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枕邊人鼻鼾聲震天難入睡?耳鼻喉醫生教你一招暫時紓緩

鼻鼾聲十分擾人 鼻鼾聲十分擾人,經常被鼻鼾聲打擾而無法進睡,必定大大影響睡眠質素。枕邊人已經呼呼大睡,不忍心把他叫醒,自己卻因鼻鼾聲而整晚輾轉反側。有醫生指有一個睡姿,可以暫時改善鼻鼾聲的問題。 鼻鼾不等於睡眠窒息症 鼻鼾的成因,因為上呼吸道的軟組織在睡覺時放鬆,令呼吸道收窄,而空氣未能夠流通,導致鼻腔內的組織如吊鐘或脷底震動,形成鼻鼾。如果阻塞的情況愈嚴重,鼻鼾聲會愈大聲。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表示,雖然部分睡眠窒息症患者會有鼻鼾問題,但並不代表有鼻鼾就等於患上睡眠窒息症。 在香港有鼻鼾問題十分常見 黃德彰醫生表示,在香港有鼻鼾問題十分常見,而在治療方面就需要針對成因去醫治。例如部分鼻鼾由鼻塞引起,需要透過口呼吸,吊鐘在睡覺時震動,便需要集中治療鼻塞問題。而又有部分鼻鼾患者因為吊鐘太長,導致出現產生鼻鼾問題,便可能需要做手術切短吊鐘。 側睡可以暫時紓緩鼻鼾聲 除了做手術外,暫時紓緩鼻塞問題的方法可以從睡姿著手。黃德彰醫生建議有鼻鼾的人士可以嘗試採用側睡的方法,因為側睡口腔內的鼻腔組織會側向一邊,而舌頭會向前傾側,便可以暫時紓緩鼻鼾問題,但長遠來說都是應該尋找引起鼻鼾的源頭。 黃德彰醫生 Dr Frederick Wong – 耳鼻喉專科醫生 【兒童睡眠窒息】 每4人1中招 兒童持續鼻鼾睡眠窒息警號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384813/枕邊人鼻鼾聲震天難入睡?醫生教你一招暫時紓緩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失眠壞處多增患慢性病風險 了解睡眠周期4個階段 5大貼士改善睡眠質素

有充足而有質素的睡眠,對人體非常重要 若果因為長期失眠而引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質素欠佳,不但令精神受影響,更會增加患上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的風險。要「瞓得好」,需養成良好的睡眠及生活習慣,同時切忌強迫自己入睡,否則反而會令失眠的情况惡化。雖然有處方藥物及非處方補充品或能幫助入睡,惟需注意未必適合所有失眠的情况,亦非長遠之法,更有可能出現成癮問題,造成倚賴。 失眠、長期睡眠不足 提高患慢性病風險 根據醫學界定義,如果一個人有超過3個月、一星期內至少有3晚失眠,便可界定為長期失眠。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譚文蔚醫生表示,成年人最理想的睡眠時間約為7-9小時,而失眠導致的睡眠不足,會影響記憶力及集中力等腦部功能,同時令失眠者患上高血壓、心臟病及肺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提高。 人體睡眠周期分4階段 譚醫生指出,整晚的睡眠當中,主要循環發生4至6個睡眠周期,而每個完整睡眠周期則可再分為以下4個階段 整晚的睡眠,主要循環發生4至6個睡眠周期,而每個完整睡眠周期則可再分為4個階段。 譚醫生解釋,上述4個階段當中,第三期非快速眼動睡眠及快速眼動睡眠可謂是對人體休息最重要的兩個階段,如能進入此兩個階段並有良好的睡眠質素,一般能令人體得到充分休息,翌日更精神;失眠及睡眠質素欠佳人士,一般只能進入第二期非快速眼動睡眠後便醒來,需從新再進行一次睡眠周期,未能進入之後的階段,會令人翌日精神狀態欠佳,長遠亦會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長用安眠藥或致成癮 市面上有不少非處方的褪黑激素補充品供人選購,對改善睡眠是否有用?譚醫生解釋,褪黑激素是腦部的一種分泌物,一般在晚上分泌較多,進食這類補充品的目的是為了補充或增加腦內的褪黑激素水平。然而,這類補充品通常較適合一些涉及需要調節生理時鐘的人士,例如有時差問題、因工作關係而日夜顛倒致失眠的人士,因此未必人人有效。 