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腺癌】脖子腫腫的沒注意竟是扁桃腺癌!7特徵判斷腫塊是良性還惡性

不知各位是否有「自摸」脖子、頸部到鎖骨等區域的習慣呢? 不知各位是否有「自摸」脖子、頸部到鎖骨等區域的習慣呢?若自己發現頸部有腫塊千萬要小心,並及早就醫檢查,因為這可能是癌症的徵兆。曾有48歲女性本來對左側頸部的腫塊不以為意,沒料到一個月後竟越來越大,就診後才發現是扁桃腺癌。 淋巴結 脖子、頸部至鎖骨出現腫塊,可能是罹患嚴重疾病的徵兆,而該徵兆與位於頸部皮下組織中的「淋巴結」相關,基隆長庚神經外科醫師顏君霖曾於節目形容,淋巴結系統就像是免疫系統的檢查站,當身體有問題時,就會通過淋巴結來表現。 一般人會因為感冒、牙齒痛、扁桃腺發炎等疾病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的衛教資料指出,正常人頸部中的淋巴結約有2、3百個,一般人會因為感冒、牙齒痛、扁桃腺發炎等疾病,而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的正常發炎現象,治療後數天內多會消失。 頸部腫塊有可能是罹癌的徵兆 不過,除了正常的腫塊外,頸部腫塊有可能是罹癌的徵兆。耳鼻喉頭頸外科專科醫師陳泓鈞曾為文解釋,除了感冒、感染外,其他地方的癌細胞也有可能會經由淋巴循環跑到淋巴結,相對於因感冒、感染等發炎反應而形成的「會疼痛腫塊」,因惡性腫瘤行程的腫塊很可能不太會痛,相當危險。 而這些腫塊形成的位置不同,也可能代表不同的癌症,有的癌症甚至離頸部相當遙遠。顏君霖醫師與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於節目說明,儘管不同癌症發生在不同區域,但都可能會以淋巴結腫大表現,包括鼻咽癌、腦瘤、甲狀腺癌、食道癌、肺癌、舌癌、口腔癌等。 自己檢查頸部周遭的淋巴區 而顏君霖醫師也於節目中教民眾如何透過「自摸」,自己檢查頸部周遭的淋巴區,及早發現腫塊。而檢查法也相當簡單,依序撫摸脖子附近的淋巴區即可。 首先從耳朵前方開始,依序按壓耳前、耳後、再後側一些的頭部後方凹槽,接著沿著脖子兩側的胸鎖乳突肌往下確認中頸鍊淋巴區、後三角淋巴區及鎖骨上淋巴區,最後則是抬頭用大拇指按壓顎下淋巴區確認,即完成有無腫塊的檢查。 若發現有腫塊 綜合醫師顏君霖及江坤俊的解釋,若發現有腫塊,如果是小於2cm、可動且不會痛就可以稍微安心一點。而由於惡性的細胞與周圍組織黏得較緊,常以推不動作為表現。 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衛教資料也指出,頸部惡性腫塊的特性為:硬且不能移動、超過2cm、皮膚表面異常(潰瘍、破皮等)及腫塊同側出現耳朵痛、悶塞感、耳鳴、聽力變差等聽力徵兆。 檢查後發現是良性腫塊也別輕忽大意 不過,即使民眾自我檢查後發現是良性腫塊也別輕忽大意,應及早就診檢查為佳。收治文章開頭提及48歲扁桃腺個案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醫師林奐宇受訪指出,脖子出現腫塊的原因十分複雜,除了腫塊外,若合併聲音改變、吞嚥困難、頭痛、同側耳朵痛、聽力異常等,應及早就醫找出病因,先排除癌症的可能為佳。 天旋地轉並非耳水不平衡?專科醫生教你如何避免復發 原文: https://www.edh.tw/article/31584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喉嚨腫脹】6旬漢常有異物感 吞口水時尤明顯 卻非患癌長腫瘤

