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鼻敏感藥噴劑的方法

鼻敏感是港人常見的都市病之一,當中的鼻水倒流、鼻塞及打噴嚏等徵狀更是令人困擾。不少人會使用噴鼻劑紓緩病徵。 食鼻敏感藥不如每日洗鼻 洗鼻就如每日抹地可以防塵,每日洗鼻可以清走鼻腔內的致敏原。「洗鼻水屬於無藥性治理鼻敏感的藥物,成分是接近人體血液濃度的鹽水,具潔力但不會像普通食水般刺激鼻腔, 不會造成『濁親』情況。」,有壓力式及噴霧式兩種類,前者因為具衝力,不懂使用會有不適感,故較適宜成人使用, 後者只是把鹽水霧化來清洗,小朋友較易接受。 滴鼻敏感藥噴劑的住置準備: 坐立式:滴鼻者穩坐在有背靠的椅子、梳化或床上,頭部向後傾,額向天,並靠在椅背上。 平卧式:滴鼻者平卧在梳化或床上,頭部懸吊在梳化邊或床邊。 依照耳鼻喉專科醫生的指示,把所需的分量用吸液泵沿著鼻孔內側慢慢滴入。 滴鼻敏感藥噴劑注意事項: 滴鼻敏感藥噴劑時請停止說話及呼吸。 滴鼻敏感藥噴劑要依照的指示使用,不能過量。成人:每次不多於3至4滴小孩:每次不多於2滴 保持滴藥的姿勢約半至1分鐘。 藥水須存放於陰涼處,開瓶後的鼻藥水,可存放雪櫃內,若一個月仍未用完,應把它棄掉。 鼻敏感解決 洗鼻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什麼是鼻敏感?

鼻敏感在香港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香港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鼻敏感。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统能辨認甚麼是有害的物質,但對於鼻敏感患者而言,他們的免疫系统往往錯認了無害的物質為有害的,並作出了一些免疫反應,以致身體產生很多敏感的病徵,如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鼻痕癢,耳漲痛和咳嗽等,令患者不適。 鼻敏感診斷方法 臨床觀察和查詢病人鼻敏感的徵狀和頻密程度 查詢病人的家族病歷和日常生活的背景 替病人進行詳細的耳鼻喉部檢查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抽取病人血液化驗 替病人進行皮膚測試 如何舒緩治療鼻敏感 現時採用治療的方法有很多種類,雖然一般都不能達到根治的效用,但是只要患者能依照耳鼻喉專科醫生的處方,絕大部份不適的病徵都能被顯著減輕及控制。 控制環境中的敏感原- 在香港最普遍的敏感原是塵蟎和霉菌 鼻敏感藥物治療- 口服鼻敏感藥物一般常用的是抗鼻敏感藥 (Antihistamine) ,它們可以用作暫時性舒緩鼻敏感的徵狀,而此種藥物僅適用於輕微的鼻敏感患者。- 噴鼻式藥物常用的噴鼻式藥物多含類固醇 (Steroid) ,其藥性較適用於控制較嚴重的鼻敏感徵狀,我們所採用的噴鼻式類固醇,由於吸收入血液的分量很少,所以不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不過此類藥物需使用一段頗長的時間方能見效,若沒有耳鼻喉專科醫生的指示,患者是不該隨意停用噴鼻藥,否則病情便不能達到如期之理想效果。 分辨鼻敏感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是鼻敏感不是肺炎

