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鼾|睡眠中每小時斷氣70次?9成睡眠窒息症患者未被診斷出

台灣台中一名63歲的企業女主管就是這樣,但在一次健檢時,卻意外發現她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幸好經過正陽壓呼吸器治療,目前症狀已明顯改善。 健檢發現「心包油」和重度睡眠窒息症 台灣這名擔任業務主管的彭女士,工作範疇涵蓋歐美地區,她自述睡眠品質佳,到歐美出差,可以一覺睡到目的地,這樣良好的睡眠品質甚至讓她從未吃過飛機餐。然而,2年前她的健檢出現稱「心包油」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進一步檢查更發現胃部良性腫瘤;最令人驚訝的是,她在睡眠檢查後意外被診斷出重度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睡覺時每小時斷氣70次 血氧濃度掉到73% 台灣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胸腔內科顧問醫師鐘威昇表示,彭女士接受晚上9點到隔天上午6點的睡眠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她每小時平均睡眠呼吸中止高達70.5次,睡眠中血氧濃度最低甚至降到73%,遠低於正常的95%以上,嚇得她立即接受治療。 台灣鐘威昇醫師表示,治療阻塞性睡眠窒息症,除了要減輕體重、避免睡前過量喝酒、減少安眠藥物的使用、側睡(先確定是否仰躺睡覺時才會缺氧)、使用減緩鼻塞的藥物外,中重度患者會建議睡覺時使用連續型正陽壓呼吸器或口腔矯正器,或進行外科手術治療,避免睡眠時長期缺氧引發心血管疾病。 肥胖、脖子粗、戽斗、年長者是高危險群 「10老9.5鼾」!鐘威昇醫師指出,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好發於肥胖、脖子肥短、戽斗的民眾,尤其65歲以上長者因懸壅垂鬆弛,會出現打鼾、夜間頻尿、睡醒時口乾舌燥、頭痛、睡不飽,導致白天過度疲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性功能障礙、高血壓等症狀。 9成睡眠窒息症患者未被診斷出 台灣鐘威昇醫師也舉2021年美國心臟醫學會發表在心臟科權威雜誌《Circulation》的研究指出,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的病人有86~95%未被診斷出;另高血壓、心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心房震顫、腦中風、肺高壓的病人中,發生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的盛行率則高達40~80%。 台灣鐘威昇醫師提醒,夜間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併低血氧如果不經診斷治療,日積月累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粥狀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失智、甚至腫瘤等共病產生,建議出現上述症狀民眾應就醫,找睡眠治療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恢復精準健康。 台灣鐘威昇醫師表示,患者在經過切除胃部腫瘤、瘦身,及夜間配戴正陽壓呼吸器後,睡眠呼吸中止次數降到正常值(< 5/時),最低血氧也升高到92%,睡覺不再缺氧,症狀已明顯改善。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0332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4港人一運動不足 衛生署5貼士體能活動融入日常

「無時間」、「身體疲倦」而未能做體能活動?衛生署去年底公布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訪問逾1.6萬名本港15歲或以上的人,結果顯示每4個成人就有一人體能活動不足,即每周進行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不足150分鐘。 8%完全無體能活動 上一次人口健康調查於2014至2015年間展開,訪問了逾1.2萬人。比較兩個年度的數據,可見完全無做運動的人增加,活動時間亦見減少。 ‧15歲或以上者完全沒有參與任何體能活動比例 2014至2015年:1.9% v.s. 2020至2022年:8.1%(增加6.2個百分點)‧15歲或以上者一周平均每天體能活動時間 2014至2015年:106.3分鐘 v.s. 2020至2022年:68.6分鐘(減少37.7分鐘) ‧體能活動不足成人男女比例(未達世衛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 2014至2015年:13%(男性11.6%、女性14.2%) 2020至2022年:24.8%(男性22.8%、女性26.5%)近四成因工作、學習、家務未能運動 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顯示,38.7%受訪者因「工作、學習或完成家務後太累」而不進行體能活動,其次是由於「太忙或沒有空閒時間」運動。 5貼士體能活動融入日常 衛生署列出多項提議,鼓勵市民將體能活動融入日常: ‧回顧每天活動並找出空閒時段運動,盡量安排在有充沛體力的時段進行,如於午膳或晚飯後散步 ‧擠出多個10或15分鐘的小節進行體能活動,如早起半小時晨運,或用膳後散步15分鐘 ‧提早下車並走完餘下的路,以行樓梯代替使用電梯或自動扶手梯 多做運動 助抵消睡眠差影響 睡眠不足可以損害健康,但原來多做運動可以補救。因為有研究顯示,運動和優質睡眠對促進健康有協同效應,進行更多高水平運動可以抵消睡眠不足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該項刊載在《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的研究跟進超過38萬名中年人士的健康及運動資料,並按其運動量分為三組,分別是每星期運動多過1,200分鐘的高量運動組、600至少於1,200分鐘的中量運動組,以及少於600分鐘的低量運動組。結果顯示,睡眠不足或質素欠佳的人面對更大的死亡風險,而運動水平若能達到世衞建議的下限,則有助消除睡眠不佳帶來的死亡威脅。 研究人員認為,今次研究證明睡眠和運動對健康有協同作用,不但因為運動能夠改善心肺功能及預防肥胖等健康狀況,更因為多做運動能幫助改善睡睡質素,常做運動的人亦較少有失眠、睡眠窒息症等問題。 原文:…

