺旋刀」殺癌更勝傳統手術 至於現行鼻咽癌治療有哪些方式可供選擇?呂彥德醫師指出,由於鼻咽癌原發位置鄰近顱底及顏面重要器官及血管,因此一般而言,手術並非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目前最先進的鼻咽癌的治療方式為「導航螺旋刀」,結合影像導引科技,精準利用高能量放射線以治療腫瘤。 呂彥德醫師表示,導航螺旋刀有51種角度、可360度靈活精準定位,對於器官與腺體較多、手術的空間狹小的鼻咽腔來說,最為適合;此外,導航螺旋刀的照射治療,能使癌細胞無法再生、增殖,甚至殺死癌細胞,對於清除惡性組織細胞的效果也很不錯。上述患者透過導航螺旋刀治療後,目前病況穩定,也無進一步的復發跡象。 不必再受放療副作用所苦!醫建議出現「4症狀」快就醫 另外,有不少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療後,常有吞嚥困難、嚴重口乾等不適症狀。呂彥德醫師解釋,放療的劑量較高,容易對雙側的唾液腺造成傷害;而導航螺旋刀的優勢是治療前可先以電腦斷層導航定位,精準確認治療部位,因此放射劑量較低,有效減輕患者鼻咽腔周邊組織的傷害,以及唾液腺減少狀況。 最後,呂彥德醫師提出呼籲,若有頸部淋巴腫大、耳鳴或耳悶塞感、輕度鼻出血或鼻涕有血絲等徵兆,建議及早就醫,切勿輕忽這些異常的警訊。有鼻咽癌家族史者等高風險,也建議盡快篩檢,越早治療越有機會成功抗癌。 「鼻咽癌的預後,跟發現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只要是第一期的患者,治癒率都可到九成以上!」呂彥德醫師表示。 原文: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417779#ixzz87yMjMTM1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頸動脈狹窄 誰之過?

治療在治病的時候,有時會為身體帶來一些後遺症。就好像四十多歲的陳先生,幾年前因為經常流鼻血及頸有硬塊,求醫後被確診鼻咽癌,幸好發現得算早,接受電療及化療後,病情受到控制。自始他與家人更為重視健康,但前陣子他出現由治療而起的後遺症,令他不禁問一句:「我究竟做錯乜嘢呢?」 定期檢查 事源陳先生早幾個星期感到手部麻痺,又有辭不達意的表現,短暫後即回復正常,但已令他警覺可能是中風。而檢查就發現其頸動脈原來有嚴重收窄,若有阻塞可以造成嚴重的缺血性中風。他覺得自己已成功戰勝癌症,飲食及生活都很健康,結果又有病患找上門,難免會感到忿忿不平。 治療鼻咽癌的電療 其實,病人的頸動脈狹窄並非無故出現,而是治療的後遺症之一。治療鼻咽癌的電療,放射物質不但可影響口水分泌及吞嚥功能等,靠近鼻咽的頸動脈亦無可避免接觸到輻射,導致血管壁內層細胞受損,加速粥樣硬化的出現,引起血管狹窄、堵塞甚至爆裂等威脅。 頭頸部位曾接受電療的人,頸動脈損傷的機會比常人高4倍 有三分二患者都會出現動脈狹窄,也因此他們中風的風險比常人高3倍,發病年齡則比平常早10年之多。 有適當跟進,中風很大機會可以避免 我見過有些病人沒有為意自己可能因治療而出現頸動脈收窄,結果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假如他們有適當跟進,中風很大機會可以避免。根據國際最新的建議,假如頸動脈收窄超過70%,便應考慮進行血管擴張及放入支架等介入治療,以減低中風發生。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癌症之一,治療效果相當好,病人的存活率相當高,所以更需要關注治療帶來的後遺症。康復者除了常規的跟進,亦應每6至12個月做一次超聲波檢查,跟進頸動脈收窄情況,平常當然也要嚴格控制高危因素。 當陳先生了解問題的原由後,情緒亦逐漸平復,最終亦接受放置支架的手術,維持血液暢通。手術後他復原得很好,也接納建議,將頸動脈狀況加入醫療監察清單之上。 【鼻敏感纏擾】忽視鼻敏感,恐易患支氣管性哮喘 原文: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健康/頸動脈狹窄-誰之過-/388377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流鼻血別用衛生紙塞 最新研究:傷口恐越弄越大

