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清理耳垢易損害耳朵 不清理耳垢真的可行嗎?

耳垢是保護身體的重要屏障之一 耳垢可以沾黏異物,保護耳道不受灰塵入侵,也能減少細菌、黴菌在耳內滋長。然而我們都覺得耳垢只是毫無作用的排泄物,需要定期清理。事實上,這樣不但會破壞外耳道既有的防護功能,甚至容易刮傷耳壁。耳垢真的不需要我們清理嗎? 耳垢是由什麼組成? 耳垢主要成份包括淺部外耳道腺體的分泌物及耳道深部細胞往外排出的角質層。耳蠟腺最初的分泌物是乳狀,與空氣結合後變成褐色帶黏性物質,再與皮脂腺的分泌物及上皮細胞角質層相混合後,即形成所謂的耳垢。 耳垢有兩個重要功能 耳垢呈現弱酸性且含有一些內在酵素,由於上述原因它具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可以保護外耳道,另一是具有抑菌功能。1980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就證實耳屎對10種細菌具有顯著的殺滅效果。 此外,耳垢可分為乾濕兩種,乾型耳垢呈灰褐色,質地乾而易碎;濕型耳垢呈金褐色溼而黏,又被稱為「密蠟型」耳垢。 研究顯示溼型耳垢為顯性遺傳且較好發於白種人,而黃種人則有較多的乾型耳垢。一般說來濕型耳垢較容易發生耳垢阻塞,不過這兩類耳垢的制菌能力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清理耳垢反而會損害耳朵? 用棉棒、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只會把耳垢推得更深,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適及影響聽力。自己動手挖耳可能會弄傷外耳道的皮膚,而且使用不潔的工具挖耳是導致外耳炎的常見原因。 其實只有以下情況才需要進行耳垢清除: 外耳道被耳垢阻塞造成聽力障礙及不適 耳垢遮蓋耳膜妨礙診斷耳科病症(例如中耳炎等) 需要長期使用助聽器或深耳道式耳塞的人士不清理耳垢也不會影響聽力嗎? 正常情況之下,外耳道就像輸送帶,上皮會由最深處的耳膜慢慢地往外推出。如此一來,能將一些污垢和灰塵等排出耳道,讓耳朵不至於堵塞住。其實隨著平日進食咀嚼的動作也可以牽引外耳道,幫助耳垢排出。 其實耳垢阻塞的問題不算十分普遍 大部分人即使從不掏耳朵也不會出現問題。而一般人游泳或洗髮後或會出現耳垢吸收水分後膨脹,完全堵塞耳道。患者可能突然覺得聽力減弱,並有耳痛的感覺,只要待乾爽後就能回復正常。 特別注意是耳垢特別多(尤其是濕型耳垢)、外耳道畸形、陝窄或表皮角皮質細胞生長異常的人士。因為耳垢排除能力會較差。耳垢長久堆積會完全堵塞外耳道,導致聽力下降、有耳塞和痕癢的感覺,甚至耳鳴。 當耳垢堵塞至耳道深處的時候,偶然有暈眩;而牙較活動時或有耳痛和聽到很吵耳的聲音。如果有這種情形,應儘快請教耳鼻喉科醫生。 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原文: https://hk.news.yahoo.com/弄巧反拙-清理耳垢易損害耳朵-不清理耳垢真的可行嗎-130000488.html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中耳炎】中大研發磁控微機械人 助治中耳炎

中耳炎是常見的小兒疾病,會引起中耳積水 部分患上中耳積水的人需做中耳導管置入手術,以抽出積液,惟隨着導管放置耳膜的時間增長,耳朵產生的分泌物會形成菌膜,阻塞導管,甚至造成反覆感染。中大透過跨學科研究團隊合作,研發出「磁控螺旋微機械人」系統,可簡化治療程序,只要將螺旋形微型機械人置入中耳導管,便可清除中耳導管的菌膜。 香港6歲以下兒童中,約7%曾因中耳炎出現中耳積水 若情況持續,便需以手術治療。醫生一般會在患者耳膜中置入導管,以抽出中耳積水,惟當積液隨時間黏附在中耳導管上,形成細菌菌膜並造成阻塞,便會導致反覆感染。 簡化程序 清除中耳導管菌膜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慧子醫生指,耳管感染是中耳炎患者置入中耳導管後常見後遺症,目前為了抑制菌膜生長,患者需長期使用含抗生素的滴耳藥水,若菌膜仍堵塞導管,便需接受麻醉手術移除或更換導管。