至於醫生處方的安眠藥,服用後會刺激腦部分泌「γ-氨基丁酸」,以協助更快進入淺層睡眠狀態,其效力比褪黑激素強,惟長期服用會影響服食者的記憶力和集中力,亦較容易成癮,造成倚賴,甚至提高服用劑量才能入眠;停用後亦有機會有反彈問題,令失眠情况惡化。 5大貼士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要解決睡眠問題,最好不需要倚靠藥物,從日常生活及睡眠習慣入手。譚醫生列出5個貼士,供讀者參考: .睡前減少需要思考的活動,以防腦部活躍難以入睡; .睡前切忌接觸強光,如使用手提電話需調低亮度; .睡前切忌飲用咖啡因和酒精類飲品; .就寢後長時間未能入睡,不應強迫自己一定要睡着,反而應起牀做一些令肌肉和腦部放鬆的事,如閱讀、聽音樂; .養成每日入睡及起牀時間盡量一致的習慣。 【兒童睡眠窒息】 每4人1中招 兒童持續鼻鼾睡眠窒息警號 原文: https://health.mingpao.com/失眠壞處多增患慢性病風險-了解睡眠周期4個階段-5/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兒童肥胖百病生 高小已患脂肪肝

俗語說「三歲定八十」,漠視兒童肥胖,對成長或帶來沉重打擊 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出,肥胖兒童易出現睡眠窒息症,因睡眠質素差,影響身高及腦部發育,即使長大後減肥亦不可逆轉。而且肥胖影響未必能及時偵察,有高小、初中生因肝功能指數異常,才揭發有脂肪肝;亦有兒童做睡眠測試時,方知已患早期高血壓。 兒科專科醫生陳亦俊指,按近年本地肥胖研究,約有20%學童達肥胖程度,即每5人便有1人過重︰「按兒童生長綫,超過90%便可定義為偏肥。但要注意兒童身高體重是否合比例,如小朋友偏重,但同時身高偏高,便不屬肥胖。」他解釋,因小朋友處於成長期,身形變化大,新陳代謝亦較快,量度是否肥胖不能靠單一指數,應每隔數月便進行1次評估。 缺運動唔夠瞓 嗜零食易致肥 而兒童肥胖的「種子」,不單由食無定時、運動不足埋下,睡眠不足亦是隱患。陳指,海外小學生多數在晚上9時就寢,但同齡港童往往在晚上10時、11時才入睡,「有睡眠研究指出,6歲小童若每日睡眠不足9至10小時,易影響發育及調節食慾的荷爾蒙分泌,疲勞亦會降低其活動能力。」 另外,如愛吃薯片、汽水等零食,及因家長工作繁忙而習慣買外賣、外出用膳的生活,亦使兒童攝取更多鹽和油。陳說:「臨床曾見5歲男生的體重已達生長綫97%,重達26公斤;有同齡兒童甚至重34公斤。」 成年後 心血管病癌症風險高 肥胖亦影響深遠。陳指,兒童即使無鼻敏感、扁桃腺肥大等問題,單是持續肥胖數年已可誘發睡眠窒息症,「睡眠質素差自然難長高,亦會影響腦部發展,即使長大後再減肥,亦難彌補。」而且部分影響未必可即時發現,有小朋友檢測睡眠窒息時,才發現已患早期高血壓,陳解釋:「兒童看醫生時易緊張,血壓變化大,不似成人容易量度,需要『陀機仔』作24小時監察,故多在做睡眠檢測時一併量度。」另有高小、初中生發現肝功指數異常,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有脂肪肝,「長期肥胖亦會增成年後患心血管病、高膽固醇、糖尿病、直腸癌等癌症風險。」 此外,肥胖兒童因外觀影響,容易受欺凌或欠自信,亦會增加患抑鬱風險,不可輕視。 他又提醒,育兒時要小心「食物陷阱」,如預製果汁飲品一般糖份高,致肥風險大,「即使新鮮水果亦含果糖,切勿過量,應按食物金字塔原則進食。」而攝取碳水化合物也要適量,另對兒童最重要的蛋白質,可選擇經白肉、魚肉或豆腐攝取會更健康。 【睡眠不足】熬夜後身體總是疲累?3招補元氣10分鐘午睡助回復精力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3273011/兒童肥胖百病生 高小已患脂肪肝 易誘發睡眠窒息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5類容易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高危族