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流鼻血」的經驗,也有人一旦發現鼻子開始出血,就會下意識地使用衛生紙塞住,以免血液繼續流失。然而日本媒體近來報導,其實流鼻血的時候,有其他方式可以防止血液繼續流,反而不該使用衛生紙塞住。 流鼻血的時候 根據日本媒體「まいどなニュース」報導,「日本耳鼻咽喉科頭頸部外科學會」近來在官方YouTube上分享,流鼻血的時候,首先得低頭、用手指捏住鼻翼,但要注意別摸到上方鼻骨的部分。然後另外準備容器接住鼻血,如果不慎有血流到喉嚨裡頭,也必須吐出來。 如果流鼻血時無法坐下 學會分析,血液中可能含有塊狀物質,如果吞下的話,有造成窒息的風險。如果流鼻血時無法坐下,躺下也是一個方法,但也必須注意別吞下血液。持續維持姿勢,押著鼻翼5到10分鐘,就大致能解決流鼻血的問題。 至於衛生紙塞住鼻子的作法,學會指出,由於衛生紙太硬的關係,塞進鼻子裡恐讓傷口變得更大,因此不推薦這個作法。如果真的想找東西塞住,可以考慮柔軟的脫脂棉花。而如果用上述建議的方法,卻仍有持續出血的症狀,則最好就醫察看原因。 【鼻敏感纏擾】忽視鼻敏感,恐易患支氣管性哮喘 原文: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40/7073538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初秋易乾咳流鼻血 一症狀可能是鼻咽癌? 生津食物+防癌妙招推介

天氣反覆,炎熱的天氣伴隨偶爾的雨後涼風,加上剛過了中秋,代表秋天真的已悄悄來臨了。從中醫角度看,踏入初秋,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日夜溫差亦較大,故此身體容易出現「秋燥」不適,常見口乾舌燥、咽喉乾癢、咳嗽、流鼻血、感冒等。 雖然這個季節的確會因為氣候乾燥,而較平常更易出現流鼻血或鼻涕帶血絲的情況,但若情況持續,我們就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流鼻血的另一個可能性,或跟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 ——鼻咽癌有關。 持續流鼻血或鼻涕帶血絲要警惕 嚴重或因鼻咽癌 鼻咽癌的早期症狀普遍,如患上傷風感冒般,症狀也包括日常會出現的頭痛、鼻塞、耳鳴,或秋冬時常出現的流鼻血和鼻涕帶血絲,易令我們掉以輕心。有研究發現八成的鼻咽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皆因大部分患者在初期都覺得這些身體不適很輕微,未有理會,殊不知原來腫瘤已經逐漸增大或擴散.較晚期的鼻咽癌腫瘤更有機會阻塞耳咽管、侵蝕頭顱骨或頸淋巴。臨床上,某些患者更可能沒有感到不適,亦無明顯病徵,因而未有及時求診,到發現患病時已經錯過治療黃金期,治療難度相對增加。 部分常見的鼻咽癌症狀包括: 頭頸:(單側或局部)頭痛、頸部淋巴結腫大鼻咽:鼻塞、鼻涕帶血絲、流鼻血耳:聽力減弱、耳鳴其他:視覺重影、面部皮膚麻木 鼻咽癌屬「年輕癌症」 高峰病發年齡在40歲左右 很多人或都聽過大腸癌、子宮頸癌等,其實鼻咽癌的威脅也不容小覷,同樣長期位居於香港常見癌症之列;鼻咽癌較其他癌症病發年齡早約10年,約四份一患者更不足45歲,更是本港20至44歲男士頭號癌症,可謂癌症中的「年輕殺手」。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字,鼻咽癌是本港45至64歲男士五大常見癌症之一,女士則較常發病於40至60歲³的其中一種癌症。假若是有吸煙習慣或有家族病史背景,患上鼻咽癌的風險甚至可高於常人達19.2倍。 及早提防 鼻咽癌存活率高於九成 不過,我們又無需過於害怕,因為鼻咽癌是一個可以「提防」的癌症——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即可。