「乞嗤!」聽到有人打噴嚏,人人四散。其實在香港,每四人便有一人患鼻敏感。 CASE 1 60 歲CANDY :「我們一家從來沒有敏感症狀,最近發現媽媽時常打噴嚏和流鼻水,她已經88 歲,是不是年紀大,免疫力差了?」 CASE 2 38 歲JESSICA :「現在外出打個噴嚏都很大壓力,口罩布加上到處噴了清潔劑,經常讓我鼻癢癢的。最可憐是我囝囝,同時有濕疹和鼻敏感。」 抗敏藥VS噴鼻劑 「患有哮喘的人,七成同時有鼻敏感,而濕疹、食物敏感都是誘發因素。」耳鼻喉專科醫生賴廣麟說。除遺傳外,環境因素最為重要,塵蟎、空氣中的的縣浮粒子、二手煙、家居噴霧清潔劑、毛公仔、寵物貓狗的毛髮都是致敏原。另外春天花粉四散、秋冬天氣乾燥也有關係。年輕人與長者的誘發因素比較特別,前者因為荷爾蒙影響,所以青春期最為嚴重。長者則與鼻內的副交感神感和交感神經失衡有關,容易鼻癢、流鼻水,尤其進食後流鼻水問題更嚴重。賴廣麟說鼻敏感分間歇性和長期性,「嚴重的會影響工作、日常生活和睡眠質素,有患者更引發睡眠窒息症。」因應嚴重性,他建議以下的治療方案。 重性 持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治療方法:噴鼻劑分類固醇和血管收縮劑,前者只用於鼻腔,無睡意和明顯副作用,兩歲以上可用,一日一次,惟需長期使用才見效。血管收縮劑以收縮血管、黏膜以通鼻塞,最多用七日,以免令身體因適應而致藥力反彈。 輕性 間歇、接觸致敏原引起 治療方法:口服抗敏藥分第一、二代,前者易有副作用,如睡意、口乾,並不建議使用。第二代藥物則一日一次, 快速見效, 可紓緩不適情況。 賴廣麟醫生 Dr Nelson Lai – 耳鼻喉專科醫生 原文: https://wellbeing.community.bigsilver.org/wp-content/uploads/2020/06/BIGZINE08_PDF.pdf…

每4個港人1個有鼻敏感 嚴重可影響睡眠

鼻敏感困擾不少港人,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患鼻敏感。有研究發現,患鼻敏感的港人中,近60%屬中等至嚴重程度,即其症狀會影響患者睡眠、日常生活及工作,但大部分人即使用藥亦未能完全控制症狀。有耳鼻喉專科醫生表示,較新型的混合藥物比傳統藥物的功效更顯著,並可減少患者用藥次數,建議患者使用新型的混合式噴鼻劑。 「每日一起身一定係一堆紙巾喺隔離囉」,29歲的伍小姐笑言,她是嚴重的鼻敏感患者,自小便經常打噴嚏及流鼻水,長大後發現自己遇上大塵、花粉、香水味等便會誘發鼻敏感,在出入室內與室外時,更會連續打數個噴嚏,不時遭途人側目。她說,由於其症狀經常被誤會成患傳染病,所以她每到新環境便會向同事或朋友「申報」,自己患有鼻敏感。 她打趣說:「如果感冒就要特登同佢哋講『嗱,今次真係病喇』。」雖然症狀辛苦,而她試用類固醇噴鼻劑後亦沒有感到即時改善,加上洗鼻辛苦,故完全放棄用藥。 有機構於去年9月至11月期間訪問262人,當中有92%人患有鼻敏感,近六成受訪者屬中度至嚴重水平。調查指,逾60%成患者每1至2周發作1次,更有26%人每年有一半時間受鼻敏感困擾。 鼻敏感無疑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構成影響,大部分患者曾用藥冀控制病情,惟逾80%成曾用藥的患者認為,藥物未能有效控制鼻敏感徵狀。 耳鼻喉專科醫生賴廣麟表示,以往多數以抗組織胺藥物及噴鼻式類固醇作治療,但患者可能需要1日內多次使用該藥物,而藥物的起效時間亦較慢,建議患者改用混合式噴鼻劑。賴解釋,混合式噴鼻劑的成分是類固醇及抗組織胺藥物,其起效時間只需約5分鐘,而分開使用上述兩種藥物則需待150分鐘方起效,並可以減少患者用藥次數。 由於藥物含類固醇成分,不少患者擔心長期使用或會引起副作用,賴指出,混合型噴鼻劑中的類固醇,有九成會停留在鼻黏膜上,僅有少於10%會進入血管內,故副作用會較口服類固醇輕微,「最多都係會有少少(鼻水)倒流嘅味道」。不過,今次調查中僅15人表示曾使用新型混合藥物,賴說,因相關藥物屬處方藥物,相信使用率低與藥物於16年新引入,較少醫生處方有關。 賴廣麟醫生 – 耳鼻喉專科醫生 原文: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00203/bkn-20200203060054402-0203_00822_001.html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considering…