喉嚨有異物感 一名62歲男性常覺得喉嚨有異物感,雖不致疼痛,也沒有因此吃東西吞嚥困難,但時常發作讓他十分困擾。經鼻咽喉內視鏡檢查診斷為慢性咽喉炎,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併以藥物治療後,症狀才明顯改善。 慢性咽喉炎俗稱喉球症 台灣的長安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林恆甫說,慢性咽喉炎俗稱喉球症,顧名思義是喉嚨裏面有腫脹感,像有球狀物卡住、或是食物吞不乾淨的感覺、緊繃感,雖然不舒服,可是不會感到疼痛。罹患此症時,因感覺喉嚨處卡了個異物,患者會忍不住清喉嚨、乾咳、或常吐口水,尤其吞口水時症狀會特別明顯,進食或是喝水時感覺不太出來。 抽煙、喝酒、心理壓力 林恆甫說,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之一,造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粘膜過度敏感、胃食道逆流、上食道括約肌異常、必需長時間說話、抽煙、喝酒、心理壓力或自律神經失調等。因發病原因複雜,症狀時輕時重、反覆發作,應詳細檢查以排除腫瘤等重大疾病。 他說,要治療慢性咽喉炎會以鼻咽內視鏡檢查口咽、下咽以及喉部,以排除是否有腫瘤、食道本身構造或功能異常、或是頸部腫塊壓迫,必要時也會安排胃鏡來檢查食道及胃部問題。排除腫瘤之後,可以從改善誘發原因給予藥物治療,若有口咽、喉部構造異常者,亦可考慮切除過度肥大的組織。 生活作息及飲食 林恆甫說,想要改善慢性咽喉炎,生活作息及飲食也要有所調整,平常應盡量減少食用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每餐8分飽為佳,吃飽飯後勿馬上躺下,避免習慣性清喉嚨動作及多運動等。 天旋地轉並非耳水不平衡?專科醫生教你如何避免復發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1524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頭頸癌】頭頸癌新症持續上升死亡率達3成 鱗狀上皮細胞癌為佔9成

頭頸癌新症數字持續上升 對比大腸癌、乳癌,大眾較容易忽視頭頸癌,包括有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等。在過去十多年間頭頸癌新症數字持續上升,每年平均死亡人數為210人,死亡率達3成。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嘉安和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均指,頭頸癌患者除了接受化療和標靶治療之外,近來亦有採用免疫治療,更大為降低死亡風險。 頭頸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包括鼻咽、口咽、下咽)、喉和唾液腺等部分 當這些部位出現癌症病變時,可分為頭頸鱗狀細胞癌和鼻咽癌兩種,並以原發部位來命名,例如口腔癌、下咽癌、喉癌等。病理表現多以鱗狀上皮細胞癌為主,約佔9成,另有少見的淋巴癌、腺癌、肉瘤等。患上頭頸癌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病毒感染、遺傳因子改變等。 鼻咽癌佔大比數 黎逸玲醫生指頭頸鱗狀細胞癌會因應不同原發位置,而有不同徵狀。「口腔的會生痱滋,傷口不會好,而且範圍愈來愈大,甚至流血。」而下咽部或喉部會造成聲音嘶啞、吞嚥疼痛、頸項腫塊等。早前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發布「關注頭頸癌患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97名受訪者中,鼻咽癌患者佔大比數,四分一是口腔癌或口腔和鼻咽均有癌症。 頭頸鱗狀細胞癌可分成4期 根據美國癌症分期聯合委員會指引,頭頸鱗狀細胞癌可分成4期,第四期再細分為IVA、IVB和IVC三期。