睡眠窒息症|不良飲食或影響睡眠?研究揭這類飲食習慣風險最高!

原來飲食習慣與睡眠問題亦息息相關?一項新的研究警告,根據你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增加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風險。 睡眠窒息症是一種呼吸障礙,當喉嚨後部的肌肉過度放鬆而無法正常呼吸時就會發生。研究顯示,全球有多達 10 億人患有睡眠窒息症,它影響大約五分之一的肥胖人士。睡眠窒息症通常伴隨著打鼾聲、不明原因的疲勞和情緒波動。曾有研究指出,從長遠來看,睡眠窒息症也與心臟病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有關。然而,考慮到肥胖與睡眠呼吸中止症之間的聯繫,大眾對睡睡眠窒息症與飲食習慣之間的關係卻知之甚少。 早前,於國際醫學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南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 14,210 人的數據,以確定飲食習慣是否對個人睡眠窒息症的可能性有影響。 研究人員按飲食習慣參加者分為3個類別: 健康的植物性飲食,富含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豆類; 以動物為主的飲食,富含動物脂肪、乳製品、雞蛋、肉類和海鮮; 不健康的植物性飲食,富含精製穀物、含糖飲料、糖果、甜點和鹹味食物。 結果發現,與飲食中含有很少植物性食物的人相比,吃健康的植物性飲食的人患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的可能性要低 19%。然而,那些採用不健康植物性飲食的人患這種疾病的風險比那些吃更健康植物性飲食的人高 22%,這表明僅避免肉類或乳製產品不足以顯著降低患這種疾病的風險。 弗林德斯大學高級研究員 Yohannes Melaku 表示,「這些結果突顯了飲食品質在控制阻塞性睡眠窒息症風險方面的重要性。」 由於這項研究純粹是觀察性的,它並沒有告訴我們飲食如何影響睡眠窒息症的風險。不過,研究的合著者、阿德萊德睡眠健康研究所教授兼主任 Danny Eckert認為,這些關聯可能歸因於健康的植物性飲食可以減少發炎和肥胖。 Eckert 表示,「富含抗炎成份和抗氧化劑且不良膳食元素含量較低的飲食會影響脂肪量、發炎,甚至肌肉張力,所有這些都與阻塞性睡眠窒息症風險相關。」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男性和女性飲食與睡眠呼吸中止症之間的關係有顯著差異。Melaku 指,「注意到這些性別差異很重要,因為它們強調了對 OSA 患者進行個性化飲食幹預的必要性。」 研究團隊未來會繼續進行後續研究,探討富含超加工食品的飲食與睡眠窒息症風險之間的關係。…

