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耳鳴3個月求診竟拖出2cm耳屎 醫生揭7種人需特別注意

老人家如果經常「撞聾」,除了是聽力下降之外,還有可能是耳道被耳垢阻塞。台灣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老伯耳鳴及聽力下降近3個月後前來求診,結果發現耳內居然有一條2cm長的耳垢。 耳鳴及聽力下降 台灣耳鼻喉科醫生張益豪月初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一宗病例。一名老伯最近3個月經常覺得耳鳴、耳悶及右耳聽力下降,更因為經常聽不到老伴叫他去洗碗、倒垃圾而造成誤會,無意中傷害了多年夫妻感情。不過患者之前一直未有理會,直至一天晚上雷雨交加,他發現自己左耳及右耳所聽到的雷聲差異極大,又剛好路過診所,才終於決定求診。 聽力問題 張益豪指自己替患者檢查後,發現他的右耳內居然有一條長達2cm的耳垢。隨後他用了約5秒時間替患者將耳垢拖出,解決了3個月的聽力問題,亦替患者修復了夫妻關係。 清潔耳垢 到底人們平日是否需要自行清潔耳垢?張益豪解釋,耳垢可以防止灰塵、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進入耳朵深處,同時亦能令耳道保持適當的濕潤狀態,有保護耳朵的功能。一般而言,在日常咀嚼、顳頜關節活動的過程中,會有肌肉牽拉的動作,使耳垢自行脫落再被耳道排出,因此無需特別清潔。相反,自行挖耳朵容易使外耳道受傷,導致傷口有組織液體滲出,屆時患者會覺得更癢、更想去挖而造成惡性循環。 女子耳朵疼痛發癢 原文: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547131/【耳道阻塞】男子耳鳴3個月求診竟拖出2cm耳屎%E3%80%80醫生揭7種人需特別注意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異物進耳】女子耳鳴聽力下降 檢查竟發現蜘蛛在內築巢!

不少人都有耳朵進異物的經驗,雖然大部份異物都會隨時間而自行掉出,但若異物是有生命的,想解決就麻煩得多了。近日,內地一名女子因耳朵突然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的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竟發現耳道裡有一隻蜘蛛,更在裡面築巢,幸好取出後並無大礙。 綜合內媒報道,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一名40多歲女子,近日因耳鳴、聽力下降到醫院眼耳鼻喉科就診,誰知,醫生用耳內鏡檢查後,發現耳道裡有一隻活蜘蛛,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白色絲狀物,蜘蛛竟在她耳道築巢。幸好該蜘蛛並非有毒品種,耳道只有些微損傷。 3大NG行為 掏耳、灌洗、劇烈晃動 都不行! 夏季是昆蟲最為活躍的季節,加上牠們愛好漆黑的環境,在深夜熟睡時,一不留神很容易就會被昆蟲侵入耳道。若真的被昆蟲侵入耳道,第一時間一定不能做以下3件事,不然蟲子不但沒掏出來,更有可能會傷害到耳膜,那就更得不償失。有3件事在昆蟲入耳後經常做錯: NG行為1:用掏耳棒或棉花棒挖。這樣很可能使蟲子更往耳道深處爬,如果操作不小心,甚至可能破壞到耳膜。 NG行為2:用各種液體灌洗耳朵。曾經有市民嘗試用殺蟲劑直接進行「除蟲」,但殺蟲劑本身對皮膚與耳膜有刺激性,結果反而引起外耳道嚴重發炎。 NG行為3:劇烈晃動頭部試圖將蟲子甩出。劇烈的晃動,反而容易使蟲子躁動不安而移動,刺激外耳道,可能造成更大的不適。 照光誘蟲走回頭路 滴油讓蟲窒息 那麼,當小蟲子跑到耳朵裡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將燈關上,將耳朵往後上方提,並且用光照耳朵:人體的外耳道並不是直線形,因此透過將耳朵往後上方拉,把耳道拉直,這樣照光效果會更好,再利用蟲的趨光性,吸引小昆蟲爬出耳道。但這僅限於「回心轉意」的小蟲,成效有限,尤其是一些不會「倒退走」的昆蟲像蟑螂,這樣做基本上無效。 用食用油滴入耳朵,讓蟲蟲窒息,減少傷害:發覺小昆蟲跑到耳朵裡時,可以先躺下來,用食用油或按摩油等無刺激性的油滴入耳朵,靜置5~10分鐘,讓蟲窒息死亡,避免蟲子在耳朵裡亂竄造成傷害。 如果小蟲子在耳朵裡被油悶死了,之後可以嘗試用油潤洗出來,如果成功潤洗出,就可以在耳鼻喉科追蹤,但如果發現有聽力損傷,或蟲體仍未取出,則要考慮前往急診,急診醫師會以耳鼻喉科專用鑷子將蟲體完整夾出;如果蟲體略大,則使用負壓抽吸器設法吸住蟲體的屁股,將蟲體拖出;如果兩種方式都沒辦法處理,就會對蟲體進行破壞,再一片一片將蟲體夾出。 當蟲蟲誤入禁區時,蟲子可能比人還驚慌,這時候先保持冷靜,只要處理得當,就能圓滿解除「蟲蟲危機」。 女子耳朵疼痛發癢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4178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採耳安全嗎?採耳不當可能導致耳道受損!