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的專家共同研究,開發出「磁控螺旋微機械人」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與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的專家共同研究,開發出「磁控螺旋微機械人」系統,配合內窺鏡就可為病人清除中耳導管的菌膜。醫生首先會用內窺鏡配合導管將螺旋形微型機械人置入中耳導管,再操控機械臂輔助,以磁力驅動微型機械人在管道內快速旋轉,刮除耳道導管內的菌膜和殺死當中的細菌,過程需時僅10至20分鐘。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醫生稱,團隊早前在人體標本上進行試驗,成功刮除耳道導管上的菌膜,效果理想。「這套新技術可簡化現有治療程序,減輕病人需重復更換導管的生理和心理負擔。」他指,團隊將進行更多安全及穩定性驗證,以確立臨床應用的可能性。 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385824/中大研發磁控微機械人%20助治中耳炎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耳鳴】耳鳴聲大致睡眠障礙點算好?

暈眩合併嘔吐現象 台灣60歲的黃小姐選擇在「耳順之年」從職場退休,正準備開心迎接新人生,不料卻在退休幾個月後,出現暈眩合併嘔吐現象。 經西醫診斷為「梅尼爾氏症」造成的耳鳴,服用藥物後症狀依然不見改善,於是求診中醫診治,左耳聽力也總算在治療得到改善,耳鳴的聲音也一併減弱,重拾生活品質。 耳鳴成因複雜 與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有關 台灣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趙念廷指出,上述患者自述在暈眩及嘔吐現象後,接下來2個月,又發現左耳似乎聽不太到低頻的聲音,有時還會出現忽大忽小的「沙沙」聲,或有蟬鳴般的「唧唧」聲。其實耳鳴的成因複雜,《醫學真經》中提到:「十二經脈,上終於耳,其陰陽諸經,適有交並。」可知耳朵與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均有密切關聯。 耳鳴治療 中藥搭配針灸緩解 而在治療方面,趙念廷說明,因風熱侵襲、痰火上擾、腎精虧損或是脾胃虛弱…等皆有可能造成耳鳴。除了使用中藥,也建議可配合針灸以達更佳的療效,如耳朵周圍的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等穴,以及遠處如中渚、合谷、風池,或是頭皮針等,都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和部位。 合併睡眠障礙 環境音助眠效果佳 耳鳴的患者也會合併出現如聽力損傷、耳悶脹感、睡眠障礙、情緒不佳等問題,尤其是睡眠障礙,在夜深人靜時,患者會覺得耳鳴聲大到影響睡眠,此時可嘗試播放輕音樂或利用其他些許的環境音,來遮蔽耳鳴聲以助眠,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及早治療預後佳 飲食清淡、定期運動 趙念廷提醒,耳鳴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因隨著病情的進展,治療效果和預後會較差。而且飲食應清淡,避免油炸烤辣,以防積滯成痰阻礙氣血。此外,不少耳鳴和情緒壓力相關,建議可以養成運動的習慣,尋找適合自己的紓壓管道,治療才能事半功倍。 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3802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耳鳴】耳鳴是弱聽先兆?