鼻鼾大 常扎醒要注意 睡眠窒息症患者 易有糖尿病

枕邊人睡覺時經常發出巨大的鼻鼾聲,要留意是否患病警號,尤其有暫停呼吸的表現,隨時是罹患了睡眠窒息症。呼吸系統科醫生表示,睡眠窒息症不但影響患者的睡眠質素,引致日間容易「瞌眼瞓」及返工無精神,而且患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風險也較高,認識睡眠窒息症四大症狀,有助及早診治。患者可使用正氣壓呼吸機,保持氣道暢通,便有覺好瞓。 睡眠窒息症患者大多是肥胖人士 明愛醫院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周志佳表示,睡眠窒息症患者大多是肥胖人士,因為頸部脂肪較多令氣道變得狹窄,睡覺時空氣在狹窄呼吸道會形成喘流,引發軟組織產生震動及發出鼻鼾聲。同時,當呼吸道的肌肉及軟組織鬆弛,舌頭會向後移壓着氣道,造成短暫窒息,因短暫缺氧而會扎醒。當窒息和扎醒頻密發生,病人只會有淺層睡眠,令睡眠質素大受影響。 就要了解是否患睡眠窒息症 不少人睡覺都會打鼻鼾,若經常發生,並且大聲到房外、客廳都聽到,就要了解是否患睡眠窒息症。周指,四個典型症狀包括常打鼻鼾,患者幾乎每晚都發出惱人的鼻鼾聲,但自己未必知道,枕邊人最受影響,「可能大聲到要拍醒病人」。其次是患者因經常處於淺層睡眠,覺得「瞓極都唔夠」,睡眠質素很差,日間無精神,容易瞌眼瞓、頭痛及疲累。第三種典型症狀是患者經常因暫停呼吸或「唞唔到氣」而扎醒。最後是枕邊人會留意到患者睡覺時突然「胸口唔郁」暫停呼吸。上述4種症狀中,若出現兩種或以上應盡快求醫。 睡眠窒息症患者罹患慢性疾病風險較高,周估計因病人睡覺常窒息、缺氧及扎醒,影響交感神經,令血壓或血糖水平較難受控。公立醫院曾有研究顯示,分別有25%男性及10%女性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睡眠窒息症,糖尿病情況也較難控制。 隨着本港肥胖人口增加,加上公眾警覺提高,睡眠窒息症求診病人也增加。 明愛醫院接獲轉介個案上升,令新症輪候時間由5年前約等候1年,延長至現時要等候約2年。臨床上每10名患者有8人是肥胖,男士頸圍17吋或以上、女士頸圍16吋或以上都是高危族。另外,50歲或以上、男性,或下巴較短、面頰較扁的人,因上呼吸道較窄,比一般人較易患上睡眠窒息症。 正氣壓呼吸機助暢通 睡眠檢查經評估患者睡覺時的腦電波、呼吸及肌肉收縮情況,以診斷有否睡眠窒息症及嚴重程度,包括每小時的窒息次數。如每小時窒息超過30次或以上屬嚴重,臨床上最嚴重為每小時超過90次。 若確診患睡眠窒息症 若確診患睡眠窒息症,除控制體重外,周志佳指,睡覺時可使用正氣壓呼吸機,鼻罩將正氣壓輸送到氣道,以保持呼吸暢通,減少鼻鼾及窒息情況,副作用不大。曾有病人減肥後,睡覺時毋須使用正氣壓機。此外,患者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有助控制病情,包括要戒煙,因為吸煙會刺激上呼吸道黏膜腫脹,可加劇睡眠窒息症。 原文: https://e123.hk/news/404679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世界睡眠日 (World Sleep Day)是由世界睡眠醫藥組織於2008年3月發起的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目的是希望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品質的關注。 世界睡眠日在每年三月第二個完整星期的星期五(第一年例外)。 半數人受訪前一個月曾有睡眠困擾 15歲及以上非住院的人士於被訪前30日內出現睡眠困擾情況的頻率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失眠特徵包括就寢時難以入睡、無法熟睡、夜間經常乍醒和醒後無法再入睡或清晨過早醒來等。 失眠港人群像 本港失眠情況非常普遍,衞生署一項人口健康調查顯示,有接近半數受訪者都表示,在受訪前30日曾出現至少一種睡眠困擾情況,包括「30分鐘內無法入睡」、「間歇睡醒」和「早醒後無法再入睡」問題。另有研究估計,本港失眠患病率高達39.4%,推算即多達220萬人受有失眠情況。 失眠的影響 失眠可引致不少健康問題,包括增加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風險,亦會減弱免疫力;此外會導致反應遲緩、記憶力減退等問題,影響工作及學業表現,並且增加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的風險。 安睡小貼士 造成失眠的成因很多,包括心理因素如焦慮、抑鬱;生活模式因素如時差、吸煙、睡前飲用咖啡因飲品等;環境因素如聲音、光線、氣味、床舖不舒服、房間溫度太冷或太熱等,以及生理因素如多尿、咳嗽、疼痛等。若希望改善睡眠,不妨試試避開上述誘因。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指,倘若失眠持續或沒有改善時,應請諮詢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避免自行服用非處方的成藥,亦切忌以酒助眠。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5080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打鼾加夜尿頻睡眠窒息徵兆 醫生教自我評估患睡眠窒息症風險