香港有不少人都有挖耳習慣,有些人更會特意找「採耳」師傅清除耳垢,不過採耳工具幼細,有機會刮損耳道致流血;若真菌依附在採耳工具上,抵抗力較低的人就會容易受感染,令耳道發炎,真菌更有可能入血,後果不堪設想。本文為你詳解採耳的安全性及清潔耳垢的正確方法。 什麼是採耳?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採耳是一種常見的習慣。無論是專業的採耳師,還是我們自己用棉花棒清潔耳道,採耳是我們對耳部護理的一種方式。然而,採耳不當可能導致耳道受損,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正確的採耳方法以及採耳的危險。 採耳的安全性 採耳其實是一個危險的行為,因我們的耳道非常狹窄,而在耳道的最深處有耳膜。不少患者在自行採耳或在光顧採耳服務時,容易刮損耳道。若不慎撩得太深入,或會刺穿耳膜導致流血,更會影響到耳膜後的耳骨,影響聽力,並造成頭暈、中耳炎等問題。 另外,一般的消毒酒精,是難以根除真菌。要徹底殺掉真菌,需用到坊間少見的高溫高壓儀器才有效。若採耳工具沒有徹底消毒乾淨,會滋生細菌、霉菌,甚至有真菌殘留,容易令接受服務的人受感染,引致耳道發炎。如真的受到真菌感染,患者的耳會痕癢難當,患處亦會流膿,嚴重者更會出現耳痛,甚至是短暫性的失聰。 因此,你還覺得採耳是安全嗎? 耳垢清理 在大多數狀況下,耳垢是會順著耳道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而排出外耳道,因此我們根源不需刻意去進行採耳。用棉棒、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或會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道內,堵塞耳道,從而引起耳朵的不適及影響聽力。自己動手挖耳,更可能會弄傷外耳道的皮膚。若棉棒的棉花球在耳內脫落,更會造成異物入耳,對耳朵有不良的影響。因此,一般都只有在以下的特殊情況,才需要進行耳垢清除: 外耳道被耳垢阻塞,造成聽力障礙及不適 耳垢遮蓋耳膜,妨礙診斷耳科病症(如中耳炎等) 需要長期使用助聽器,或深耳道式耳塞的人士 正確清潔耳垢的方法 清潔耳朵最好的方法是「不清潔」,讓耳垢隨皮屑自行流出。若經常用棉花棒清理,會把耳垢推進耳道深處,積聚成巨型耳垢,即坊間俗稱的「耳結石」,屆時就需要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使用耳垢軟化劑,令耳垢軟化後再清除。 事實上,有很多耳垢軟化劑不需要醫生處方也可買到,大致可分水溶性和油溶性,而在臨床測試中兩者的分別亦不大,但還是會提議大家應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及醫生護人員的指導,使用耳垢軟化劑。所以若你有採耳、耳垢的問題或耳朵不適,還是建議你盡快尋求專業的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的幫助。 女子耳朵疼痛發癢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耳石症是什麼?詳解耳石移位、脫落原因和治療方法

