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脫落「像坐失速咖啡杯」!醫揭6大可能原因 一圖看懂自救法
頭暈是常見毛病,多數民眾不在意,但若是耳石脫落造成的眩暈則不容忽視。不少名人都曾發生耳石脫落,例如男星郭彥甫,說發作感覺「像坐失速咖啡杯」,還有歌手戴佩妮,也說這問題害她連躺下都不行;醫師說,有病史者平時應避免瑜珈這類會扭轉、倒立的運動,同時保持飲食清淡,若無法改善,須及早就醫。 針對耳石脫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楊宗翰說,其又稱為良性陣發性眩暈,是常見的前庭疾病,不會影響聽力,也不會危及生命,卻恐造成極度不適。他解釋,耳石本身是一個碳酸鈣結晶,通常附著在內耳平衡器官的內膜上,若因老化、缺氧、感染或鈣離子失去平衡而脫落,漂流到半規管中,將造成擾流、影響平衡作用,進而發生暈眩。 楊宗翰表示,發生暈眩的頻率與原因很多種,若是耳石脫落造成的眩暈,大多比較短暫(10~30秒),而且是由特定的頭部動作誘發,例如轉頭、抬頭或左右移動時,若嚴重,稍微一動便會發作。 對於耳石脫落原因,楊宗翰指出,老化、頭部外傷、前庭神經炎、偏頭痛、缺氧、梅尼爾氏症都有可能,在台灣以女性發生率較高,研究顯示這可能與骨質疏鬆有關,因骨鬆會影響到耳石內的鈣離子平衡,最後可能導致脫落。 針對治療,楊宗翰說,藥物只能緩解暈眩,必須進行耳石復位術,藉由轉動病人頭部、將耳石導回橢圓囊,但復發率高,治療完成後一年內復發率約18%,3年內復發率約30%,所以日常保健一定要注意,包括練習放慢腳步,並避免瑜珈這類會有扭轉、倒立等動作的運動,也要提防身體缺氧,飲食則應清淡,盡量少鹽、少油,另適時補充營養素如鈣與維生素B、D,使血管維持良好狀態,若仍常感暈眩,建議尋求醫療協助。 居家耳石復位法步驟與注意事項: A. 跪在地板上或大床中間,快速朝上看向天花板。 B. 接下來將頭倒過來放在地板上,收下巴,用頭部後側接觸地板,以指尖輕敲右耳後頭顱,可助耳石移動。 C. 慢慢轉頭,頭轉向右肘,試著使右肘維持在視野中央。 D. 繼續保持頭部方向(望向右肘),然後快速將頭抬至肩膀高度,使頭與地板成45度角。 E. 迅速抬頭來到直立狀態,保持頭轉到右肩。在眩暈平息後,再慢慢將頭轉回,然後坐下。 ■過程中每個姿勢都可能引起眩暈,當眩暈發生,應停止動作直到頭暈停止,再進行下一步。 ■做完休息15分鐘休息後,迅速上、下傾斜頭部,若未造成眩暈,不必重複前述動作,如仍暈則反之。 ■完成復位法後,睡覺時用2、3個枕頭將頭墊高2晚。若是右側耳石脫落,右側睡1週,反之則左側睡。 ■頸部有退化者須依醫師指示進行。 原文: https://www.nownews.com/news/6649858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