綜合坊間常用作舒緩鼻敏症狀的方法

鼻敏感屬港人常見的敏感症狀,踏入秋冬更是鼻敏感的高峰期。不少鼻敏感人士的生活及工作大受影響。 長期受鼻敏感困擾的上班族,最怕被敏感症狀影響工作,鼻敏感又發作,晚上經常睡得不好,又不好意思經常請假看醫生,怕影響上司對我的印象,甚至影響升職的機會。 由於鼻敏感與傷風感冒的症狀十分相似,有時鼻敏人士也分不清楚。鼻敏感與傷風感冒的病徵,確是十分相似,但可從不同角度分辨。鼻敏感的人會鼻塞、流鼻水、鼻痕及打噴嚏,而且情況會較嚴重,有時還眼痕及流眼水。」 而傷風感冒的病人,除了鼻塞流鼻水,還會咳、有痰、發熱、喉嚨痛及肌肉痛等。鼻敏感人士則較少上述症狀。另外,傷風感冒一般數天便會痊癒,鼻敏感的症狀則可能長時間持續。 口服抗敏感藥一般可分為第一代及第二代。第二代亦即是新一代無睡意抗敏感藥,普遍服用後無睡意,效用維持較長時間,一般一日食一次便夠。而舊一代抗敏感藥的睡意較強,持續效用比較短,所以一日可能要服用三次。 其實鼻敏感會大大影響工作及學習表現,主要是因為鼻敏症狀會影響睡眠質素,從而影響翌日的工作及學習精神。李立言稱,嚴重的個案,更會導致有睡眠窒息的情況。 綜合坊間常用作舒緩鼻敏症狀的方法﹕ 方法一:減少環境中的致敏源,勤用溫清洗床單被鋪,以及減少使用地毯。 方法二:使用口服抗敏藥可緩鼻敏感,如醫生所說第二代無睡意配方,作用長效達24小時。 方法三﹕用鹽水洗鼻。 方法四﹕使用類固醇噴劑。 每4個港人1個有鼻敏感 嚴重可影響睡眠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鼻竇炎的病徵 | 鼻分泌物有異味、眼睛四周疼痛、頭重頭痛