耳石症是一種常見的平衡問題。發病時除了會天旋地轉,同時還可能會伴隨噁心和嘔吐感,但卻不需服用藥物,只需用復位術便可快速根治。本文就為你詳解耳石症的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耳石是什麼? 耳石是半規管內的黏膜。一般人正常是沒有耳石的,但當我們的頭部受到撞擊,如撞車、一不留神撞到了玻璃門等,耳石便會如牆紙般脫落,繼而刺激到內耳的半規管的神經綫。 什麼是耳石症? 耳石症,醫學名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一種常見的外周性前庭疾病。這種病是由於耳石脫落或移位引起。當耳石接觸到一條傳送信息給大腦的神經綫時,就會擾亂神經綫傳遞的信息,大腦會錯誤地指揮眼球活動,令患者看到物件在旋轉,因而感到頭暈和噁心,通常在轉動頭部時發作。 耳石移位的原因 耳石移位的原因有很多,在臨床上的患者大多屬於不明原因,可有些能會因為頭部撞擊,如如撞車、踏單車時「炒車」、沒留神撞到玻璃門、摔倒等,而導致耳石脫落或移位。另外,老化・噪音傷害・藥物造成耳毒性・前庭神經發炎・慢性中耳炎・耳科手術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耳石脫落或移位。 耳石症的症狀 耳石症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眩暈,特別是在變換頭部姿勢時。最常見是躺下時,在床上轉身;或眼望向高處或低處,甚至是女士去髮型屋洗頭,一躺下便會感到眩暈,很大機會便會是耳石症。眩暈通常在數秒至數分鐘內消退,但在某些情況下,症狀可能會持續幾小時甚至幾天。而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平衡失調,感到頭重腳輕,容易失去平衡;嘔吐感或噁心;眼睛無法集中注意力及冒冷汗。 耳石症的治療方法 耳石症的主要治療方法是進行耳石復位術(Epley Maneuver)。這是一種由醫生進行的簡單,且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主要目的是通過改變頭部的位置和方向,將脫落或移位的耳石引導回原來的位置。醫生會協助病人轉動頭部,使耳石通過重力作用,離開相關神經綫,不再引起暈眩。 一般情況下一次就可復位,但有些個案或需進行數次。 此外,醫生亦可能會開一些藥物來幫助患者控制症狀,如抗暈藥或上嘔藥等。但這些藥物並不能治療耳石症本身,只是緩解耳石症所引起的不適。 預防耳石症的建議 雖然無法完全防止耳石症發生,但以下的建議可能有助於降低出現耳石症的風險。 避免劇烈的頭部活動,如快速或頻繁地轉動頭部; 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大聲的噪音中; 避免使用可能損害內耳的藥物; 控制血脂,維持健康的血脂水平,亦有助於防止耳石症發生。 若你有任何眩暈或平衡問題的症狀,建議你盡快尋求專業的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診斷和治療。 女子耳朵疼痛發癢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耳鳴】耳朵悶悶脹脹、伴隨耳鳴?有可能是耳咽管阻塞!出現5症狀要注意

今年5月將再度回到台北小巨蛋開唱的「金曲歌后」魏如萱(娃娃),昨(27)日深夜才在臉書透露,某次搭機飛機下降時耳朵突然劇痛、聽力時好時壞而急奔急診,說是「中耳不通」,讓粉絲相當擔心。今早也再度分享,回到台北檢查後,醫生說耳朵有出血,並看見自己兩邊耳膜上各有一條血跡,但是醫生說快好了,並表示不會聾,拿了鼻子過敏的藥和噴劑,好好休息應該就能慢慢恢復。中耳不通在臨床上較常見可能是因為耳咽管功能異常所造成,通常會出現耳朵悶脹感伴隨耳鳴甚至是聽力下降等症狀,想了解關於耳咽管阻塞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療?療日子為您整理說明。 耳朵悶悶脹脹、伴隨耳鳴 有可能是耳咽管阻塞症狀! 平時搭飛機感到耳朵悶悶的,都可以藉由吞口水、捏鼻子吐氣等動作幫助耳咽管打開,緩解壓力不平衡造成的悶脹感。不過,若下了飛機還是無法改善,甚至有聽力下降等問題,就要特別注意!以下是耳咽管阻塞常見症狀: 耳朵悶脹 耳朵疼痛 感覺聽力變差 耳鳴 頭暈與頭痛 若沒有及時改善,也可能進一步造成中耳的疾病,像是中耳炎、中耳積水等等,進而影響聽力,建議出現以上情形,還是要盡快至耳鼻喉科做詳細檢查。 為什麼會耳咽管阻塞?鼻咽癌也是引發原因之一! 耳咽管阻塞屬於耳咽管功能異常的一種,阻塞的耳咽管使中耳壓力無法平衡,因此容易耳悶、脹痛及耳鳴。時間一久,中耳負壓造成積水、沾黏,甚至細菌侵入造成反覆性中耳炎。以下為可能引發耳咽管阻塞的情形: 發炎 發炎造成耳咽管本身或是開口腫脹,阻塞耳咽管。原因包括鼻過敏、鼻部感染(感冒)、鼻咽發炎、空氣花粉等刺激、吸菸、胃酸逆流刺激鼻咽部、懷孕賀爾蒙改變等。 先天性異常 顎裂患者、唐氏症的患者有較高的比例耳咽管阻塞。 後天解剖構造異常 包括腫瘤或是外傷。鼻咽腫瘤、腺樣體肥大阻塞耳咽管位於鼻咽部的開口;顎裂手術或是插管後所造成的傷害也會造成耳咽管阻塞。 耳咽管阻塞會好嗎?如何治療? 耳咽管阻塞在治療上有以下方式: 以藥物治療鼻炎或是胃酸逆流,改善耳咽管因為發炎阻塞的情況 以手術切除耳咽管位於鼻咽開口的腫瘤(例如腺樣體)。 鼻用局部血管收縮鼻噴劑可以暫時緩解耳咽管腫脹的情況。 類固醇鼻噴劑可以改善鼻過敏的症狀,對於單純耳咽管阻塞的治療效果不佳。 兒童若是耳咽管阻塞造成中耳積水,一般是藥物治療後觀察三個月,之後放置中耳通氣管。成人耳咽管阻塞則視病情決定手術的時機:放置中耳通氣管可以防止耳膜塌陷避免後續耳朵膽脂瘤等併發症。 女子耳朵疼痛發癢 原文: https://www.healingdaily.com.tw/articles/耳咽管阻塞-身心疾病/ The information…