概念就和大腸癌篩查一樣,目的就是讓目前沒有明顯病徵或有疑似病徵的人士,及早發現潛在健康風險,繼而作出適當健康管理;或是促使患者在早期發現癌細胞及開展治療,讓治療達至最佳成效;數據顯示,早期鼻咽癌患者的存活率可高於九成²。 早期鼻咽癌篩查新舊技術對比 次世代DNA測序技術結果準確更勝一籌 現時市面上有多種早期鼻咽癌檢查,但究竟哪個最合適呢?選擇時又有哪些要點需留意呢? 篩查結果準確與否,應是大家首要的考慮條件。舊式的篩查方法主要針對檢驗EB病毒或EB病毒抗體。事實上,在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的血液中,都能檢驗出EB病毒的存在,但要留意的是,目前醫學界對EB病毒是否必然引致鼻咽癌仍未有定論。再者,全球超過九成的成年人曾感染EB病毒⁶,所以即使EB病毒檢測的結果呈陽性,也不代表受測者患上鼻咽癌。相比之下,新式篩查則突破了這個局限,令結果的準確性大幅提升。 【鼻敏感纏擾】忽視鼻敏感,恐易患支氣管性哮喘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16330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鼻咽癌難發現 留意6症狀

以韓劇「繼承者們」竄紅的韓星男星金宇彬,2017年罹患鼻咽癌,當時才27歲,在歷經三次抗癌治療、35次放射線治療,兩年半後終於戰勝病魔,順利復出。 金宇彬最初症狀為流鼻血,他在拍戲時常常流鼻血,原本不以為意,以為只是經常熬夜、工作太累所致,在影星李秉憲建議下,至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罹癌。 頸部腫塊 恐轉移至淋巴 事實上,鼻咽癌好發於亞洲人,其中又以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盛行率最高,如廣東、福建、台灣,又稱為「廣東癌」,且男性多於女性。 與肝癌、胰臟癌相似,鼻咽癌同屬「無聲的癌症」,罹癌後症狀表現不明顯,一旦出現流鼻血及頸部腫塊等症狀,接受診斷時,病程大都來到中晚期,其中以頸部腫塊為最大警訊,此時,癌細胞已轉移至頸部淋巴結,必須治療。 吃醃漬物 罹癌風險高7倍 台灣鼻咽癌治療權威、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表示,罹患鼻咽癌原因有三: 基因遺傳 如一親等內家屬罹患鼻咽癌,則罹癌風險為一般人的19.2倍。研究指出,廣東人、台灣人即使到美國生活,並不會降低鼻咽癌風險,由此可見,此癌症與基因密切相關。 EB病毒感染 幾乎每一個鼻咽癌患者體內都感染過EB病毒,因此,該病毒為罹癌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帶有此病毒就會罹患鼻咽癌,另與基因變異、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 醃漬食物 研究發現,剛開始吃副食品的嬰兒常吃泡菜、醃蘿蔔、醬菜等醃漬食物,則日後罹患鼻咽癌的風險為一般人的七倍。調查也發現,客家人罹患機率較高,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因嗜吃鹹魚、鹹菜等醃漬品。 由於南韓民眾喜歡吃泡菜、醬菜,則正可解釋為何金宇彬27歲即罹患鼻咽癌。 無疼痛感 腫瘤在鼻腔深處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黃祥富表示,鼻咽癌位置在鼻腔深處,差不多就在做新冠病毒PCR及快篩時的採檢棒深入鼻腔的位置,透過鼻咽內視鏡檢查,就能察覺異狀,只可惜鼻咽癌症狀不明顯,即使病程已是第三、第四期,患者也不覺疼痛不適。 台灣癌症基金會整理出鼻咽癌六大症狀,分述如下: 頸部淋巴腺腫大 此為最常見及最早出現的症狀,通常不覺疼痛,腫塊忽大忽小。 頭頸部區域疼痛 不少病人單側頭痛。 口鼻部的出血 早晨第一口痰帶有血絲,及經常流鼻血。 鼻或鼻咽症狀 鼻塞、鼻咽或膿性鼻漏。 耳部症狀 聽力障礙、耳鳴及耳阻塞感。…