一般來說,第一、二期為早期,經開刀切除或放射治療後很有可能痊癒。而第三至第四期的IVB,就必須經由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綫治療等多團隊合作,患者才有痊癒機會。 黎醫生指出,外科手術是頭頸癌的核心治療之一,而手術切除範圍需根據臨床及影像學檢查去評估擬定。由於頭頸部分的結構十分複雜,即使是同樣大小的腫瘤,其位置可徹底影響整個手術的切割範圍和重建的需要。 切除手術具破壞性 頭頸癌的切除手術,往往造成口腔或咽喉較大的缺損,帶來難以避免的破壞性和後遺症,包括咀嚼、吞嚥、發聲、呼吸、外觀等方面受到影響。林嘉安醫生說:「患者有可能需要裝置短暫性或永久的胃喉和氣管造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素。另外,手術後的重建同樣是相當困難和具挑戰性。」 以舌癌為例,若癌細胞出現在舌尖時,可考慮部分切除舌頭;當病變出現在舌側,舌頭和牙骨都有機會切除;若在舌後方,有可能整條舌頭和咽喉都要切除,需要進行重建手術。 有位60多歲從事銀行業男士,有吸煙和飲酒習慣,曾因吞嚥困難及聲音沙啞求醫,初時以內窺鏡檢查並未發現異樣。後因發展至失聲,甚至進食困難,發現下咽和頸骨位置有癌細胞,確診患上咽喉癌四期。 如咽喉癌四期男士因病變位置涉及聲綫,手術治療會導致永久失聲,加上癌細胞已擴散至頸骨,增加手術風險之餘,治療效益亦不大。最後決定施以藥物治療,患者在首次進行化療配合免疫療法後,發聲及進食情況已有改善。 免疫治療少副作用 在治療方面,林醫生指,針對已轉移之頭頸癌,多年來第一綫的標準療法是化療和標靶治療,療效雖然不錯,但副作用較多。而免疫治療「PD-1抑制劑」在數年前開始應用在第二綫治療上,現時只有臨床研究證實可在一綫治療上單藥或結合化療使用,主要針對頭頸鱗狀細胞癌患者,大為改善傳統治療的副作用問題。 調查結果指出,受訪患者主要接受放射治療,其次是化療,並出現不少副作用,超過8成表示進食困難,包括味覺改變、口乾、吞嚥困難和口腔潰瘍。大多數副作用會持續數月,而聽力受損和口乾的副作用更可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大為增加病人和照顧者的壓力。然而目前頭頸鱗狀細胞癌的一綫治療,免疫治療並未納入政府資助項目中,若患者想盡早使用免疫治療則需自費,但因費用較昂貴,大部分晚期患者未能負擔,致錯失治療黃金機會。 天旋地轉並非耳水不平衡?專科醫生教你如何避免復發 原文: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411296/【癌症資訊】頭頸癌新症持續上升死亡率達3成%E3%80%80鱗狀上皮細胞癌為佔9成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扁桃腺發炎】港男扁桃腺發炎 喉嚨現離奇「白絲」 醫生拆解成因+預防結石貼士

港男日前卻發現自己扁桃腺出現離奇「白絲」 不少人都試過生扁桃腺結石,但有港男日前卻發現自己扁桃腺出現離奇「白絲」,而非常見的「白色珍珠」,故求教網民其真身。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白絲」可能是膿液、疤痕或分泌物所致。同時,他又拆解扁桃腺結石的成因及預防貼士,以供參考。 有無人試過喉嚨扁桃腺有白絲,係咪扁桃腺發炎? 有港男日前在連登討論區以「有無人試過喉嚨扁桃腺有白絲,係咪扁桃腺發炎?」為題發文,指日前「八卦」自行用光照喉嚨時,見到扁桃腺有點腫,而且出現一、兩條白色的絲,「好似膿嘅顏色咁」。他在網上查看情況,應為扁桃腺發炎,但並沒疼痛或發燒情況,故求教其他網民有沒有試過類似情況。 牙後發現吐出白色珍珠 其後他更新了後續的情況,指刷牙後發現吐出了2粒「白色珍珠」,並稱是他一生中第三次見到自己的「白色珍珠」。他又說醫生處方了7日抗生素,但服食了3日白絲仍然存在,「撩」白絲時更會流血。