【頭暈】耳水不平衡 經常見頭暈

曾有朋友因為頭暈,先後向不同醫生求醫。由家庭醫生,求診至腦科及骨科醫生。最後,竟發現,頭暈原因是耳水不平衡。 耳水平衡成因 耳水平衡成因很多,包括:耳石脫落症、前庭退化症及聽覺神經腫瘤。當中,耳石脫落症常見於30歲至50歲人士。 為何會有耳石脫落症? 為何會有耳石脫落症?耳石是體內一種物質,位於耳內前庭部位,負責感應頭部轉動。日常打噴嚏或頭部受碰撞後,均可令耳石脫落。 耳石脫落症患者多會在睡醒下床一刻,或上床睡覺時感眩暈,幸而暈感不會超過1分鐘,非常短暫。只要患者安定下來,不移動身體,暈感便會消散。 坐臥動作助紓緩頭暈 如何紓緩耳石脫落症帶來的眩暈?以下便教大家進行一組坐臥動作,只要每日做3次,便可改善頭暈問題。 第一步:坐在床上,拿開枕頭; 第二步:頭部45度扭向左邊,心中數3聲後即躺下。躺下時,頭部依然保持45度扭向左邊。過程中,患者或因頭暈感恐慌,故可保持當前頭部姿勢一分鐘; 第三步:一分鐘過後,暈感應逐漸散去,此時患者仍須躺在床上,將頭部由左邊扭向右邊,同樣保持向右45度角,並將此姿勢維持1分鐘,待眩暈消散; 第四步:患者保持頭部扭向右的姿勢,並於床上坐起。然後,再將頭從右方轉到正前方,再低下頭來,休息一分鐘,這樣便完成一組坐臥動作。 天旋地轉並非耳水不平衡?專科醫生教你如何避免復發 原文: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健康/耳水不平衡-經常見頭暈/367240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耳鳴】耳常聽到心跳聲屬脈動性耳鳴?一文看清症狀原因、治療方法