耳鳴是一些聲音只有自己感覺得到,但並沒有外來聲音的存在 相信不少人都經歷過耳鳴,聽到的「聲音」也不盡相同,要留意若是長時間耳鳴持續,又或發現聽力下降,就要求醫。 耳鳴音頻可高可低,亦可似風聲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嘉輝表示,耳鳴分主觀性和客觀性兩類,「主觀性是只有自己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在聽力神經、大腦皮層等神經系統中產生;客觀性則因血管閉塞、牙骹、肌肉痙攣等產生聲音,醫生可用聽筒聽見,但相對個案較少。」 間中出現多屬正常 黃嘉輝續指,「出現耳鳴未必一定有聽力問題,例如很多人都試過突然聽到『V』一聲,如聽覺沒有受損就不用理會。有時去到十分寧靜的環境,如隔音房,都會突然有耳鳴。因為聽不到外來聲音時,腦中的耳鳴聲就變得容易察覺,這都是正常的,毋須擔心。」但如耳鳴情況持續,或者覺得和聽力下降有關,尤其只有單邊耳朵出問題,又或伴隨其他相應症狀,如耳朵脹悶、頭暈等便應求診。 弱聽致耳鳴明顯 有研究指,持續耳鳴人士中有70%患有弱聽。黃嘉輝指出,引致弱聽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耳垢或其他東西閉塞耳道、耳膜破損、耳骨受損或硬化、中耳積水,又或耳蝸、聽覺神經因為病毒感染、血管阻塞、藥物等而出現損傷,甚至大腦皮層、內耳部分或神經線有良性腫瘤,都可令聽力下降,並出現耳鳴。」如屬退化,一般會由高音開始漸漸聽不到,到影響中音、溝通出現困難始發現弱聽,過程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但如果是感染、血管閉塞,則可能在數小時內聽力變差。 針對病因解決問題 醫生除問症外還會做一些檢查,如透過顯微鏡或內窺鏡觀察耳道和耳膜,有需要會做純音測試,檢查空氣傳聲及骨傳聲有沒有問題,以聽力圖比較兩邊耳朵,如有分別則會做磁力共振檢查內耳結構。治療上,如屬簡單發炎問題,可透過注射或口服類固醇去消炎;若為中耳積水,並已排除腫瘤阻塞耳咽管,可於耳膜開一個小孔,放入導管排走積水。另外,耳骨問題、耳膜破損、發炎組織黏住耳骨、耳骨硬化等令聲音傳導出現問題,就有機會透過手術改善聽力,從而減少察覺到耳鳴的存在。聽力退化的話,就可靠助聽器去改善,惟不少患者會覺得聲音變得不同和感到不適,而不願意使用。 保護聽覺 黃嘉輝認為,聽力退化是人生必經階段,但仍有方法推遲,「首先健康生活都有幫助,減少血管的受損,確保內耳毛細胞的血液供應和新陳代謝。另外,避免用棉花棒清潔耳道,易使耳垢塞住耳道,繼而發炎或弄穿耳膜,會加劇聽覺受損程度。如工作環境多噪音,就要戴耳筒保護聽覺,避免職業性失聰。戴耳機聽歌不宜太大聲,長時間85分貝或以上就會損害聽力。」 長期用棉花棒挖耳清耳垢 致耳道長滿霉菌流膿 婦人咳嗽耳鳴聽力變差【3點預防耳朵發霉】 原文: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耳鳴是弱聽先兆-/312021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耳鳴】耳機音量長期高於一半 或損害聽力