新冠確診會令鼻鼾加劇?打側睡可減鼻鼾聲?夜尿頻有可能是患上睡眠窒息症?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杜永禧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解答有關鼻鼾及睡眠窒息症的疑問,又建議讀者進行自我小測試,評估自身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風險。 https://youtu.be/PtJhB7hbSLk 確診新冠病毒後鼻鼾聲或加大 杜永禧指出,新冠患者鼻腔黏膜受病毒感染,繼而腫脹,更易出現上呼吸道徵狀,包括鼻塞,令呼吸通道收窄,管道震動更頻密,加大鼻鼾聲。不過,杜永禧稱,目前臨牀研究顯示確診新冠病毒與鼻鼾沒直接關係,而絕大部分新冠患者的鼻鼾增加徵狀,普遍只會持續3至6個月,之後就回復以往未染病前一樣,不會造成永久損害。 睡眠窒息症患者夜尿更頻密 杜永禧表示,睡眠窒息症患者睡覺時,會因窒息而導致身體缺氧並產生荷爾蒙,令身體誤以為水分過多,從而夜尿頻密。他提醒,若每晚夜尿高達3至4次,加上鼻鼾嚴重,就有較大機率是患上睡眠窒息症,而及早改善睡眠窒息,亦有助減少、甚至根治夜尿頻的問題。 「STOP-BANG」8條問題自我評估睡眠窒息症風險 杜永禧稱,全港有逾10萬人受到睡眠窒息症困擾,當中男性及肥胖者更易患上睡眠窒息症,他建議市民可自行完成「STOP-BANG」問卷評估患病風險,若有3至4條問題回答為「是」,代表中度風險患上睡眠窒息症,有5條或以上問題回答「是」,就屬於高風險。 睡眠窒息症調查問卷 (STOP-BANG) 如果您是以下所列,請在空格上加 √ Snoring 您有没有打鼾(連關門後,在外面也能聽到打鼾的聲音)? Tired 您在白天有没有疲倦、疲勞或昏昏欲睡的感覺? Observed 有没有人察覺您睡眠時停止呼吸? Pressure 您有没有患上高血壓或正接受高血壓的治療? BMI*體質指標指數 > 35kg/m2 Age 年齡 > 50歲 Neck 頸圍 >…

兒童睡眠窒息影響身高 或現專注力問題

本港有逾十萬人受睡眠窒息症困擾,惟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患病。除成人外,兒童也有可能患病。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指,兒童患者長遠或影響生長、腦部發展,及出現情緒和專注力問題等,長期用口呼吸亦會產生腺樣體面形,影響外觀,提醒家長多留意。 睡眠窒息症是很常見的睡眠障礙,患者睡覺時會停止呼吸一段時間,通常維持10秒或以上;當每個小時有相當數量的窒息,就可界定為睡眠窒息症。睡眠窒息症主要可分為阻塞性及中樞性,以阻塞性較為常見,劉偉業表示,「患者睡覺時,喉嚨肌肉鬆弛,令軟組織產生阻塞,導致患者停止呼吸」。 長遠影響成長 睡眠窒息症最明顯的症狀是睡覺有鼻鼾,家人亦會觀察到他們停止呼吸一段時間,患者隔日亦變得疲乏想睡,精神、記性及脾氣也轉差。成人及兒童的症狀類同,但因兒童處於成長階段,如果睡眠質素差,可能影響他們的生長,變得較矮小;腦部發展亦有影響,很容易打瞌睡,上課沒有精神等;情緒方面則容易出現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等問題。 除此之外,鼻敏感導致的鼻鼾,患者會習慣長期用口呼吸,長遠或演變成腺樣體面形,如哨牙、上唇縮短、鼻孔外翻、上顎發展不健全、下巴縮短等,如未有處理,生長完成後便不能回頭,影響外觀;長大成人後也可能增加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風險。 家長應多留意 劉偉業提到,家長的警覺性非常重要,「當子女開始出現鼻鼾大聲、用口呼吸、鼻敏感等症狀時,就應該懷疑,並應做進一步檢查、診斷及治療,而後期症狀就是生長、面形及精神問題。」 診斷睡眠窒息症,醫生會先作臨床判斷,檢查腺樣體、扁桃腺及鼻敏感等問題,然後為病人做睡眠測試,即患者睡覺時使用儀器監測呼吸、含氧量、心跳、肺部及腿部的動作,醫生可以準確地知道每小時的窒息次數,再根據嚴重性作出建議。 成人兒童治療不同 成人及兒童對於睡眠窒息症的治療不同,成人會主張用牙膠、呼吸機等方法作一線治療,如不能接受才會考慮手術;兒童則相反,除了很輕微的睡眠窒息,一般會嘗試用藥控制鼻敏感、減肥等,如不成功或病情較為嚴重,就會主張做手術,「例如腺樣體或扁桃腺太大導致阻塞,可考慮手術;如藥物不能有效控制鼻敏感,則要考慮縮小下鼻甲令呼吸暢通。」 有家長為改善子女張口睡覺的問題而用膠紙幫他們封口,劉偉業稱,這做法並不可行,很多時用口呼吸是因為鼻塞,首先要令鼻腔暢通,例如透過藥物或手術處理後,才可以訓練用鼻呼吸。若只單純黏著嘴巴,他們便不能呼吸,而且變得很易醒,建議應由根本改善問題。 你有鼻鼾嗎? 原文: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兒童睡眠窒息影響身高-或現專注力問題/425370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兒童睡眠窒息】 每4人1中招 兒童持續鼻鼾睡眠窒息警號