最後他是用棉花棒按壓白痕附近位置,有白色液體噴出來才解決到問題。 醫生拆解「白絲」成因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扁桃腺是口腔的淋巴組織,當身體抵抗力差、睡眠不足、壓力過大時,較容易造成扁桃腺發炎。扁桃腺發炎一般源於感染,最常見是病毒感染,例如感染傷風感冒病毒後除了可能出現喉嚨發炎外,亦可能出現扁桃腺發炎。另外,亦有機會源於細菌感染,此情況會稍為嚴重,患者感到較痛,亦可能出現發燒。 扁桃腺是淋巴體 黃醫生表示,扁桃腺是淋巴體,像月球表面有很多凹凸洞,當食物積聚在洞口,且逐漸變乾變硬時,就會形成發臭的扁桃腺結石。但由於結石呈黃色粒狀,與「白絲」外型不太相似,故他估計「白絲」可能由三個原因所致:一、扁桃腺發炎的膿液;二、扁桃腺長期發炎所形成的疤痕,或者患者「撩」扁桃腺結石時所造成的疤痕;三、因鼻塞、鼻敏感經常用口呼吸,口腔較乾燥因而積聚分泌物。不過,醫生仍需使用儀器「撩」或「吸」患處以作檢查,才能確實。 扁桃腺結石會對患者造成不便 黃醫生指明白扁桃腺結石會對患者造成不便,例如出現口臭、扁桃腺發炎疼痛等問題,但仍不太建議患者用棉花棒擠出結石,以免造成傷口發炎。要預防扁桃腺結石,他建議食飯後盡快飲水漱口、刷牙前後用漱口水漱口,以及改善用口呼吸的問題。若做了以上方法後仍經常發作,可考慮以手術切除扁桃腺。 黃德彰醫生 Dr Frederick Wong – 耳鼻喉專科醫生 【磨牙】每晚扯鼻鼾原來和牙齒有關?牙科醫生講解新式種牙技術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405968/晴報醫療室︳港男扁桃腺發炎%E3%80%80喉嚨現離奇「白絲」%E3%80%80醫生拆解成因%2B預防結石貼士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骾骨危機】新年一夜30人骾魚骨 醫生:拔魚骨拔到手軟 公開高危魚類三甲

新年少不免大吃大喝,但吃得興高采烈之時亦要小心骾骨 內地一間醫院在年三十短短一晚內,已有36名病人骾骨求診,當中骾魚骨個案佔最多,連醫生也形容「魚刺拔到手軟」,其中有3種魚骨最易骾喉。 據內地傳媒報道,浙江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胡未鳴表示,截至年三十晚上9時半已經接診36個病人,其中3人因異物骾喉而求醫,當中以魚刺卡喉的個案最多,但亦有較少見的蔬菜骾喉病例,「鯽魚有10個人,鰻魚有8個人,鱸魚有6個人。還有雞骨頭3個人,另外植物類的3個人。」 胡未鳴指,病人年齡介乎18歲至77歲 其中一名75歲伯伯吃鱸魚被魚骨卡住喉嚨,起初不理家人勸籲,拒絕到醫院求診,堅持用吞飯糰、吞年糕等偏方處理,結果無法解決問題之餘,更令喉嚨越來越痛,最終只好求醫。醫生經檢查後,發現其喉嚨充血,估計魚骨可能已刺到深部,需要電腦掃描才找到確實位置,才成功以拔出2厘米長的魚骨,他指該情況若不及時處理,任由魚刺繼續遊走,可引起嚴重後果。 除了魚骨,也有一些較特別的病例 當晚有一名20多歲的女子前來求診,她最初以為喉嚨被骨頭卡住,自行嘗試用盡方法處理,然而都無法解決,在醫院用喉鏡仔細檢查後,卻發現該異物並非骨頭,而是一塊萵筍,屬罕見的病例。 破往年紀錄 胡未鳴表示,往年除夕骾魚骨的患者只有20多宗,形容「近30例也是碰頂了」,但今年卻打破紀錄,無奈地笑言:「沒想到,晚上9點多之後,又來了好幾位病人,真的可以說魚刺拔到手軟。」他認為,上述情況反映了今年市民享用團年飯的盛況,前兩年新年不少人都在新年前染疫,病癒後胃口較差,因此骾骨的比率也較低,「吃喝多了,魚刺卡喉的機率隨之增加」。 他指出,魚刺骾喉增加原因有三個,首先是因為疫情趨和,市民在新年期間有更多聚餐,加上中國傳統上重視團年飯,餐桌上必定會有一碟魚象徵「年年有餘」。此外,許多人染疫康復後胃口逐漸恢復,導致「報復性吃魚」情況。