睡眠期間出現呼吸不暢 睡眠期間出現呼吸不暢,甚至窒息,自己一般難以察覺,更何况睡眠窒息症患者未必會有明顯徵狀,但卻潛在很多危機,例如睡覺時氣道出現阻塞導致窒礙呼吸,不但影響睡眠質素,令人容易疲倦及專注力變差,更可能會損害心血管健康,引發心臟病及中風等嚴重疾病。哪5類人士屬高危族呢?又有什麼警號需要留意?醫生提醒一旦出現以下情况:經常覺得疲倦、日間隨時可入睡、睡覺時不斷轉身,又或是初確診糖尿病及高血壓等人士,宜及早求醫,建議考慮接受睡眠測試,以了解問題是否源於睡眠窒息症,從而作出適切的治療方案。 你是否睡眠窒息症的高危族?5類人士要注意 .年長人士 .肥胖人士 .下巴結構異常 .男性及更年期後女性 .鼻敏感患者,尤其是兒童 睡眠窒息症患者 睡眠質素變差 睡眠窒息症屬香港常見疾病之一,多達8%的成年男女患有此病,年紀愈大患此病的比例愈高,年過65歲人士更是每4人便有一人有睡眠窒息的情况。 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醫生表示,肥胖人士及長者等,其肌肉張力較差,較易出現睡眠窒息,而下巴結構異常也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除先天因素外,有些兒童鼻敏感患者長期張開口呼吸,導致上下顎生長障礙,也會令上呼吸道狹窄,成年後易受睡眠窒息症影響。 林醫生指出,人進入睡眠狀態後,全身肌肉包括上呼吸道肌肉都會變得放鬆,呼吸道會變窄,惟一般也無礙呼吸;但睡眠窒息症患者的呼吸道收窄情况嚴重,甚至完全阻塞,會導致呼吸困難及血氧下降,腦部因而會缺氧而導致短暫甦醒,肌肉張力恢復令呼吸道重開,恢復正常呼吸;但身體轉瞬間再度入睡,到缺氧時又再醒來,整晚周而復始不停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睡眠質素自然變差。 長遠影響心血管 增胃氣、胃酸倒流風險 睡眠窒息症可衍生其他徵狀,例如容易疲倦、日間渴睡、記憶力變差、專注力下降等,惟僅約一半睡眠窒息症患者會出現明顯徵狀,其餘有可能表現如常,而最令人擔心是此病長遠對患者的血管造成傷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林醫生解釋,血氧降低時身體會減少消耗,故心跳會變慢和血壓會下降,但當大腦因缺氧而指令身體甦醒過來,心跳和血壓會隨即飇升,「時高時低的血壓會加速血管硬化,心跳也可能變得紊亂,甚至有機會突然停頓。」 另一方面,心臟為應對血壓變化會加速身體排水,導致患者經常睡至半夜需起牀如廁,加上身體想呼吸而用力吸氣,胸腔負壓因而上升,令食道括約肌受影響,引致出現胃氣及胃酸倒流的風險。 嚴重鼻鼾不一定睡眠窒息 宜進行睡眠測試 林醫生強調,患者難以察覺自己睡眠時曾出現窒息,很多時由枕邊人或家人發現,部分人則因為糖尿病或高血壓控制不佳、有青光眼、心律不正等疾病,在求診下才找出病况與睡眠窒息症有關。 診斷睡眠窒息症不能單靠徵狀,因為即使有嚴重鼻鼾,亦未必等同患有睡眠窒息症,患者需要進行睡眠測試才能確定是否患病及其嚴重程度。根據美國睡眠學會的指引,每小時窒息次數5至15次者屬輕微;15至30次為中度;超過30次則為嚴重。 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患者 輕微窒息應積極治療 林醫生表示,睡眠窒息症的嚴重程度與徵狀沒有直接關係,有些人一小時窒息五、六十次也毫無感覺,有些只有七至八次窒息已經有明顯徵狀。臨床上,中度及嚴重程度的睡眠窒息症需要治理,若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血管風險,則病情輕微亦需要積極處理。 睡眠窒息症的治療視乎引致窒息的原因而定,若問題由肥胖而起,便需要積極減肥;如源於下巴結構異常,則可考慮做矯正手術,不過顎骨手術後會有一個月不能進食固體食物。美國於兩年前批准使用植入起搏器,刺激呼吸道肌肉去維持呼吸道暢通,但現時暫未引入本港。 正壓呼吸機助呼吸道保持暢通 調整體重、生活習慣助預防 林醫生稱,睡眠窒息症的標準治療是使用正壓呼吸機,令呼吸道保持打開而避免窒息。但有約兩成患者無法使用呼吸機,需要考慮其他方法,例如使用牙膠令下巴前移,或體位治療(側卧)等,都有助患者改善睡眠情况。 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患上睡眠窒息症?林醫生說,性別及年老退化難以避免,但可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包括維持理想體重和遠離煙酒等;部分在仰睡時才會呼吸中斷的人,可嘗試保持側睡姿勢協助呼吸順暢,而有足夠睡眠也有助維持肌肉正常張力。…