孩子酣睡發出持續鼻鼾,可能是睡眠窒息症的警號。有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指,現時每4名有持續性鼻鼾的兒童中,就有1名確診睡眠窒息症,病因多為扁桃腺肥大阻塞上呼吸道,導致缺氧窒息。曾有一名2歲男童缺氧至嘴唇發紫,幸及時入院接受扁桃腺切除手術,成功紓緩病情。醫生提醒,長期患者會致腦部會出現間歇性缺氧,延緩發育,嚴重可致高血壓等,應及早求醫。 每周超過3晚有鼻鼾 宜及早求醫 兒童睡眠窒息症成因多,其中以扁桃腺或增殖腺肥大阻塞呼吸道的情況最普遍。港怡醫院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梁銀河表示,扁桃腺由淋巴組織組成,屬人體免疫系統一部分,有助兒童防禦疾病。她指,孩子患傷風感冒時,淋巴組織會不斷增生並變得活躍,容易出現扁桃腺或增殖腺肥大,故2至8歲為患睡眠窒息症的「高峰期」。 兒童肥胖與健康 肥胖也會導致咽喉軟組織增加,進一步收窄上呼吸道。她表示,過胖兒童患上睡眠窒息症的機率,較正常體重兒童高出5倍。而持續性鼻鼾便是睡眠窒息症的常見症狀,梁指,如孩子每周超過3晚出現習慣性鼻鼾,甚至有短暫呼吸停頓,便應立即到兒童呼吸科求醫;醫院會為孩子進行「血氧定量法檢查」,或「兒童晚間多導睡眠測試」,以評估是否確診睡眠窒息症。 兒童睡眠窒息症 兒童睡眠窒息症的長期患者,腦部會出現間歇性缺氧,延緩發育,嚴重更可引致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梁引述,一名僅2歲男患者,因睡眠欠佳而影響發育,致身形瘦小。家長留意到孩子睡眠時呼吸嘈雜,更一度暫停呼吸、嘴唇發紫,遂到醫院求醫。醫生發現男童腺樣體及扁桃體肥大,進行「血氧定量法檢查」後發現,其血氧飽和度僅得約65%,嚴重低於正常水平的95%。男童其後接受「腺樣體和扁桃體切除術」,病情得以改善。 慣用口呼吸 下顎鬆弛礙口腔閉合 梁銀河又指,不少患者會因上呼吸道阻塞而轉用口腔呼吸,惟此習慣會導致下顎鬆弛,長久引致下巴後退及影響口腔閉合。 梁表示,曾有一名13歲男孩,因睡眠不足影響學業,經學生健康服務評估轉介至醫院檢查,但他沒有腺樣體及扁桃體肥大問題,但慣性以口腔呼吸,且下巴細小、牙齒擁擠,經「兒童晚間多導睡眠測試」確診嚴重睡眠窒息症,「這類個案不能以手術根治,故醫院會為患者提供口面肌肉功能治療。」 梁指,7成患者接受針對性治療後,有效根治疾病。但由於兒童睡眠窒息症可由多項因素構成,故合併症狀患者還需多注意,「當中鼻敏感患者更應留神,接受手術治療後亦應定期覆診,進行跟進評估。」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082432/每4人1中招 兒童持續鼻鼾睡眠窒息警號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隱形」鼻瘜肉 如何影響哮喘及睡眠窒息?