鼻內視鏡纖細如絲診斷流鼻血成因無所遁形

相信每個人也有流鼻血經驗,有時以為是擦傷或乾燥所致,未有加以理會,其實流鼻血的成因眾多,找出原因所在,才是治療之本。檢查鼻腔,必須利用到鼻內視鏡,如今這種技術越趨先進,導管纖幼,直徑可幼細至2.6毫米,有助減低檢查時刮傷風險,對於「跳跳紮」的年幼患者最為合適。 流鼻血的原因 84歲的張婆婆(化名)上月開始偶爾有流鼻血情況,直到最近一次流血不止,其家人才感事態不妙,趕緊去專科求醫。止血後,主診醫生隨即利用鼻內視鏡檢查她的鼻腔,發現左邊鼻中膈位置長了一個血泡,是導致經常流鼻血的原因,深入檢查下,發現鼻腔後生有一粒瘜肉及血管瘤,最終透過電烙,將這些潛在威脅消除。 大部份流鼻血個案沒有明顯原因 耳鼻喉科專科陳熠醫生指出,大部份流鼻血個案沒有明顯原因,通常鼻腔最前端軟骨包著的地方,即前庭位置,流血機會較大,例如大力撩鼻、呻鼻、撞傷以及過度乾燥也會造成出血。相對而言,小朋友較常在這個位置流血,而成年人個案,要撇除血友病、肝硬化及血小板過低等疾病因素,就較多像張婆婆般,因為鼻炎、前庭炎、良性或惡性腫瘤等位置性問題而出血。 很多人以為流鼻血是小問題,毋須太過擔心,然而經常性流鼻血,或預示著健康出了狀況。陳醫生指鼻血在短時間內能夠止住、不會復發及單邊出現,危險性相對較低,如果兩邊鼻孔同時流血,必須盡早求診。此外,不論流鼻血的「量」多與少,他亦建議及早接受診斷。 導管幼細 創傷風險低 要診斷流鼻血的原因,鼻內視鏡是既基本又準確的檢查。陳醫生指出,這種輕入侵性的檢查,透過管道前的鏡頭配搭光源,能看清楚前庭及較深入位置,診斷鼻腔至鼻竇出口,以及鼻咽狀況。除了診斷,鼻內視鏡可作為輔助工具,協助進行電烙、抽取組織及切除腫瘤等手術。 不過,在狹小的鼻孔內插入內視鏡,會否容易造成創傷呢?陳醫生說︰「現時的鼻內視鏡一般只有4毫米闊,新型內視鏡更幼細到只有2.6毫米闊,適合兒童患者使用。加上,診斷期間會為患者鼻腔噴上少量麻醉藥,目的讓鼻黏膜收縮以減低創傷風險,整體上屬於一個安全的醫療程序。」 未求診前,當然要先止鼻血,陳醫生說,較理想是將患者的頭向前傾30度。然後按壓著鼻翼位置大約十分鐘,若然之後再流血,則再按10分鐘︰「大部份流鼻血個案也是集中於前庭,即鼻翼附近位置,擠壓著這部份的血管就能止血。」他提醒,切勿將流鼻血患者的頭往後傾,否則鼻血或會倒流至咽喉。 外來物塞入小朋友鼻孔,導致流鼻血的個案時有發生,耳鼻喉科專科陳熠醫生說,最常見的異物包括擦膠、膠紙及積木,小朋友即使鼻塞也不敢求助,直至刮傷流鼻血,甚至流出黃綠色膿液,家長才恍然大悟。數到最危險的異物,陳醫生指是手錶電池,因其含有鹼性,塞到鼻孔後會持續侵蝕鼻黏膜,直至鼻中膈被蝕穿,提醒家長切勿讓年幼接觸到這類危險品。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8853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流鼻血「頭往後仰」是錯的!醫教正確止鼻血法 4種狀況速就醫

不少家長都教孩子流鼻血時「頭往後仰」,不過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在臉書提醒,血水往喉嚨灌容易嗆到甚至暈倒!正確為「頭往前傾」加壓才能止血。同時,若是出現4種狀況:流鼻血時間過長、出現合併症狀、總是同一個鼻道流鼻血、2歲以下,建議盡速帶就醫檢查。 張益豪說明,以前不少長輩教小孩流鼻血時「頭往後仰」,但經過研究證實是這樣的動作錯誤的,因為血水會往喉嚨灌,容易嗆到,尤其小朋友呼吸道比較窄,嗆到呼吸道有可能暈倒! 4種流鼻血狀況應警覺 1.流鼻血的時間太長: 一般流鼻血的時間應該在5至10分鐘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可能就是凝血功能出了問題。 2.出現合併的症狀: 如果除了流鼻血以外,牙齦也容易流血,或是身上其他部位很容易出現瘀青,這便是凝血功能出現問題的徵兆。如果合併不明原因的發燒、體重下降或是盜汗的情況,可能也是出現疾病的徵兆。 