不論是坐車、做功課,及工作,不少人都習慣戴耳機聽音樂。聽音樂可以紓緩壓力,亦可放鬆心情,但是要留意,如果音量長期大於總音量的一半或以上,可能會損害聽力。 72%出現耳鳴 台灣曾有研究指出,如果音量長期開到8格或以上,5年內每周聽音樂逾5日,每日聽一小時或以上,有72%出現耳鳴,45%有機會出現永久性失聰。 聽不到25分貝屬輕度聽力障礙 一般公共場所約為50分貝,鬧市則大約為85分貝,只要持續留在90分貝的環境約8小時,我們的內耳就會有受損的風險。如果聽不到25分貝以下的聲音,就已經屬於輕度聽力障礙。 聽歌不超過一小時 要保護聽力,耳機音量最好維持在1至5格,每日用耳機聽歌不超過一小時,另外在嘈雜的環境,應盡量避免將耳機聲量調高。以蘋果設備為例,其音量的最高輸出為120分貝,即指只要將音量維持在70%以上,就不用太擔心。 要注意,如果耳朵出現以下的症狀,就需要就醫。 長期用棉花棒挖耳清耳垢 致耳道長滿霉菌流膿 婦人咳嗽耳鳴聽力變差【3點預防耳朵發霉】 原文: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聽力問題-耳機音量長期高於一半-或損害聽力/341337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physician before…

【頭暈】耳水不平衡定耳石移位

頭暈原因常言是耳水不平衡,亦即美尼爾氏症 近年頭暈處理手法又謂耳石復位,究竟頭暈原因有哪些?我們又是否分辨清楚耳水不平衡與耳石移位? 高低血壓皆可致暈,前者伴頭脹欲裂,並頸項牽扯疼痛 低血壓症狀發作頭暈時如眼前一黑,臥至坐或坐至站的體位升高過程中,尤為容易誘發症狀。而耳水不平衡與耳石移位亦可引起頭暈,但程度嚴重,並自覺天旋地轉,欲嘔又止。此兩者病位同為內耳問題,卻疾病機理各異,易被混淆:耳水不平衡會伴耳鳴,聽力減退,及耳內自覺脹滿梗塞,病況發作持續,十數分鐘或維持整天不等;耳石移位則不伴有耳鳴或聽力障礙,常發作於起床時段,轉身加重,症狀時間較短於數分鐘內,但日間無症狀生活如常。 耳水不平衡的病因眾說紛紜,但較受接納者為內耳淋巴腫脹 耳水不平衡的病因眾說紛紜,但較受接納者為內耳淋巴腫脹,耳蝸淋巴液偏移走位至半規管平衡器處,聽覺感受器同病,故此會兼見聽覺障礙;耳石移位可以因頭部碰撞,耳石鬆脫跌進負責平衡感的半規管,耳石在滾動走位時會錯誤刺激半規管、引發失衡感覺,患者不自覺眼球震動飄移,天旋地轉頭暈劇烈。 要診斷耳水不平衡,除眩暈外,患者會出現前述耳鳴、耳塞感症狀 要診斷耳水不平衡,除眩暈外,患者會出現前述耳鳴、耳塞感症狀,並聽力下降,若作診斷測試,更能仔細發現低頻聲音敏感度下降;耳石症先要排除耳鳴耳聾症狀,而典型耳石症發作時症狀維持時間短,並以臥床轉身眩暈加重為特點,若作診斷Dix-Hallpike測試,患者可出現眩暈感,外觀可看到眼球震顫或飄移轉動現象。 耳鼻喉醫生會進一步作內耳的前庭功能測試 若頭暈並非以上典型病症,但又懷疑為內耳問題者,耳鼻喉醫生會進一步作內耳的前庭功能測試,引發可測量的眼移動,比較左右耳反應。 長期用棉花棒挖耳清耳垢 致耳道長滿霉菌流膿 婦人咳嗽耳鳴聽力變差【3點預防耳朵發霉】 原文: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276578/耳水不平衡與耳石症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 consult their…

【耳鳴】問醫生:耳鳴原因多 可發炎可生癌