什麼是鼻竇? 鼻竇的位置在頭顱骨內,是充滿空氣的空腔。它與鼻腔相通,能把分泌物引流到鼻腔,統稱為「副鼻竇」。而每人都有四對覆蓋著鼻腔、大小不一的鼻竇,分別由眼睛上方的額竇和眼睛下方的上頷竇、顱骨中央的蝶竇和兩眼之間的篩竇組成。 引發鼻竇炎 誘發鼻敏感的塵蟎、花粉和空氣污染同樣是引發鼻竇炎的誘因。其次是病毒或細菌感染,還有,面和鼻的意外創傷或手術治療也有機會引發鼻竇炎。 當患者的竇口有阻塞時,竇腔內的氣壓下降,氧氣不斷被身體吸收;此時,患者會感到頭重頭痛、眼睛四周疼痛及流出膿性鼻涕。隨著膿液積聚,細菌會引致發燒,再加上鼻竇壓力增加,患者的腫脹疼痛會加劇,皮膚和軟組織也會變得紅腫和觸痛。 治療要對症下藥 治療前首先要確診患者所屬的感染情況是急性還是慢性。急性鼻竇炎者的面部會疼痛,在鼻腔內窺鏡下會看見鼻腔腫脹並有膿性分泌物。治療包括抗生素、減充血劑、止痛藥和以生理鹽水灌洗鼻腔等。通常藥物治療已十分足夠,需要時醫生會配合上頜竇穿刺沖洗術沖洗鼻竇。 而慢性鼻竇炎者一般不會感到疼痛。因竇口堵塞及變窄而令鼻竇內的膿液不能流出,身體又無法徹底消除鼻竇內的感染。此時,可利用電腦掃描檢查鼻竇,醫生會根據電腦掃描的報告結果準確地以內窺鏡為病人作穿竇口手術。有研究顯示,鼻竇的分泌物會由本身的竇口排出,若是透過竇口以外的部位或人工造口排出濃液,是不能回復本身鼻竇的功能,對改善鼻竇炎沒有幫助。因為身體有自我識別竇口通道的能力,即使有更大的人工開口,它仍會識別到竇口有堵塞而不會排走濃液。 嶄新低創傷性手術 「鼻竇球囊擴張術」(Balloon Sinuplasty) 為香港近年新興的微創技術,技術與醫治冠心病的通波仔相似,原理是以光導管引導球囊通過狹窄的骨性竇口進入鼻竇,然後把氣球充氣令竇口擴大。當鼻竇擴闊後,濃液便可以流走,空氣亦可再次流通。而「功能性鼻竇內窺鏡外科手術」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 是在鼻竇內窺鏡下進行手術,透過擴大竇口和建立通道、清除篩竇黏液、鼻瘜肉及發炎黏膜組織,以回復鼻竇功能,手術後外表不會留有疤痕。 鼻竇炎雖然是常見的疾病,但需要手術治療的情況並不常見。若你發覺近月鼻分泌物有異味及感到面部不適,請及早求醫及接受合適的治療。 蘇明順醫生 Dr Gordon Soo – 耳鼻喉專科醫生 原文: 資本雜誌 (2017年9月) – 鼻竇炎 | 撰文:…

女子常流黃膿鼻涕腥臭撲鼻 醫生:潮濕吸入霉菌可致鼻竇炎【了解3大高危人士】

流黃綠鼻涕,或因鼻竇內「發霉」?台灣一名年約40歲的婦人日前因鼻腔不適求醫,右邊鼻子持續流出黃膿鼻涕,還不時聞到鼻腔中有腥臭異味,經檢查證實患上霉菌性鼻竇炎。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免疫力差人士吸入霉菌後,可能會誘發霉菌性鼻竇炎,或需以內窺鏡手術進行治療。 據台媒報道,一名年約40歲婦人近日右側鼻腔不時流出又黃又膿鼻涕,持續服藥3周仍未好轉,還不時聞到鼻腔中有腥臭異味,因而求醫。 主診耳鼻喉科主治醫生楊士維表示,檢查發現婦人右側鼻腔有黃色膿液,隨後再以鼻內窺鏡作深入檢查,發現鼻腔有泥土狀黃棕色塊狀物,及後經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檢查,再安排她進行鼻竇內窺鏡手術,化驗後證實婦人患上霉菌性鼻竇炎。 潮濕環境下或吸入霉菌 鼻腔濕潤適合寄生 早前亦有台灣醫生表示,潮濕溫暖的氣候適合霉菌生長,周遭會充斥霉菌孢子,有機會吸入鼻中,而濕潤的鼻腔亦是一個適合霉菌寄生的環境,對免疫力過低人士,便有機會形成霉菌性鼻竇炎。 醫生拆解3大高危人士:免疫力差要留意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鼻竇炎通常由傷風感冒、細菌感染引起,由霉菌引發鼻竇炎則較為罕見。雖然霉菌容易滋生於潮濕環境中,但其屬較弱的細菌,人體的防禦機制多能制止感染,不過以下免疫力較差人士便要留意: 年紀大 患糖尿病人士 經常服用抗生素或會消減體內益生菌,導致較易感染細菌 黃醫生又指,一般會以通鼻塞噴劑、鹽水洗鼻去治療鼻竇炎,情況嚴重者可服用抗霉菌藥、或在鼻腔內塗上抗霉菌藥膏;若屬侵入性鼻竇炎,甚至需以內窺鏡手術把霉菌球清乾淨。 黃德彰醫生 Dr Frederick Wong – 耳鼻喉專科醫生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605018/【下雨天.回南天】女子常流黃膿鼻涕腥臭撲鼻%E3%80%80醫生:潮濕吸入霉菌可致鼻竇炎【了解3大高危人士】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長期鼻塞-簡單解決方法-舒緩-通鼻塞