3.總是都是同一個鼻道流鼻血: 如果是結構異常、異物或是腫瘤引起的流鼻血,通常都會侷限於同一個鼻道。而摳鼻子或是過敏性鼻炎引起的流鼻血,兩邊鼻道都可能會發生。 4.年紀在2歲以下: 流鼻血很少出現在2歲以下幼兒,這個年紀很少摳鼻子,也不是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年紀,所以2歲以下出現反覆流鼻血的情況比較需要擔心。除了流血還有化膿!建議盡速就醫檢查。 女子常流黃膿鼻涕腥臭撲鼻 醫生:潮濕吸入霉菌可致鼻竇炎【了解3大高危人士】 原文: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9/7233582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流鼻血 抬頭就可以止血?一文看清突然流鼻血8大原因、處理方法

究竟流鼻血原因有哪些?如何做才能正確止血? 流鼻血大多發生在鼻中膈前半部,也就是距離鼻孔約0.6公分處,由於此處擁有豐富血管網,也最容易受傷,只要稍微碰撞就有可能導致微血管破裂出血,以下為流鼻血的常見原因: 鼻子受外力撞擊或挖鼻孔 打噴嚏或擤鼻涕過猛 處於空氣太過乾燥的環境 有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鼻部疾病 患有高血壓 長期抽煙 凝血功能受損者(如血友病、白血病患者) 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Warfarin等) 流鼻血抬頭就對了?NG行為恐堵住氣管 許多人都誤以為流鼻血時,應將頭往後仰、鼻孔朝上,並用衛生紙把鼻孔塞住,才可避免鼻腔內的血液流出。 事實上,將頭向後仰並非正確姿勢,血液反而易因姿勢及重力影響而向後流至咽喉部,甚至流入食道及腸胃道,刺激胃腸黏膜,讓人產生不適或嘔吐。此外,血液也可能因此進入氣管及肺臟內,堵住呼吸氣流而引發危險。 流鼻血怎麼辦?4步驟處理流鼻血 當鼻血突然從鼻腔流出時,建議可透過以下4步驟止血: 流鼻血時應採坐姿、將頭稍微前傾,並用手指捏住鼻翼2側,持續緊壓約5~7分鐘幫助止血。另外,鼻出血時請勿將乾燥的衛生紙條或棉花塞入鼻孔,以避免將其移出時,又讓鼻內出現新傷口。 在鼻根部(即兩眼之間)局部冰敷,可使血管收縮,達到止血效果。 若仍血流不止,可用濕紗布條將出血側的鼻孔輕輕塞住,再捏住鼻孔,而紗布條須預留一部份在鼻孔外側,不僅可以掌握出血狀態,止血後也可輕易拿出。 止血後,血液凝結會形成血塊結痂,這時請勿再揉鼻子、挖鼻子或擤鼻涕,以免結痂剝落,導致鼻腔再次出血。 流鼻血看什麼科才對? 如果施行上述止血措施超過15分鐘仍血流不止,建議應盡快至耳鼻喉科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處置。以下為常見的診斷方法: 鼻鏡檢查:又可分為前鼻鏡和後鼻鏡,前鼻鏡檢查主要是利用一種前端有燈光的觀察鏡,由鼻孔觀察鼻甲、鼻道、鼻中膈等部位是否有出血現象;而當醫師透過後鼻鏡檢查時,則會將圓形平面鏡深入口咽部,利用鏡子反射觀察後側鼻孔是否有任何異狀。 軟式纖維內視鏡:內視鏡的前端有裝置攝影機,可以藉由導管深入鼻咽部,先觀察鼻腔出血的位置,之後局部麻醉鼻孔內側皮層,再將內視鏡由鼻部伸入,清楚觀察鼻腔內部構造,檢查鼻子是否有其它病變。 常流鼻血要吃什麼?7方法預防流鼻血 平時若能遵守下列7原則,可有效降低流鼻血的機率: 減少或放輕挖鼻孔、擤鼻涕的動作,如有鼻子過敏、鼻竇炎等鼻部疾病也應及早治療。 選擇低脂或低膽固醇的食物,以控制血壓,避免高血壓造成鼻腔微血管破裂,而出現流鼻血的症狀。 增加室內濕度使鼻垢減少,增加空氣濕度,以維持鼻腔黏膜濕潤,預防鼻出血的情形發生,或使用凡士林塗抹在鼻毛附近預防鼻黏膜乾燥。 建議可多攝取內含維他命C水果,如番石榴、奇異果、車厘子、提子等,幫助鼻腔血管及黏膜合成膠原蛋白,以降低流鼻血的可能性。 避免食用太熱的食物或補品,以免讓鼻部血管擴張,造成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