另一方面,不少人骾骨因怕麻煩而不肯求診,自行用偏方處理,結果弄巧成拙 談笑間易骾骨 該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蘇立眾補充指,魚刺卡喉十分容易發生在談笑間,而長者咽部粘膜感覺遲鈍,兒童吃飯時好動,兩者都屬骾喉高危群組,容易吞入異物,照顧者要多加注意。他解釋,當魚刺卡在咽喉時,吞嚥會魚刺送到更深的部位,取出時就更添難度。此外,用力擠壓魚刺亦會對咽喉造成傷害,甚至引起大出血。萬一當魚刺進入食道,更會導致食管內部膿腫,有機會令食管內部腐爛,嚴重的話會波及附近器官,可能危及生命。他提醒,一旦喉嚨骾骨最好立即求診,並且盡量清晰地向醫生陳述來龍去脈,以便治理。 鯁骨3大處理伏位 魚骨鯁喉如處理不當,後果可大可小。本港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以下方法可能令喉嚨傷上加傷: 1 扣喉拍背 扣喉有機會令喉部損傷更嚴重 2 飲醋 醋並不足以溶掉食物的酸性,更可能刺激喉部傷口 3 大口吞飯 固體食物有可能將骨頭越推越入,或將其推至食道等更深位置,可致生命危險 黃德彰醫生 Dr Frederick Wong – 耳鼻喉專科醫生 原文:…

【癌症殺手】女子長期喉嚨痛現白斑被誤診為結石 延醫一年證患扁桃腺癌

早前因發現扁桃腺上出現白色斑塊 英國一名女子長期受喉嚨痛的困擾,早前因發現扁桃腺上出現白色斑塊,最初被診斷爲扁桃腺結石,直至病情惡化,淋巴結腫大、喉嚨痛致失聲後,求醫證實為第2期扁桃腺癌並已擴散。 淋巴結腫大 綜合外媒報道,英國一名51歲女子Lisa Gooddy自幼經常喉嚨痛,於2019年,扁桃腺上出現白色斑塊,並且一年後仍未退散,更有淋巴結腫大、聲音變弱的情況出現,被醫生一度診斷為扁桃腺結石。於是她再次向專科醫生求醫,經檢查後被診斷為第2期扁桃腺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她的軟齶和頸部的淋巴結。 長期口乾舌燥 為治療扁桃腺癌,Gooddy先後接受33次電療及2次化療,體重更大減42磅。她表示治療過程十分之痛苦,嘴巴和皮膚有如被火燃燒,也令唾液腺被破壞,導致長期口乾舌燥,甚至失去吞嚥和說話能力。她表示曾經一次進食西蘭花時卡在喉嚨,險些令她窒息致死,所幸丈夫及時為她急救。 飲食上也只能進食幾乎沒有任何調味料的清淡食物 現時,Gooddy依然要長期服藥防止口腔乾燥,飲食上也只能進食幾乎沒有任何調味料的清淡食物。她分享手術後,頸部留下一條約6厘米長的傷口縫線照片,希望藉此提高大眾對扁桃腺癌的關注。 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士就要加倍留意 根據報道引述美國梅奧診所(Mayo Clinic)網站資料,年紀愈大患上扁桃腺癌的機會便愈高,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士就要加倍留意;感染HPV人士,由HPV引起的扁桃腺癌患者一般較年輕,因此也要特別注意;吸煙、經常飲酒亦會增加患扁桃腺癌的風險。如出現耳痛、下顎僵硬、頸部腫痛、喉嚨有異物卡住感覺、吞嚥困難這5大症狀,就要考慮是扁桃腺癌的可能性。 天旋地轉並非耳水不平衡?專科醫生教你如何避免復發 原文: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癌症殺手】女子長期喉嚨痛現白斑被誤診為結石%E3%80%80延醫一年證患扁桃腺癌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頭頸癌患者】近半於「黃金年齡」發病