過去三個月,黃小姐的耳朵常聽到「咻咻咻…噗噗噗…」的低鳴聲,而且睡覺時特別清楚,聽起來就像自己的心跳聲。 近兩週來,聲音感覺愈來愈大,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會出現,令黃小姐夜不成眠,白天則經常頭暈、走路不穩。黃小姐飽受困擾,決定就醫,醫師聽完她的主訴,懷疑是「脈動性耳鳴」,進一步檢查耳朵、血管和大腦後,發現黃小姐腦部血管病變,並因此造成耳鳴。 究竟脈動性耳鳴是什麼?哪些原因會造成搏動性耳鳴?耳朵聽到心跳聲會自己好嗎? 搏動性耳鳴(Pulsatile Tinnitus)又稱脈動性耳鳴,指耳朵出現低頻、規律且與心跳同步的搏動音,或是血液的流動聲、衝擊聲;聲音感覺類似「咻咻咻、嗚嗚嗚、噗噗噗」。 搏動性耳鳴可能會出現於單耳或雙耳,並可能隨著病患的頭部活動、體位變化,例如躺、坐或站,而改變強度與頻率。 與一般在靜處聽到自己心跳聲的情況相比,脈動性耳鳴出現時間較長、較頻繁,而且無論心跳是快、是慢皆可能聽見。 脈動性耳鳴的其他症狀 病患可能因為耳鳴聲或背後病因而出現以下問題: 頭暈 視力減弱 聽力減弱 走路不穩 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品質下降 搏動性耳鳴的可能原因 搏動性耳鳴主要由血管問題所引起,例如腦部或頸部的動靜脈血管異常;因為耳朵緊鄰周遭血管,只要血管異常或血流量變大,血流聲或心臟跳動聲就會傳入耳朵。 以下病因會造成心臟輸血量增加,使血管內的血流量增加,進而造成耳鳴;通常症狀比較輕,只要解決病因,就能改善耳鳴。 甲狀腺機能亢進 懷孕 貧血 下列病因則會造成血管異常,例如血管硬化、狹窄、阻塞或畸形等;需要立即就醫檢查、治療,以免血管問題惡化,日後阻塞中風。 動脈問題:頸動脈狹窄、頸動脈剝離、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瘤、動靜脈簍管、動靜脈畸形 靜脈問題:頸動脈球異常、良性顱內壓增加 除了上述2類血管病因外,下列原因也可能造成搏動性耳鳴: 開放性歐氏管 中耳膽固醇肉芽瘤 顱底或顳骨的血管腫瘤 顳骨異常地薄,使血管的聲音容易傳進耳朵 脈動性耳鳴的檢查項目…

【膽脂瘤】治療膽脂瘤減影響

發生在中耳內的膽脂瘤 多數由皮屑及分泌物積聚而成,一旦出現感染有可能威脅聽力,甚至引起腦膜炎等後遺症。因此病人一般也需要接受治療,而且膽脂瘤有復發的風險,故日後仍需定期覆診,以及早發現及處理問題,避免膽脂瘤造成破壞。 治療膽脂瘤要視乎病情及徵狀而定 如果膽脂瘤有感染及含膿,需先清走膿液,然後用藥物控制炎症,待炎症消退後再研究下一步的治療。對於較早期的膽脂瘤,由於皮屑細胞只形成一個袋狀的空間,並未演變成囊腫,可利用顯微鏡等工具協助吸走皮屑和污垢,阻截膽脂瘤形成。若膽脂瘤已成形則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清除囊腫及其他受損組織,如耳膜或耳骨被侵蝕影響功能便需要以人工組織進行修補,從而恢復耳內組織的傳音功能,才能保存聽力。 雖然膽脂瘤是良性囊腫,但卻是一種具入侵性及容易引發炎症的問題 未有適當處理可對聽覺造成永久性損害,亦可引發其他嚴重及致命的併發症。市民如發現耳朵經常流出膿液,或聽力有下降等症狀,便應找相關的專科醫生做詳細檢查及跟進,避免因為延誤治理而令聽力受損,尤其是患有中耳炎的病人,應接受適當的治療消除病灶,預防膽脂瘤形成。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 原文: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健康/治療膽脂瘤減影響/233729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耳嗚】長期出街戴耳機聽歌或致耳痛