兒童睡眠窒息症 阻礙兒童身心發展

睡時打鼻鼾 小孩如果平常日間頑皮搗蛋,過度活躍和專注力不足,而晚上倒頭大睡時總會打鼻鼾;他們很可能患上睡眠窒息症。 小朋友打鼻鼾主要是因為鼻敏感 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醫生解釋,打鼻鼾是因為上呼吸道在睡覺時受阻,小朋友打鼻鼾主要是因為鼻敏感,這在香港很常見,約有四成小朋友都有這問題;其次是扁桃腺和增殖體發大阻礙呼吸道;最後是肥胖。如果小朋友有齊以上問題,就有更大機會患上睡眠窒息症。 小朋友必需有充足睡眠 小朋友必需有充足睡眠,才能讓腦部休息及回復能量,以補充白天消耗的體力。另外,兒童期生長激素主要在睡眠過程中的慢波期分泌(即是將要進入深層睡眠之前的階段),如果呼吸道阻塞,就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睡眠周期,進而抑制他們正常生長發育。所以患有睡眠窒息症的小童,有一部分是體型瘦小、生長遲緩。此外,睡眠窒息症令小朋友睡覺時血液含氧量偏低致腦部缺氧,當腦部不夠氧分時孩子就容易疲累。與此同時,由於睡眠質素受影響,阻礙他們從睡眠補充體力,令情況雪上加霜。 兒童日間時精神不振 部份兒童日間時精神不振、上課時打瞌睡又不專心,可能會引伸出一些情緒問題。要知道兒童正值吸收知識的黃金期,如果智商和情緒發展受阻,會令他們在學習、溝通、人際關係方面出現問題,更有可能影響一輩子。 兒童睡眠窒息症病徵 若小孩患有睡眠窒息症,病徵一般在兩至八歲期間最為明顯。除了睡覺時高聲打著鼻鼾,家長也應留意以下情況:子女是否慣性趴睡、睡覺時突然呼吸停頓及年滿五歲仍尿床等;另外扁桃腺肥大也會引起吞嚥困難,進食緩慢,以致食慾不振,因而體重增加緩慢。如有上述徵狀,應盡快求醫。 【鼻敏感纏擾】忽視鼻敏感,恐易患支氣管性哮喘 原文: https://health.mingpao.com/睡眠窒息症-阻礙兒童身心發展/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兒童睡眠窒息 瞓得差礙成長 打鼻鼾張嘴睡要注意

兒童成長 兒童瞓得差,或影響成長。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表示,兒童睡眠不足,患肥胖及慢性病風險更高,日間更可能「坐唔定、脾氣差」,而被誤判為過度活躍症(ADHD)。另外,小孩若睡覺時會打鼻鼾、習慣趴睡及張嘴睡覺,以及全身大汗,要留神或是睡眠窒息症先兆,宜及早求醫接受治療。 李民瞻表示,睡眠對人體有重要作用,如增強免疫力、記憶力及專注力,亦可促進兒童生長激素分泌,更能讓大腦去除代謝廢物。中大過去有針對小學生的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兒童會更易肥胖,體重為睡眠充足者的2至3倍,且會增加患慢性病機會,亦會出現行為問題,「例如經常坐唔定、脾氣很差,搞同學仔等,容易被師長誤判為ADHD。」 唔夠瞓脾氣差 易被誤當ADHD 最常見影響兒童睡眠的病理原因,是鼻敏感和睡眠窒息症。李指,鼻敏感的兒童常鼻塞、打乞嚏等,因而影響睡眠質素,亦會增加患睡眠窒息症機會。而兒童睡眠窒息症是近30年才發現的「新疾病」,病童常見表徵是發育不良、身高較矮、長不胖,睡覺時常打鼻鼾,亦愛趴着張嘴睡,睡醒時易滿身大汗。「兒童患者普遍因扁桃腺和腺樣體脹大,導致呼吸道受阻,除了易間歇性缺氧,影響睡眠質素,亦會出現過動等行為問題。若發現孩子每周有3晚打鼻鼾,睡醒後精神、脾氣差,可先看家庭醫生作初步評估,若有需要再跟進轉介,現時大部分公院已能為孩子做睡眠檢查。」 李指,按早上7時起床上學計算,兒童最遲應晚上9時入睡,晚上8時後便應禁用電子產品︰「藍光會影響褪黑素分泌,令孩子更難入睡;世衞建議每日不應用電子產品超過1小時。而激烈運動易使人過於興奮,下午5時半後應減少。」他說,上網課難免令兒童常用電腦,家長在課餘更應「熄機」,以其他娛樂方式如玩具替代。 晚上用電子產品 孩子更難入睡 李續說,如父母習慣晚睡,子女自然會跟隨,「睡前應避免讓兒童吃高糖食物,如餅乾、蛋糕作宵夜等。」他又提醒,幼童在咬東西時特別放鬆,但應避免養成咬奶嘴入睡習慣,「幼童很常半夜醒一醒,若依賴咬奶嘴或飲奶入睡,很難自己瞓番,而需父母再哄睡。」另外,若兒童習慣由父母陪睡,亦難學會獨自睡覺。 兒童耳朵先天性發育問題: 小耳症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289570/兒童睡眠窒息 瞓得差礙成長 打鼻鼾張嘴睡要注意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打鼻鼾】長期疲累有鼻鼾 猝死機會大?