癌症之中,有一類稱為頭頸癌(Head and Neck Cancers),一般包括鼻咽、鼻竇、口水腺、咽喉、聲帶等位置的癌症,而甲狀腺癌和腦癌則不包括在內。 本港每年的頭頸癌個案,差不多一半初診時年齡介乎40-59歲的「黃金年齡」,因此絕不可忽視。 頭頸癌包含的各種癌症不但位置相近,也有其他共通之處,除了鼻咽癌和口水腺癌之外,大部分的頭頸癌都和吸煙有很大的關係。另外一個成因,就是和感染HPV病毒有關。 頭頸癌的病徵,主要視乎腫瘤的位置 例如鼻咽癌,病徵可包括流鼻血、鼻塞、頭痛、聽力模糊等,又例如咽喉癌,會導致病人吞嚥甚至呼吸也有困難,他們普遍亦會發現頸部有淋巴腫脹,諮詢醫生,接受檢查從而發現有腫瘤。 若懷疑有頭頸癌病徵,一般會安排做咽喉內窺鏡檢查,看看鼻咽、咽喉等位置有沒有腫瘤,其次就是從電腦掃描、磁力共振以及正電子掃描等等,判斷腫瘤影響的範圍,以及有否轉移的情況發生。 頭頸癌治療方面 大部分頭頸癌都是採取跨專科治療(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的方法處理,即可能要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再配合術後放射治療或化療以控制病情。 至於近年愈來愈受注目的免疫治療,也有研究應用於頭頸癌,暫時來說並不是頭頸癌的主要醫治方法,因為至今的研究數據,仍未證實免疫治療適合用在頭頸癌的第一線或第二線治療。但隨著免疫治療可以合併化療一起使用,相信將來免疫治療在頭頸癌的治療上也會有一定作用。 近年關於頭頸癌的研究很多 例如美國有研究發現,保持口腔清潔,包括缺牙少於5顆、每年看一次牙醫、每天刷牙、沒有牙周病等,患頭頸癌的風險較低。但嚴格來說,預防頭頸癌最重要的,仍是戒煙及避免感染HPV。 癌症之中,有一類稱為頭頸癌(Head and Neck Cancers),一般包括鼻咽、鼻竇、口水腺、咽喉、聲帶等位置的癌症,而甲狀腺癌和腦癌則不包括在內。本港每年的頭頸癌個案,差不多一半初診時年齡介乎40至59歲的「黃金年齡」,因此絕不可忽視。今次,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就會為大家講解頭頸癌的成因、治療以及預防方法。 天旋地轉並非耳水不平衡?專科醫生教你如何避免復發 原文: https://metrodaily.hk/posts/39247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甲狀腺癌】女性患甲狀腺癌機率高於男性 頸莫名腫大有硬塊需小心

說到甲狀腺,很多民眾一定不陌生! 甲狀腺位在兩條鎖骨正中間凹陷處,往上1.5厘米左右,靠近男性喉結位置的下方,形狀像蝴蝶結,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又稱甲狀腺素),負責調節新陳代謝、心跳等。而甲狀腺結節好發於女性,且年紀愈大愈常見,50歲以上女性,平均50%患有甲狀腺結節,雖然多數是良性,但還是有少部分結節可能藏有癌細胞。 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遠高於男性 台灣台北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林亮羽表示,臨床上甲狀腺結節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案例是最多的,有3至5%的病人會是惡性腫瘤。根據研究,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遠高於男性,比例大約是3比1。 什麼是甲狀腺癌?常見6大前兆 甲狀腺癌有哪些症狀? 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表示,甲狀腺癌最特殊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它不容易被發現,因為罹患甲狀腺癌症的病人,甲狀腺的功能也可以是正常的,很少會產生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的變化。 