無論出街、上班上學,不少人也戴著耳機聽歌、看影片 耳機成為現代人出門不可或缺的物品。不過世衛於2015曾指出,有超過一半的年輕人使用耳機習慣不安全,並估計高達11億的年輕人口,將因為未妥善使用耳機、控制聆聽環境而導致年輕一族的聽力受損風險增加。到底底如何避免? 無線藍芽耳機是近來很受歡迎的產品 但原來長時間戴著這種入耳式的耳機,即使只戴著着不聽音樂,同樣會傷害聽力。澳洲邦德大學(Bond University)健康科學與醫藥學院助理教授摩洛(Christian Moro)指出,耳朵有自我清潔的機制,會往外推送耳屎,然而長時間配戴耳機會阻塞耳道,導致耳屎無法排出而堆積,進而造成聽力下降、搔癢、疼痛。 耳機相比環境中的噪音 由於耳機相比環境中的噪音,能更貼近、更集中的將聲音傳送到耳朵內,因此若沒有注意音量大小,或是使用時間過長,都會傷害到內耳中敏感的毛細胞與聽覺神經,嚴重的話將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害。例如平常要乘搭交通工具,環境產生的平均音量大約為75至85分貝,若為了聽清歌聲或影片的聲音,必須要將耳機調到85至90分貝。 聽覺是連通大腦的一個重要管道 聽覺一旦喪失,大腦動作就會變遲緩,連帶產生反應變遲鈍、記憶力降低等症狀。 摩洛教授同時指出有3種情況不適合戴耳機: 外耳道發炎、有傷口或發炎 皮膚對矽膠材質過敏,若放入耳道一樣會引起耳道過敏 處於急性感染合併嚴重耳漏的中耳炎或膽脂瘤,這類耳朵疾病會有許多分泌物,較容易污染耳機。因此建議求醫治療控制,盡量保持耳道乾爽再戴耳機。 戴耳機貼士要知! 聽力受損大多是慢性累積,人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聽力就已經嚴重受損,台灣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張益豪醫師建議,平時使用耳機須遵循「66」原則,也就是耳機音量< 60%、聆聽時間< 60分鐘,以減少聽力的負擔。另外,他亦建議以下4大使用耳機貼士。 限制使用時間 若長時間使用耳機的話,會讓耳朵持續受到刺激而無法休息。因此建議每天將使用的時間限制在1小時以內,並且每隔 20 分鐘將耳機拿下來休息一下。 若耳機音量95分貝的話,建議最多戴四個小時;如果聲音很大,如在地鐵、街道等地方戴耳機,有時候可能會到100分貝,則最多不能超過2個小時。 降低播放音量 在播放音樂、觀看影片時,將音量控制在撥放器最大音量的 60 % 以下,以避免過高的能量衝擊內耳細胞和聽覺神經。 不在吵雜環境中使用 許多人習慣用聽音樂來消磨搭車的時間,然而此時環境非常嘈雜,很容易為了聽清楚而忽略音量的控制。…

【惱人耳疾】耳朵長期流膿恐患膽脂瘤!最新全內視鏡手術創傷性少、康復期短

近日,李小姐突然感到耳朵隱隱作痛,同時出現發燒和耳朵流膿的情況,她害怕聽力會受到損害。 耳朵流膿的成因眾多,有機會是因外耳道發炎或中耳炎而引起 外耳道發炎大多數是由於外耳道受到細菌感染或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多與抵抗力弱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耳藥水有關。中耳炎的病徵也包括耳朵流膿,病人會有耳痛及發燒等症狀。中耳炎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中耳炎是中耳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一般以止痛藥及抗生素治療。另外,耳朵流膿亦可因為耳膜穿孔引致中耳入水滋生細菌引起,使用含抗生素的耳藥水能控制發炎的情況,而病人可接受耳膜修補手術以減少發炎的機會。 長期耳朵流膿亦可以是膽脂瘤的病徵 還有,長期耳朵流膿亦可以是膽脂瘤的病徵。膽脂瘤並非腫瘤,而是表皮細胞不正常地在中耳形成的疾病。膽脂瘤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先天性膽脂瘤多確診於小童,一般在檢查聽覺時發現傳導性失聰始發現。後天性膽脂瘤成因很多,醫學界相信是中耳全部或局部壓力下降,導致上皮於中耳生長。 臨床症狀包括長期耳朵流膿、發炎、流血等 這些上皮細胞對周圍物質直接壓迫或引致經常發炎,可導致周圍骨質受破壞。臨床症狀包括長期耳朵流膿、發炎、流血等。膽脂瘤可引致聽小骨受損而造成傳導性失聰,但程度有所不同;晚期可引致感音性失聰,也可能侵入面神經而造成面癱,亦可能侵入頭顱骨進入腦內引致併發症。 治療膽脂瘤以清除病灶,保存聽力及預防併發症為主 檢查方面,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一般都可以診斷膽脂瘤,可判斷膽脂瘤的大小及是否有併發症。治療膽脂瘤以清除病灶,保存聽力及預防併發症為主。治療膽脂瘤手術為乳突切除術,傳統方法需於耳背開刀,切口大概長約八厘米,進入中耳把膽脂瘤清除及重建耳骨,然後需要將外耳道擴大,術後初期一般有耳廓麻痹等問題。然而,最新的手術方法為全內視鏡或結合內視鏡及顯微鏡手術,與傳統的手術相比,它的創傷性少及避免在病人耳背開切口,病人一般可於術後當日出院,而術後康復時間亦較短。 黃德彰醫生 Dr Frederick Wong – 耳鼻喉專科醫生 原文: https://www.etnet.com.hk/www/tc/lifestyle/health/frederickwong/64474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