如果平日你經常感到頭痛和疲倦,睡了很久也是沒精打采,或者有嚴重鼻鼾的問題,便要注意是否患上睡眠窒息症。 打鼻鼾不等於睡眠窒息症 鼻鼾的產生是由於上呼吸道的軟組織於睡眠時放鬆,使呼吸道收窄,呼吸時便容易產生震動,形成鼻鼾聲。如果阻塞的情況越嚴重,鼻鼾聲便會越大;而當呼吸道完全被阻塞時,便會形成窒息。睡眠窒息症患者會有嚴重鼻鼾,不過不是打鼻鼾就等於患上睡眠窒息症。 經常頭痛疲倦要小心 如果你在日間經常感到頭痛、疲倦、容易打瞌睡、難以集中精神、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脾氣暴躁、性機能減退便要注意了,這可能不是睡眠不足這麼簡單。如你有嚴重鼻鼾,鼻鼾聲會間中停止,然後又突然大聲響起;睡覺時用口呼吸或者呼吸間歇性停止,每小時可達數次至數十次,每次持續約十秒至數十秒不等,甚至會從睡夢中驚醒,覺醒後感到呼吸困難及心跳加速,便要考慮看醫生。 嚴重鼻鼾導致睡夢中猝死 睡眠窒息症患者的鼻鼾聲會影響家人睡眠。此外,患者睡覺時經常下意識地驚醒而難以進入熟睡狀態,影響日間精神,不少患者都容易在工作時打瞌睡,甚至會在操作機器或駕車時發生意外,引致傷亡。患者又會因窒息以致長期缺氧,影響心肺功能,增加患上高血壓、中風及心臟病的機會,甚至引致睡夢中猝死。 睡眠機減輕窒息機會 有輕微症狀的患者可以配戴牙膠、側睡、戒煙酒及服食安眠藥。減肥亦有助減輕窒息的情況。此外,患者可到醫院進行詳細的睡眠測試,如確診患上睡眠窒息症,可以使用連續正氣壓睡眠機。這是現時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適合病情輕微至嚴重的患者,並須經醫生處方使用。睡眠機輸出醫生由處方的預設壓力,透過鼻罩輸送到患者的呼吸道,吹開阻塞呼吸道的軟組織,使呼吸暢通。不過睡眠機並不能根治睡眠窒息症,患者需要長期使用以減輕窒息的情況。 針對阻塞位置 睡眠窒息症手術治療種類多 資料來源:仁安醫院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283496/長期疲累有鼻鼾%20猝死機會大?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告別睡眠窒息症 呼吸通暢安心睡眠

52歲的張先生是忙碌的上班族,最近常常感覺睡眠不足、體力明顯衰退,又找不出原因,一直以為是年紀大身體退化影響,直到某天跟家人閒談,聽到太太抱怨晚上打鼾聲音不只非常大聲,有時候又會突然沒聲音也沒有呼吸很讓人擔心時,才突然警覺不對,而到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求助,經耳鼻喉科醫生診斷為睡眠窒息症,並評估以手術積極介入治療,目前症狀已明顯改善。 睡眠呼吸中止 小心健康危害 蔡明劭主任表示,睡眠窒息症是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變費力,更嚴重者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而造成吸不到空氣及窒息。造成呼吸中止的原因包括肥胖造成呼吸道狹窄,或是因為先天下巴較小或後縮、扁桃腺或懸壅垂(「吊鐘」)過大或顱顏缺陷等,造成氣道狹小導致睡眠窒息症的發生。 因睡眠不足會造成精神不濟 蔡明劭主任進一步指出,打鼾及睡眠窒息症對健康危害甚大,因睡眠不足會造成精神不濟,不只影響工作效率,上下班途中也容易出現交通意外,情緒易焦慮、脾氣暴躁等問題,如果是就學中的孩子,也會有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打瞌睡,導致學習效果差;長期反覆呼吸中止也會使血氧濃度下降,加重心血管系統運作負荷,進一步增加心肌梗塞,中風與認知障礙等疾病發生風險。 