一般觸摸到甲狀腺有腫塊 其他症狀包括看到或觸摸到腫大的頸部淋巴腺、聲音沙啞、呼吸困難或吞嚥困難等。一般觸摸到甲狀腺有腫塊,良性腫瘤比較軟、平滑且有點彈性,若是堅硬不平滑的腫塊,就有可能是癌症。林亮羽表示,一般手能摸到的結節大小,大概都需要1厘米以上。 甲狀腺癌的風險因子? 造成甲狀腺病變的原因,可能與幼年時曾暴露過量的放射線有關,會增加成年後出現甲狀腺癌的機率。要預防甲狀腺癌,除了提早做健檢,也要留意風險因子,像是如果有甲狀腺的家族病史,或是幼年時期曾經接受過頭頸部的放射治療,用手觸摸頸部摸到單一結節等,一旦有異狀,應儘速就醫檢查。 甲狀腺癌如何治療? 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癌的第一步,像是甲狀腺全切除術、近全甲狀腺切除術等。其中,一旦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的病友,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目前大多數人甲狀腺癌患者,若能在早期就診斷出來並接受治療,預後比其他癌症還要好,10年存活率可達90至95%。 林亮羽表示,只要有摸到腫塊,原則上會先做超聲波,假如超聲波看到實心的結節,而非囊腫,就會建議做穿刺,假如已經穿刺多次都是良性的結果,就可以追蹤大小為主。 天旋地轉並非耳水不平衡?專科醫生教你如何避免復發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0250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扁桃腺發炎】失救致死 5歲童喉嚨痛扁桃腺發炎 求醫沒床位3度被迫回家器官衰竭亡

男童的病情就因喉嚨痛惡化致扁桃腺發炎 親眼目睹家中孩子從小病痛惡化至重病離世,對家人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英國一名5歲男童的病情就因喉嚨痛惡化致扁桃腺發炎,但多次遭當地醫院拒收入院治療,最終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離世。事件令男童家人大受打擊,要求當局正視事件,勿讓同類醫療事故再發生。事實上,扁桃腺發炎原來可大可小,本港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曾接受《晴報》訪問指,當中如扁桃腺出現結石,更會令口腔發臭,影響衛生。 醫生曾稱扁桃腺發炎嚴重 綜合英媒報道,5歲男童納希爾(Yusuf Mahmud Nazir)11月13日因喉嚨痛,被家人帶往當地的羅瑟勒姆醫院(Rotherham General Hospital)急症室求醫,由於情況並不算嚴重,因此院方開了抗生素藥物後就讓他們回家。 然而,納希爾的病情持續惡化,隔天再次前往醫院求醫。當時負責診症的醫生更表示,這是非常嚴重的扁桃腺發炎。但納希爾與家人一直在醫院等候數小時仍不獲安排入院,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於是只好再被迫回家。 納希爾病情始終未見好轉,其後更出現呼吸及吞嚥困難,家人需改叫救護車送院,並再次被送到羅瑟勒姆醫院。雖然家人已多次表明納希爾的病情十分嚴重,但院方僅表示目前醫院僅得1位醫生,沒有床位,更不耐煩地表示: 「有很多小童大排長龍,不只是你的小孩。請你向高層投訴,向那些只給我們1位醫生的高層投訴!」 納希爾亦由最初的喉嚨痛,惡化至肺部感染、心臟多次驟停與多重器官衰竭而離世,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妥善的照顧。納希爾的叔叔事後受訪指,要求當局及院方交代及檢討事件,又希望這次醫療事故能讓當局正視問題,別讓同類事件再發生。而當局及涉事院方亦向家屬致哀,表示會徹查事件。 