鼻腫、鼻塞、鼻涕色澤異常,是傷風、感冒的常見症狀;但若沒有發燒、喉痛等其他呼吸道病徵,那就可能是鼻腔炎症,甚至是鼻瘜肉作怪了。鼻瘜肉和大腸瘜肉都是常見的腫塊,除了幼兒,其他年齡層都有機會患上鼻瘜肉,而且與哮喘、睡眠窒息兩症有不少關聯。 鼻瘜肉是鼻腔和黏膜長時間受刺激而水腫,繼而產生的腫塊。成因主要分為發炎及過敏兩種,前者是指鼻腔和鼻竇受細菌和病毒感染而形成;後者則源於自身免疫系統過度活躍,釋放免疫球蛋白E、白細胞介素IL-4、IL-5和IL-13等,形成鼻瘜肉。 過敏而形成鼻瘜肉的病人,不少也是哮喘患者,及對阿士匹靈有過敏反應,醫學上稱為「三聯症」(Samter’s Triad),這些病人的哮喘問題一般較嚴重及難治理,在藥物治療方面相對需要謹慎。 鼻瘜肉與傷風、感冒不同,它不會伴隨發燒、喉嚨痛等病徵;如果瘜肉長在嗅覺層附近,有機會影響患者嗅覺。大部份的瘜肉都長在中鼻甲骨附近,非常隱蔽,單憑肉眼或觸感,很難察覺(未必感到痛楚);只有一些體積較大,在鼻孔附近生長的瘜肉,才會明顯感到腫脹;嚴重情況可致鼻形變化,引發劇烈頭痛。 鼻瘜肉也會影響呼吸,所以部份較嚴重患者,可能也會有睡眠窒息症。透過鼻腔內窺鏡,能夠診斷鼻瘜肉的情況及治療方案。大部份的鼻瘜肉都是良性,而且鼻腔兩邊都會生長;如果只在其中一邊生長,便需抽取組織化驗,以排除其他良性或惡性腫瘤。 體積小、病徵輕微的鼻瘜肉,可以鹽水洗鼻、類固醇噴鼻劑或口服抗敏藥物治療;個別情況,甚至需要抗生素或口服類固醇,較嚴重或長期受過敏反應困擾人士,則可嘗試脫敏治療或注射生物製劑。如果情況未如理想,則需手術切除瘜肉,例如近年常用的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 。以微創手術一次過切除瘜肉和囊腫,並重建鼻竇引流通道。 雖然鼻瘜肉不會變為癌症,但我們仍應注意鼻腔清潔及健康,盡量遠離常見的致敏原;如有相關病徵,宜尋求醫護人員意見,找出「隱形」瘜肉為上。 你有鼻鼾嗎?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953782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香港小學生過半數睡眠不足 家長:睇吓幾點做完功課完默書就瞓

香港學生睡眠時間 香港學生學業繁忙,功課、考試、課外活動壓力大,常常導致睡眠不足問題。近日有港媽在「親子王國論壇」發文問大家「你們家中的小學生幾點瞓?」,分享自己孩子的睡眠時間,並想了解為何有些小朋友很早就能睡覺,引起各位爸媽熱論。 港媽在親子王國論壇 一位港媽在「親子王國論壇」發文問大家「你們家中的小學生幾點瞓?」,分享自己就讀小三的孩子晚上10點睡覺,而就讀小五的孩子晚上11點半才睡覺。她好奇為甚麼有些孩子可以這麼早睡覺,指自己是在職媽媽:「我有時放工都成9點,睇下功課,溫下習,都10點。」並表示自從孩子上全日課後,越來越晚睡。 孩子約在9點至11點這段時間睡覺 不少家長留言,分享自己孩子約在9點至11點這段時間睡覺。「想9:30冇可能,做完功課食飯差唔多9:00,要比佢玩下」,但也有家長回應「睇吓幾點做完功課同溫完默書先」。有家長分享孩子早睡覺的秘訣:「我要佢哋將做好嘅功課whatsapp我,先可以玩/(睇)圖書/(瞓)晏覺」。有少數媽媽留言孩子7點多至8點已經睡覺。 6至13歲兒童每天應有9至11小時睡眠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6至13歲兒童每天應有9至11小時睡眠。但中大跨學科研究團隊發表的「2022香港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報告顯示,少於一半(42.0%)香港兒童和青少年(平均12.3歲)達到睡眠建議時間。 兒童睡眠 衞生防護中心指,睡眠對兒童與青少年的生理發展和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持續睡眠不足可令精神難以集中、專注力下降、記憶力衰退和影響學業。 你有鼻鼾嗎?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69565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