整合睡眠手術 改善呼吸中止 蔡明劭主任指出,診斷睡眠窒息症的方式為多項式生理檢查,輕度睡眠窒息症可先嘗試保守治療,例如減重及使用藥物治療鼻敏感,有可能改善打鼾。針對中度或重度的患者,保守治療通常效果不足,可佩戴連續式正壓呼吸機治療。然而,仍有許多病患無法適應或不願佩戴正壓呼吸機,這類患者可前往耳鼻喉科,由醫生根據其年齡及生理構造判斷其是否適合接受手術治療。 蔡明劭主任表示,透過達文西機械臂進行整合式睡眠手術,針對口咽部五大類組織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可保留人體構造與生理機能,對於病人術後恢復與疼痛控制均有相當良好成效。如有類似困擾可以找鄰近的耳鼻喉科或是睡眠障礙門診,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以取得較佳治療效果。 睡眠不足 睡眠窒息與中風、心血管病不無關係! 原文: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告別睡眠窒息症-呼吸通暢安心睡眠/342238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什麼睡姿最好?教您找出適合自己的正確睡覺姿勢

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睡姿:仰睡、側睡、趴睡都各有人愛。但每種姿勢分別適合不同的人士,如果使用錯誤的姿勢,不但令人容易打鼻鼾、呼吸不順,更可能加重其他身體器官的負擔。本文將為您分析3種常見的睡姿的優缺點,讓您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姿勢。 睡覺姿勢1:側睡 側睡的好處 側睡是最多人使用的姿勢,這種姿勢可以放鬆全身肌肉,而且不會壓迫到呼吸道,有助舒緩打鼻鼾的情況。向左或向右側躺對身體有不同的影響,一般認為右躺可減少對心臟的壓迫,有利於血液流通。對於孕婦而言,側躺亦可避免壓迫到胎兒。 不適宜側睡的人士 側睡會壓迫肺部,因此有肺部疾病人士都應避免這種姿勢。另外亦需留意睡覺的方向,心臟、胃部及肝臟等器官都位於人體左側,有相關器官疾病的人士都應避免向左側躺。 睡覺姿勢2:仰睡 仰睡的好處 面向天花板平躺的姿勢有利於血液循環,因為不會壓迫到五臟六腑。另一方面,仰躺的姿勢減少了臉部與枕頭的摩擦,避免刺激皮膚,適合皮膚敏感、多暗瘡人士。 不適宜仰睡的人士 仰睡時,人的舌頭會向後下垂,容易阻礙氣管與鼻腔間的空氣流通,加深打鼻鼾的情況,因此有嚴重鼻鼾及患有呼吸道疾病者不適宜仰躺的姿勢。仰躺亦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故亦不適合有胃部問題的人士。另外,受肩頸痛及腰痛困擾者亦應避免仰睡,以免肌肉緊繃而令疼痛加劇。 睡覺姿勢3:趴睡 趴睡的好處 趴睡讓人感到安全、舒適,更易入眠,因此不少人都喜愛趴睡。如果趴睡的姿勢正確,還可以舒緩打鼻鼾的情況。 不適宜趴睡的人士 需留意的是,醫學界普遍不建議趴睡,因為會容易拉傷脊椎、頸椎,造成落枕;長期下來更可能形成脊椎側彎。趴睡亦會令身體大部分的重量壓迫在胸腔及腹腔,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患有腦血栓、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人士應盡量避免。另外,趴睡對嬰兒而言風險較高,或會引發窒息,家長應適時幫寶寶調整姿勢。 正確的睡覺姿勢可以減少打鼻鼾及改善睡眠質素,但如果長期受打鼻鼾、呼吸不順困擾,就應諮詢醫生意見,確認是否患有鼻炎或睡眠窒息症等耳鼻喉科相關疾病。香港耳鼻喉網為您提供有關睡眠窒息症與鼻鼾的資訊,以及其他耳鼻喉科疾病的成因、病症及診斷方法等,助您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 睡眠不足 睡眠窒息與中風、心血管病不無關係!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睡眠不足 睡眠窒息與中風、心血管病不無關係!