醫生:飯後多漱口 預防扁桃腺結石 對於扁桃腺發炎的嚴重性,本港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曾接受《晴報》訪問時指,扁桃腺是口腔的淋巴組織,當身體抵抗力差、睡眠不足、壓力過大時,較容易造成扁桃腺發炎。扁桃腺發炎一般源於感染,最常見是病毒感染,例如感染傷風感冒病毒後除了可能出現喉嚨發炎外,亦可能出現扁桃腺發炎。另外,亦有機會源於細菌感染,此情況會稍為嚴重,患者感到較痛,亦可能出現發燒。 黃醫生表示,扁桃腺是淋巴體,像月球表面有很多凹凸洞,當食物積聚在洞口,且逐漸變乾變硬時,就會形成發臭的扁桃腺結石,患者會出現口臭、扁桃腺發炎疼痛等問題,但他仍不太建議患者用棉花棒擠出結石,以免造成傷口發炎。 要預防扁桃腺結石,他建議食飯後盡快飲水漱口、刷牙前後用漱口水漱口,以及改善用口呼吸的問題。若做了以上方法後仍經常發作,可考慮以手術切除扁桃腺。 扁桃腺結石5大症狀 口臭 咽痛 吞嚥困難 異物感 扁桃腺發炎及重大 預防扁桃腺結石6大貼士 1. 重視身體鍛煉 減少感冒的發病次數,增強抵抗力,可以預防或減少慢性扁桃腺 2. 按時作息 盡量不熬夜,以免虛火內生。…

【吞嚥困難】40歲男胃酸倒流+吞嚥困難 揭2大飲食習慣成食道癌前病變

不少人喜歡吃熱食,不過經常吃滾燙食物,長時間可能會對口腔或食道造成影響 台灣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生早前在Facebook分享病例,指曾有一名約40歲男子,因胃酸倒流問題一直反覆發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於是再一次安排他進行胃鏡檢查,結果發現他食道胃黏膜交界處黏膜紅腫,屬於「巴洛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屬於癌前病變。 喝熱茶的習慣,加上愛吃辛辣食物 詹宜學醫生日前在Facebook分享,指自己曾遇過一名40歲男性患者,他於今年初曾做過一次胃鏡檢查,後來因為胃酸倒流反覆發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而且今次伴隨胸痛及吞嚥困難等症狀,因而再度求醫。詹醫生了解後,得悉男患者平日有喝熱茶的習慣,加上愛吃辛辣食物,因此建議為男患者再次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胃酸倒流演變成食道癌前,會先形成一種癌前病變「巴洛氏食道症」 檢查結果發現,男子患上「巴洛氏食道症」。詹醫生解釋,胃酸倒流演變成食道癌前,會先形成一種癌前病變「巴洛氏食道症」;由於長時間出現胃酸倒流,會使食道長期處於一個發炎狀態,食道上皮細胞會慢慢變成柱狀細胞,容易造成食道潰瘍,黏膜受傷、發生癌前病變等,這種情況稱為「巴洛氏食道症」。 「巴洛氏食道症」6大徵狀 胃酸倒流 火燒心 吞嚥困難 食道異物感 胸悶 胸痛 如果長期受胃酸倒流影響,情緒不要長期處於一個緊繃狀態 詹醫生指,「巴洛氏食道症」的治療,可從生活習慣、飲食方式調整,然後再配合醫生的藥物治療「質子幫浦阻斷劑」,對於分化不良等病變,可以安排食道射頻燒灼術或內視鏡黏膜切除治療。他提醒,如果長期受胃酸倒流影響,情緒不要長期處於一個緊繃狀態,然後配合醫生指示,安排適當的檢查以及調整生活飲食及習慣,胃酸倒流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 疾病造成的口臭 – 從耳鼻喉科角度看口氣的成因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388204/不良習慣︳40歲男胃酸倒流%2B吞嚥困難%E3%80%80揭2大飲食習慣成食道癌前病變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