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轉並非耳水不平衡?專科醫生教你如何避免復發
小孩不時表示頭暈暈、感覺天旋地轉,暈得不能上學?又或外出乘搭交通工具時總是暈得嘔吐大作又面青青?是否小孩的平衡系統出了問題? 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指出,「耳水不平衡」是大眾對暈眩症的統稱,人的平衡由內耳、眼睛及頸椎共同控制,耳水只是其中一部份。當眼耳頸其中一部份不能運作或受病毒感染,便有機會暈車及產生暈眩,但亦有方法應付或根治。耳朵結構及平衡系統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今次先來說說耳水。 耳水不平衡並非小孩常見疾病,反而常出現在中年婦身上 雖然很多家長都表示小孩曾患有耳水不平衡,但黃醫生卻表示耳水不平衡並非小孩常見疾病,反而常出現在中年婦身上。「耳水不平衡是大眾對暈眩症的統稱,在耳鼻喉專科中,可細分成急性前庭神經炎、梅尼爾病及耳石移位,正確來說梅尼爾病才是耳水不平衝。」 甚麼是耳水?耳水為甚麼會失衡? 認識耳水前,我們要先認識耳朵結構。耳朵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看得見的外耳(耳殼及耳道)、中耳(耳膜、耳骨及耳咽管)及內耳(耳蝸、神經線及三條半規管)。而耳蝸內除了充滿淋巴液,還有一層薄薄的內耳耳蝸膜,耳蝸和薄膜之間的是外淋巴液,薄膜以內的則是內淋巴液。而耳水不平衡所指的是內淋巴液的運作出現異常。 耳水的作用 「耳水有兩個作用,產生聆聽和保持平衡。除了耳蝸,三條半規管內亦有耳水,當頭部作前後左右上下擺動,耳水便會在半規管內流動,透過神經毛細胞把訊息傳到大腦,大腦收到訊息後,身體便作出平衡反應。」當耳蝸或半規管內的淋巴液因疾病受感染,流動異常、導致半規管內的耳蝸膜發漲等等,便會引發不同疾病,導致暈眩。 急性前庭神經炎——因傷風感冒導致內耳平衡神經受細菌感染,而產生嚴重暈眩、嘔吐,患者會無法站立,情況持續一天至一週,服藥後或許要三個月才會回復正常。治療後復發機會低。 梅尼爾氏病 梅尼爾氏病——即耳水不平衡,患者會突然感到暈眩,同時有耳鳴,但數小時後便會自然消失。醫學上暫時未找到病發原因。 耳石移位——是指內耳的耳石跌至半規管,當頭轉至特定位置時便會有數秒的短暫暈眩。常見於腦部受到震蕩、耳科手術後、長者、慢性中耳炎及藥物影響。 黃醫生指如兒童患有暈眩症,多屬急性前庭神經炎,因小孩經常患有傷風感冒,導致內耳常受病菌感染,而內耳結構複雜,受感染後難以在短期內完全康復,下次生病時便更容易復發,故才有小孩經常有耳水不平衡的誤解。 要避免內耳受感染,除了避免重復患上傷風感冒,亦有以下預防方法: 低鹽低糖飲食 多喝開水,每天至少2500亳升 少接觸朱古力、可樂、濃茶咖啡及煙酒等刺激性食物。 多吃蔬菜、糙米。 保持充足睡眠及適量運動。 避免壓力過大。 黃德彰醫生 Dr Frederick Wong – 耳鼻喉專科醫生 暈眩原因 原文: https://www.hk01.com/親子/103875/天旋地轉並非耳水不平衡-專科醫生教你如何避免復發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