睡覺時快速眼動,恐增心肌缺血風險? 睡眠不足的問題 王先生一向都有睡眠不足的問題,近年情況加劇,做事也提不起勁,甚至影響日常社交和工作效率。因此家人建議他做睡眠測試,看看是否患有睡眠窒息。起初王先生也不願意,擔心測試後需要長期戴上睡眠呼吸機,所以一直都猶疑不決,沒有求診。數星期後,王先生的一同事在工作期間突然中風入院,及後發現睡眠窒息與中風和心血管疾病不無關係;因此王先生決定找耳鼻喉專科醫生解決他長期以來的睡眠問題。 睡眠窒息症是十分常見的疾病 睡眠窒息症是十分常見的疾病,患者以40歲以上和BMI體重指標值大於25的肥胖男士居多,因患者的睡眠質素欠佳,表徵上一般有黑眼圈和時常表現倦態,睡眠時的鼻鼾聲大、容易睡醒、鼻喉有阻塞或會用口呼吸。有些患者更感到無法集中精神、反應緩慢和記憶力衰退等現象。睡眠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有研究報告顯示,睡眠雖具有靜止和能力下降的特點,但它並不是簡單的休息狀態,而是快速眼動和非快速眼動在睡眠之間周期性過渡的循環狀態,而這種變化由睡眠時作出調節。因此,在非快速眼動睡眠中,自主神經系統穩定,有助降低血壓和心率,使心血管系統易於維持體內平衡。相反,在快速眼動的睡眠期間,受損的心血管系統會出現心肌缺血或心律不齊等病理事件的風險。 睡眠測試及早發現有否睡眠問題 現今科技進步,王先生可選擇在家或醫院進行睡眠測試,及早發現有否睡眠問題。還有,他可因應自己的需要選擇全面、無線或便攜式的睡眠測試儀。前者的測試範圍較廣,後兩者則較為方便,而測試時也可以活動自如。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記錄,醫生便可準確地知悉王先生在睡眠時的生理狀態,例如腦電波、呼吸心跳、眼球轉動、鼻鼾聲量、血液含氧量和肌電圖等,資料分析後便能診斷王先生是否患有睡眠窒息症。此外,醫生亦會利用鼻咽內窺鏡或睡眠咽喉內窺鏡為王先生進行檢查。鼻咽內窺鏡用以找出患者在日間時阻塞的位置,而睡眠咽喉內窺鏡則找出患者在睡眠時阻塞的位置、次數和時間。如不幸確診患上睡眠窒息症,患者可選擇藥物、睡眠呼吸機及手術治療。前兩者都需要長期服用及佩戴,以紓緩及控制阻塞,減低睡眠窒息的現象為主。後者則切除或縮小在鼻或咽喉裡阻塞的多餘組織,屬於針對性治療。如你有上述有關睡眠窒息症的疑問,請諮詢耳鼻喉專科醫生。 黃德彰醫生 Dr Frederick Wong – 耳鼻喉專科醫生 甚麼是睡眠窒息症? 原文: https://www.etnet.com.hk/www/tc/health/author/arederickwong/LA71357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