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健康|30歲男熱愛採耳 耳道頻受傷出血 1動作致耳膜破裂永久耳鳴
不少人喜愛挖耳,但此舉恐會令耳朵出現嚴重損傷!台灣一名30歲男子因享受「顱內高潮」而經常去採耳,惟每次挖耳時都會因為太舒服忍不住顫抖,經常刮傷耳道、佈滿血塊,最終更導致耳膜被刮破,令耳朵逐漸失去聽覺,需求醫處理。醫生提醒4類人不建議採耳,而一般人士除非耳垢濕黏無法自行排出,否則亦不需要定期挖耳。 台灣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吳昭寬醫生於當地健康節目分享上述病例,指一名男子因耳朵不適到院求醫,用耳鏡檢查發現,其耳內有不少陳舊傷口,耳壁佈滿大大小小的血塊,有些位置更有血絲滲出,而耳膜亦出現些許破損。吳醫生了解情況後,得悉男子經常到朋友開設的採耳工作室採耳,但每次太舒服時會忍不住顫抖一下,耳朵經常被刮傷。 吳醫生為男子治療,並提醒他採耳時要多加小心。不料之後接連數周,對方又因類似情況到院求診,最終更因為要求採耳師清除耳道中血塊,過程中又忍不住顫抖,導致對方手中的工具如刮刀般刮破耳膜,令耳膜嚴重受傷並逐漸失去聽覺。吳醫生表示,男子到院時耳膜內積滿血塊,耳膜有四分之一面積破損,雖然經治療後目前恢復聽力,卻遺留下無法逆轉的耳鳴問題。 4大類人不宜採耳 吳醫生解釋,人體本來就會有新陳代謝,耳垢在咀嚼或吞嚥時,會慢慢跌出耳道之外;除非有些人耳垢非常濕黏如花生醬一般,可能需要尋求採耳師協助,否則一般人士並不需要定期挖耳。此外,以下4大類人亦不建議採耳: 患有先天小耳症 耳道比較彎曲人士 耳朵曾受傷或開刀 耳朵正處於 慢性發炎狀態 吳醫生續指,有些人耳朵構造較特別,如患有先天小耳症人士,耳朵較為狹窄不宜採耳;其次耳道較為彎曲、曾受傷或開刀人士亦同樣不適宜;假如耳朵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例如患有慢性濕疹、耳內濕潤含有水分等患者,過度刺激耳道容易導致細菌感染,恐引發耳廓軟骨膜發炎,嚴重起來更會令聽覺神經受損,即使開刀治療聽覺仍難以恢復。 耳膜穿孔需小心護理 細小傷口可自然癒合 香港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資料指,一般細小耳膜穿孔不會明顯影響聽覺,但若穿孔較大,聽力會受影響減弱。假如遇到耳膜穿孔情況,必須要妥善處理,如果護理不當引發感染,很可能導致耳道出現流水、疼痛等徵狀;甚至引發中耳炎,繼而損壞聽小骨或聽覺神經,令弱聽加深; 若得到妥善護理,細小的耳膜穿孔會於數十日後自然癒合,但若經過長時間護理及觀察後,穿孔仍未癒合,則可考慮進行補耳膜手術。如果出現感染徵狀,應盡快諮詢醫生並按醫生建議用藥。 醫生:不建議自行採耳 本港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鍵明曾接受《晴報》記者訪問,他不建議市民用棉花棒、耳刮等器具採耳,因為採耳方法不當會有可能把耳垢越推越入,引致耳道發炎、影響聽力。陳醫生解釋,耳垢是皮屑、油脂、毛囊分泌物的混合體,清理後一樣會再生,若多次使用「洗耳」清潔液更會有機會令耳內過分乾燥,並增加皮膚損傷的風險甚至損害耳垢自動推出的能力;若感耳痛或聽力受阻,多為耳垢嚴重阻塞,應盡早求醫;若只是一般耳痕、內部發炎或敏感,可輕輕在牙骹位置按摩,切忌用工具伸入耳道試圖「止癢」。 泳季防耳道感染 | 2至6歲感染機會高 耳內積水增風險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521613/耳朵健康-30歲男熱愛採耳-耳道頻受傷出血-1動作致耳膜破裂永久耳鳴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