觀:為何會有耳鳴?是否聽覺受損? 陳:耳鳴不是一個疾病,它是一個病徵。這個病徵的背後有很多可能性。醫生會先檢查耳朵,輕微的問題可以是耳垢或外耳道發炎;嚴重的可以是神經線受損,甚至聽覺神經腫瘤。另外,因為耳鼻相通,不一定是耳朵問題才會出現耳鳴。例如:鼻咽癌常見或最先出現的徵狀是耳鳴。一旦出現耳鳴,不容忽視;建議找醫生詳細檢查,查出原因,根治問題。 鄭:每天都有耳鳴病人前來求診。根據個人經驗,不少人都誤解耳鳴。「鳴」即響亮,或者多了一些聲音的意思;聽不清楚不是耳鳴。醫生先要跟病人好好溝通,界定耳鳴的意思,才能跟進。 玩App測聽力兒戲 觀:有電話 App 提供聽力測試(包括聽覺的敏銳度、在噪音中聽到說話的能力等),可信嗎? 陳:坊間有很多聽力測試 App,不能夠一概而論。一個正規的聽力測試,需要合適的環境及精準儀器。這些 App 可以十分粗略的測試聽覺,但並不能準確分析,無法得知聽覺神經細胞受損的層面和程度。如有疑問,建議向醫生求助。 觀:給予大家一些參考資料,一個正規的聽覺測試及評估大約需數百元。如有需要,不妨詢問家庭醫生,作出轉介。 經常耳水不平衡 恐損聽覺神經 觀﹕耳水不平衡出現耳鳴,會否導致失聰? 陳:耳水不平衡是一個常見問題。在耳鼻喉科範疇,耳水不平衡即是內耳耳壓過高;由於內耳裏的黏膜受壓,導致耳鳴、頭暈、神經線弱聽等徵狀。如果沒有好好控制病情,耳水不平衡可能復發。而每次復發,聽覺神經可能受損;復發愈密,聽覺神經愈來愈差。至於耳水不平衡導致失聰,並不常見;但也視乎病人的年齡、體質、有否其他內科疾病、有否退化問題等。 鄭:很多病人以為耳水不平衡是一個病徵;它其實是一個疾病,徵狀包括:旋轉性的暈眩(可能由於改變姿勢或移動頭部引起)、反胃、作嘔等。雖然簡單藥物可以治理,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關係到內耳問題,醫生需要作出詳細檢查,排除腫瘤、中風、糖尿等嚴重疾病。 聽覺衰退 高音最先消失 觀﹕做了聽力測試,結果是有些高音聽不到。聽覺開始退化,會否日漸變聾? 陳:相比中音和低音,高音聽覺神經比較脆弱。因此,當我們的聽覺開始衰退,高音會先行退化。如果病人出現高音弱聽,最困擾的就是聽不到門鐘或者電話響聲。我們日常說話,夾雜高中低音;尤其英語,比較高音。不論看電視或是對話(尤其英語),病人往往會說聽到「一嚿嚿」聲音,聽不清楚內容。 長期用棉花棒挖耳清耳垢 致耳道長滿霉菌流膿 婦人咳嗽耳鳴聽力變差【3點預防耳朵發霉】 原文: https://health.mingpao.com/問醫生:耳鳴原因多-可發炎可生癌/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耳鳴】耳咽管受損耳感堵塞疼痛3類人高危 3招無效耳膜或要開窿?

您有曾有在飛機起降耳朵裡面感到疼痛,並且伴隨著類似鈴響的聲音在腦內環繞嗎?這種稱為「耳鳴」的狀況,對於部分人來說,可能比狹窄的經濟艙座位還要難以忍受。然而,引起耳鳴的原因以及與其高度相關的耳咽管(Eustachian Tube),聽起來卻有點陌生。以下將帶您來了解耳咽管的構造、功能與耳咽管功能喪失的治療方式。 耳咽管的功能是什麼? 耳咽管是連結耳朵與靠近鼻腔出口的一條細窄管道,這條管道除了連結咽部之外,另一側則連接位於鼓膜(Tympanic membrane,又稱耳膜)之後的中耳(Middle ear)。 耳咽管可以幫助平衡耳內壓力以及排出中耳內的分泌物等液體,如同上述提到飛機起降所引起的耳鳴狀況,便是耳咽管沒有做好平衡耳內壓力的工作,導致耳內壓力與外界壓力相差過大,使得鼓膜凹陷產生疼痛,但這個症狀可以透過吞口水、咀嚼或打呵欠來改善。因為耳咽管會在進行這些動作時開啟,發揮平衡壓力的作用。 耳咽管功能喪失原因 除了高度改變外,感冒、過敏和鼻竇炎(Sinusitis)也是可能造成耳咽管罷工的原因,因為它們所產生的鼻液可能會堵塞鼻咽管,或是因為咽部發炎,使得組織腫脹,讓管道變得更為狹窄。