鼻塞讓呼吸變得困難,特別是想要入睡時鼻塞來襲,更是讓人覺得難受,整夜輾轉反側,影響睡眠質素。想解決鼻塞問題,不一定只能靠藥物,透過簡單穴位按摩都能紓緩鼻塞。今次為大家推薦5個通鼻塞方法,一齊來看看。 鼻塞的原因 鼻塞的原因有很多,天氣變化、刺激、過敏、感冒,都可構成鼻塞。長期鼻塞的原因可包括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瘜肉等,雖然狀況並不常見,但無論是甚麼原因引致鼻塞,鼻塞都讓人呼吸不順暢,令人不適。 如何解決鼻塞?以下有5個簡單方法,幫助通鼻塞。 1. 毛巾熱敷鼻子 除了按摩穴位通鼻塞外,你還可以利用一個小工具——毛巾,來減輕鼻塞問題。將毛巾放進熱水泡浸一會,擰乾後敷在鼻子上,由於熱毛巾有通氣之用,暖氣有助加速鼻腔內纖毛活動,有通鼻子之效。不過,採用此方法時,小心毛巾過燙。 2. 放置室內加濕器 鼻敏感人士容易在轉季或天氣乾燥時發作,因此保持空氣濕作有作舒緩鼻敏感,從而減輕鼻塞症狀。你可在室內添置加濕器,讓相對濕度維持在30%以上。不過要注意,使用加濕機時要留意不要讓房間過份潮濕,不然容易滋生細菌。 3. 側睡 睡姿習慣其實也可以幫助解決鼻塞問題。側睡能令側鼻道放鬆,改善空氣流動。如果你習慣仰睡,不妨從今天起試試側睡,或是用枕頭或毛巾墊高頭部,減少鼻子分泌物積聚,亦是通鼻塞方法之一。 4. 穴位按摩通鼻塞—迎香穴 印香穴位於鼻翼兩側的法令紋處,此穴位專針對治療鼻部不適,按搓迎香穴能促進鼻部的血液循環,令氣血暢通。 按摩時,用手指指尖在迎香穴輕輕按揉約3-5分鐘,有效解決鼻塞症狀。 5. 穴位按摩通鼻塞—印堂穴 印堂穴位於臉部正面、左眉及右眉間正中央,此穴位能通經活絡,清頭明目。按摩時,用手指按壓印堂穴數秒,及後慢慢往眉心、眉尾推動,有效刺激鼻黏膜黏液流動,紓緩鼻塞問題。 任何時間都可進行穴位按摩,你亦可在早上或睡前鼻塞嚴重時加強按摩,而按摩穴位時,不妨使用薄荷膏輔助,能更有效恢復順暢呼吸。 以上方法適用於一般鼻塞流涕,效果因人而異,若鼻塞情況持續一段時間,有機會引致鼻鼾及睡眠窒息症,影響日常生活。你需要諮詢專業醫生找出鼻塞的原因, 再制定合適你的治療方案。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