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放置不管,長期的疾病感染,可能引發如:中耳炎(Otitis media)、中耳炎合併積水(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等併發症。另外,以下3個族群的耳咽管特別容易出問題: 肥胖族群:脂肪沉積物可能會提高耳咽管堵塞的風險。 抽煙人士:抽煙或危害耳內纖毛(Cilia)阻擋異物入侵的功能,使得耳咽管更容易被黏液或細菌入侵。 兒童:兒童的耳咽管比成人來得更窄小,因此一旦感冒,鼻咽管相當容易堵塞。 耳咽管功能喪失的症狀與治療 耳咽管功能喪失的症狀除了耳鳴之外,患者也可能感到耳朵有堵塞感和疼痛感。一般來說,超過2個禮拜耳朵都還怪怪的,便建議要就診治療。另外,若是因為症狀而感到非常不適,除了打呵欠、吞口水之外,用手指捏住鼻子、閉緊嘴巴吐氣,可以幫助耳咽管擴張。以下為醫師可能採取作為治療耳咽管的方式: 耳滴劑與口服藥:抗生素(Antibiotic)和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可用耳滴劑或口服藥的方式,改善耳咽管感染或發炎的症狀。 中耳通氣管(Ear tubes):如果耳咽管堵塞的情況嚴重,醫師可能會考慮在鼓膜上開一個小口,放入耳管幫助平衡耳內外壓力,同時也能排出耳內積水(分泌物)。但是既然鼓膜上有孔洞,水當然也能從外側進去,因此不建議游泳,而洗澡的時候,可以戴耳塞或塞棉球避免水跑進耳朵內。 長期用棉花棒挖耳清耳垢 致耳道長滿霉菌流膿 婦人咳嗽耳鳴聽力變差【3點預防耳朵發霉】 原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655218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長期用棉花棒挖耳清耳垢 致耳道長滿霉菌流膿 婦人咳嗽耳鳴聽力變差【3點預防耳朵發霉】

不少人都有用棉花棒挖耳的習慣,惟挖耳或會增加耳朵「發霉」的風險。台灣一名婦人日前出現咳嗽和耳痛,自行買成藥治理反致情況惡化,檢查後揭耳道受霉菌感染,耳膜更因而出現破洞,醫生認為是跟使用棉花棒清理耳垢有關。 綜合台灣媒體報道,台灣耳鼻喉科醫生李瑞文近日分享病例,指一名56歲婦人平日習慣以棉花棒清理耳垢,早前出現咳嗽、耳痛並流出分泌物,惟因新冠肺炎關係不敢到醫院求醫,遂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及耳藥水。然而,一個月後悶塞感加劇,甚至出現耳鳴和聽力變差,於是在3月中到醫院求診。 經內視鏡檢查後,醫生發現其外耳道布滿雪花般的霉菌,以抽吸管移除菌絲後,耳道深處還有黏稠膿液,而且左耳耳膜內更因感染,出現一處微小破洞,經抗生素藥物及抗霉菌藥膏治療後,兩個月已康復。 李醫生指出,耳內感染後會出現痕癢、潮濕、悶脹感,許多患者自行買耳滴劑治療,反而易令患處惡化,延誤就醫可致聽力障礙、耳鳴,嚴重更可導致面癱,甚至顱內感染。他又提醒,不少人愛以棉花棒清潔耳朵,但是棉花棒會將空氣中的霉菌孢子送進耳內, 「耳垢其實是由外耳道耳垢腺所產生,本身是弱酸性,有抗菌、保護異物進入耳道的機制,不需要特地清耳垢,平常講話、咀嚼、走路等晃動時,耳垢就會自己掉出來。」 3點預防耳朵發霉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耳道受真菌感染十分常見,主要症狀包括痕癢、流膿或耳鳴等,如長期沒處理,或會令耳膜穿孔、影響聽力, 耳朵發霉常見原因 游水後耳道內存積水使用耳塞或耳機但沒有清潔使用助聽器長期使用抗生素藥水滴耳使用受霉菌污染的棉花棒 黃醫生提醒如要避免耳朵發霉,平日應保持耳內清潔,並要好好清潔放入耳內的物件,建議可跟從以下3點作出預防: 避免外耳道入水 游水時可佩戴耳塞,防止入水。如果外耳道入水,水會停留於外耳道內,不會流進中耳,只要側頭讓水流出,再用紙巾印乾便可。 戒除挖耳習慣 耳道本身能自動排出耳垢,除非有耳道較窄等問題或曾進行手術,否則毋須特別清理耳垢。盡量避免用耳挖、棉花棒等工具挖耳,如堅持用棉花棒清潔,則要避免把棉花棒放於浴室,因其環境潮濕,容易令棉花棒滋生霉菌。 定期清潔耳機或助聽器 耳機或助聽器容易藏污納垢,使用後宜用酒精消毒,以免把霉菌帶進耳道。 黃德彰醫生 Dr Frederick Wong – 耳鼻喉專科醫生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676525/長期用棉花棒挖耳清耳垢%20致耳道長滿霉菌流膿%20%20婦人咳嗽耳鳴聽力變差【3點預防耳朵發霉】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頭暈】瞓醒耳痛頭暈屢傳怪聲 棉花棒挖耳發現蜘蛛腳

男子覺得頭暈和耳痛 昆蟲飛入耳朵的個案時有所聞,英國一名27歲男子覺得頭暈和耳痛,而且感覺聽到刮擦聲,原來有蜘蛛爬入耳朵,求醫後順利取出蜘蛛,耳朵幸無受損。有醫生提醒如有昆蟲入耳,不應自行把昆蟲夾出,否則有機會傷及耳膜,建議即時求醫處理。 醫生成功替他取出蜘蛛 據外媒報道,來自英國肯特郡福克斯通市的利亞姆·戈麥斯(Liam Gomez),一天睡覺醒來後覺得頭暈和耳痛,又隱隱約約感到腦海傳來一陣陣柔弱的刮擦聲。他嘗試用橄欖油浸耳,再用棉花棒挖耳,赫然發現棉花棒上有蜘蛛腿,感到非常恐懼。前往求診後,醫生成功替他取出蜘蛛。他懷疑蜘蛛來自早前家中出現的蜘蛛巢,發誓從今開始戴耳罩睡覺。 昆蟲入耳有機會刮傷耳道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指出,通常飛入耳內的是一些小昆蟲,例如飛蟻,蜘蛛入耳則較為少見。他指通常昆蟲見到洞穴都會鑽進去,與耳垢多少無關,而昆蟲只懂得向前爬,當進入耳洞後,牠們不懂得如何走出來,會在耳內掙扎,牠們的腳有機會刮損耳道,令耳朵受傷流血及發炎,耳膜則甚少會被昆蟲弄穿,所以毋須太過擔心。 處理耳內昆蟲方法 黃德彰醫生指出,昆蟲入耳後,通常幾天後會死亡,但有機會刺激耳道,導致發炎,流膿並堵塞耳道,阻礙聽力。他不建議大家自行把昆蟲夾出,因為有機會傷害耳膜。如果懷疑耳朵有昆蟲,可先滴數滴橄欖油和嬰兒潤膚油於耳內,浸死昆蟲後再用棉花棒挖出,並建議即時看醫生,因為醫生可用顯微鏡替病人檢查,再把昆蟲夾出。如有發炎,便要服食或外用抗生素,如懷疑聽力受損,有可能要做聽力檢查。 黃德彰醫生 Dr Frederick Wong – 耳鼻喉專科醫生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377077/不幸病症︳27歲男對自己精液過敏%E3%80%80咳嗽流鼻涕出疹被迫禁慾10年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for general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Readers should…